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6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806
独孤求居 发表于 2024-11-28 14:39 您的作品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每一句都如同精心雕琢的宝石,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3万
王正武 发表于 2024-11-28 21:01 欣然读过天在水老师的解析,再次被她详尽、精准、且如丝如缕的分析所打动。每一小节用一个字概括其意,并以此为切入口,深入挖掘其内涵。 她诗评的另一特点是不囿于诗歌的表相,而是由此及彼的介入极具个性化的大胆表达,或者换句话说是在文本的基础上,翻写出属于自己更宏大、更独到、更纵向的篇章。与其说是诗评,不如说是一篇精彩的论文,她注入了自己的新见解,新思维,使诗评变得浑厚、绚烂。 她诗评的第三个特点是对文本表达的对象总是过多地注入个人的情感色彩(不惜笔墨),与表达的对象同悲同喜,不能自已地流露出对他们深情的讴歌 就拿此次诗评举例: 当第二节写装着“满”,她赞美道:“他们是城市里起早贪黑的赶路人,希望也是时光不负的辛苦人” 当第三节写装着“小”,她赞美道:“他们装着早晨的朝阳,也装着夜幕的星光,他们装着朴素,也装着富有,他们是简单生活的幸福人” 当第四节写装着“难”,她赞美道:“他们虽活的战战兢兢,但没有如履薄冰的绝望。他们是前行路上的坚持者,坚忍者” 当第五节写装着“美”,她对“十万亩花朵”,做了诗意的抒情:“开在生活不易的百姓心里,开在十年寒窗的学子心里,开在温暖可敬的诗人心里,那十万亩花海芳馨远播,装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无疑,这一大段的抒情,又成为诗评里的一首“赞美诗” 每每读她的诗评,她更愿意把笔墨过多地倾向于对底层百姓生活荣辱悲欣的书写(与作者的思想同频共振) 当她对“十万亩花朵”进行一番诗意解读时,我突然想到海子的著名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春暖花开” 天在水老师的诗评,总是在冷静的思索之后,用饱满的激情,一如激荡的江水,喷涌写出。 令人佩服!!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