• 鉴赏学习 | 评王正武老师的《哪里有什么故居》
  • 楼主: 天在水 |查看: 433|回复: 0
天在水 发表于 2024-1-19 19:49:5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哪里有什么故居
                                           作者   王正武

哪里有什么故居
时代的车轮已经把它碾碎

——也好

省得我看见那堵斑驳的院墙。像一块补丁

省得我看见那根倚着灶台的捅火棍。它捅开了饥饿的黎明

省得我看见母亲为我们用泥巴做的小动物。木讷,呆滞,灰头土脸,像极了我们的童年

省得我看见那个老旧的针线盒。有多少夜晚,母亲缝补日子的千疮百孔

省得我看见那个小闹钟的呼喊。把一个佝偻的,风湿的,趔趄的父亲叫醒,他扛起生活,走进矿井

我心里的积雪越来越多
我无法阻止一场雪崩
落在一张纸上

(写了23年11月1日)


评王正武老师的《哪里有什么故居》
一,读王老师的诗歌是惬意的,享受的,因为在诗中总有那么多的诗句能进入你的心肺,如空气净化器一般让你感觉到润润的,开启它能洗掉你沉淀了好久的灰尘。
      开篇“也好”,用的自然老道,没有一丝刻意,让下文的排比水到渠成。“斑驳”形象,“补丁”贴切,那是贫穷的另一个符号。“饥饿的黎明”,“缝补日子的千疮百孔”“扛起生活”这些句子都很有嚼头,咀嚼它们的同时,我们能窥见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感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木讷”“呆滞”“小闹钟”,读到这些朴素的词语之后自己童年的回忆会随之而来,虽有苦涩,但也亲切。在王老师的诗中,这样很生活很时代的词句比比皆是,有嚼头,有力道。
二,在“也好”的引领下,连用六个“省得”,贫穷的岁月,呆滞的童年,辛劳的父母,在“省得”的遮掩之下,似乎从未有过,真的是眼不见心不烦吗?不是的,故乡的曾经和我已经融为一体,我为它悲,为它哀,只因为它是我的故乡,我希望它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希望她走出落后贫穷,乘坐幸福列车一日千里。可以说这些排比句是为最后一节蓄势的,我对故乡的感情如积雪崩塌,汹涌澎湃,落在一张纸上,希望这张薄薄的纸能承载住我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这样的构思,这样的立意,心向往之,钦佩不已。





上一篇:冷门诗人留下的一首热门新年诗,一句一种新气象,堪称神作
下一篇:诗词丨温茶看雪落,岁岁不知寒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正武 2024-4-30 13:05 +1
悟空无 2024-4-25 15:24 +1
沈东江 2024-1-20 14:52 +1
南之 2024-1-20 09:41 +1
太湖石 2024-1-19 22:31 +1
一粒麦子 2024-1-19 21:53 +1
豐達 2024-1-19 21:25 +1
洋河居士 2024-1-19 20:16 +1
清静太平人 2024-1-19 19:56 +1
+1
433°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