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组词:临江仙. 李洱创作文路(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3472|回复: 1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2025-1-21 22:57:3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临江仙(钦定词谱)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贺铸
         
                其一     崭露头角
         学府高堂文风畅,《应君》著就情豪。儒思漫卷意昭昭。夕晖披翠瓦,暮霭①染林梢。
        长街市井皆入墨,众生千态娇娆。细微之处见高标。哲思凝妙笔,后世颂声飘。

                 其二    思索沉淀
        岁月悄磨棱角销,初心未改迢遥②。于平凡处起惊涛。笔端藏万象,纸墨蕴思潮。
        往昔繁华皆过眼,转身凝注今朝。探寻真意路迢迢。深层掘奥秘,新念破云霄。

                其三       风格渐成
        世事纷纭入画描,行文似刃开蒿。由微知著③见高韬。独辟蹊径处,奇崛④领风骚。
        打破陈规求妙境,纵横捭阖⑤逍遥。不同流俗韵如箫。韵中含睿智,词里显清超。

               其四        巅峰卓立
         大作功成意未凋,文坛声誉如潮。深研世相笔如雕。洞察天下事,妙语领今朝。
        独特风格成典范,后来才俊倾翘。书中真理似琼瑶。品高传久远,经典映重霄。

     一、词语解释:

         ①暮霭:傍晚时的云雾。霭,指云气 。常给人一种朦胧、静谧且略带惆怅的氛围。

        ②迢遥:路途十分遥远的样子。在词中表示初心虽历经岁月,仍距实现遥远,突出追求过程漫长。

        ③由微知著:从微小的事物中就可以推知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这里形容作者能从细微处挖掘深刻内涵。

         ④奇崛:奇特突出。在词里用于形容作者创作风格独特、与众不同,给人新奇之感。

         ⑤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即合纵连横;“捭阖”是开合。词中借指创作不受拘束,自由驾驭文字与题材。

二、写词背景资料整理:

        李洱,原名李荣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成长与教育背景
        1966年出生于河南济源,该地文化底蕴深厚,唐朝时韩愈、白居易都曾到此并留下诗作。1983年,李洱考入华东师范大学。

创作历程与代表作品
        早期作品探索:李洱的处女作《福音》是一篇短篇小说,署名“李荣飞”,以诗意化叙述、变形和虚幻的故事内容,打破传统小说结构。之后的中篇《导师死了》经修改后受到关注,他还创作了《加歇医生》《缝隙》等作品。
        重要长篇小说:2001年,完成长篇小说《花腔》,以复杂自如的叙事技法,探讨历史中个人命运和知识分子角色。2004年,《石榴树上结樱桃》出版,揭示了权力对人心的侵蚀。2018年,《应物兄》首发于《收获》长篇专号,并在年末文学评选中表现出色,次年凭借该作品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作品:还著有小说集《饶舌的哑巴》《遗忘》,作品《午后的诗学》融合诗歌与散文,《白色的乌鸦》通过寓言探讨社会中的孤独与归属感,《暗哑的声音》《儿女情长》《鬼子进村》等也各具特色。

文学成就与影响
          奖项与荣誉:2019年凭借《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还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杰出作家”等荣誉。

        推动文学发展:作为《莽原》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在推动中国先锋文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和发掘了许多文学新人。

三、带你走进我的词:

         亲爱的朋友们,今日,我怀揣着十二分的热忱,诚挚地邀请诸位一同踏入我精心雕琢的这四首《临江仙》的绮丽世界,沉浸式领略其蕴藏的万千风情与深邃哲思 。

        这四首词,以李洱的文学创作轨迹为脉络,精心编织而成。我为何如此倾心创作这组诗词呢?实因我渴慕以灵动且饱含深情的文字,将李洱于文学漫漫长路上的每一次成长、每一回蜕变,如展开一幅绚丽画卷般,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诸位眼前 。

        且看第一首《临江仙·崭露头角》 。“学府高堂文风畅,《应君》著就情豪”,学府,那无疑是知识的神圣殿堂,人文荟萃、墨香四溢。在这片文风氤氲的沃土里,李洱挥毫著就《应君》,彼时的他,恰似初升的朝阳,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此句恰似为他勾勒出一幅意气风发的青春画像,让我们能深切感知到他初涉文坛时的蓬勃朝气与万丈豪情。“儒思漫卷意昭昭”,我深知李洱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其作品仿若一面澄澈的镜子,清晰映照出儒家积极入世、仁爱宽厚等思想精髓。故而这般着墨,旨在引领大家洞悉其作品中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感受其作品底蕴的深厚与纯粹 。再观“夕晖披翠瓦,暮霭染林梢”,这两句宛如细腻的工笔画,将傍晚时分的景致徐徐铺展。夕阳的余晖,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披在翠绿的瓦片之上,暮霭仿若灵动的仙子,悄然晕染着林梢。这般宁静且诗意的画面,不仅为李洱的创作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更宛如一面心灵之镜,映照出他创作时内心的平和与悠然,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他彼时的心境同频共振 。下阕“长街市井皆入墨,众生千态娇娆”,生活,向来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仿佛能看到李洱穿梭于长街市井之间,目光如炬,将世间众生的千姿百态、生活的烟火气息一一捕捉,而后融入笔端。这些鲜活的素材,宛如灵动的音符,在他的妙笔下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人间乐章,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鲜活的生命力。“细微之处见高标”,则是对他创作态度的精准赞誉。他犹如一位精益求精的工匠,在创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不放过丝毫瑕疵,从细微之处彰显出其超凡的文学造诣与艺术追求。“哲思凝妙笔,后世颂声飘”,我坚信,凭借他深邃的哲思与精妙绝伦的文笔,其作品定能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留下璀璨夺目的光芒,后世之人亦将对其作品赞不绝口,传颂千古 。

         第二首《临江仙·思索沉淀》,旨在刻画李洱在岁月长河中历经磨砺后的思想沉淀与风格转变。“岁月悄磨棱角销,初心未改迢遥”,岁月,犹如一把无情却又细腻的刻刀,悄然磨平了他曾经的年少锋芒,却未能削减他对文学的炽热初心。追求文学理想的道路,恰似一条漫漫长路,虽布满荆棘,却未能阻挡他坚定前行的步伐。此句将岁月的沧桑与他的执着坚守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对文学信仰的矢志不渝 。“于平凡处起惊涛”,这是李洱文学创作中令人拍案叫绝的独特魅力所在。在他的眼中,平凡的生活琐事并非平淡无奇,而是蕴藏着无尽的文学宝藏。他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从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出震撼人心的文学素材,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掀起惊涛骇浪,让读者在平凡中领略到不平凡的文学震撼 。“笔端藏万象,纸墨蕴思潮”,进一步描绘出他作品的博大精深。他的笔端,仿若一个神奇的乾坤袋,容纳了世间万象;他的纸墨之间,涌动着深邃的思想潮流,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下阕“往昔繁华皆过眼,转身凝注今朝”,过往的荣耀与辉煌,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他毅然转身,将全部的精力与目光聚焦于当下,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当下的创作态度。“探寻真意路迢迢。深层掘奥秘,新念破云霄”,这几句生动地描绘出他在文学探索之路上的不懈追求。他深知,文学的真谛隐藏在生活的深处,需要不断地挖掘、探索。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智慧,深入挖掘生活的奥秘,不断产生新的创作理念,这些理念仿若划破夜空的流星,冲破云霄,为文学的天空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

         第三首《临江仙·风格渐成》,核心在于展现李洱独特文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世事纷纭入画描”,世间万物,纷繁复杂,犹如一幅绚丽多彩却又错综复杂的画卷。而李洱,恰似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将这世间万象一一摄入笔端,化为他文学作品中的丰富素材。此句生动地描绘出他创作素材的广泛性与丰富性,展现出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与强大的表现力 。“行文似刃开蒿”,我将他的行文风格比作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能够轻松劈开蒿草般的表象,直击事物的本质。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他文笔的犀利与深刻,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让读者在阅读的瞬间便能触及到生活的真相 。“由微知著见高韬”,他具备一种非凡的能力,能够从细微的事物中洞察到事物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展现出他高超的文学智慧与谋略。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使他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写,更深入到对生活本质的挖掘与思考 。“独辟蹊径处,奇崛领风骚”,李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敢于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他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新颖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奇特而突出的文学风格,在文学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着时代的文学潮流 。下阕“打破陈规求妙境,纵横捭阖逍遥”,他勇于打破传统创作规则的束缚,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驰骋。“纵横捭阖”一词,原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此处用来形容他在文学创作中对各种创作元素的灵活运用与巧妙组合,展现出他创作的自由与洒脱。他不断追求奇妙的创作境界,力求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不同流俗韵如箫”,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不随波逐流,恰似清幽的箫声,在喧嚣的文学世界中独树一帜。这种独特的韵味,不仅体现了他的个性与才情,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清新与雅致 。“韵中含睿智,词里显清超”,进一步强调他作品的内涵与品质。在他作品的韵味之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在他的词句之间,彰显出超凡脱俗的气质,使他的作品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

        第四首《临江仙·巅峰卓立》,着重描绘李洱在文学领域达到巅峰状态的辉煌景象。“大作功成意未凋,文坛声誉如潮”,他倾尽全力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功成名就之后,那颗对文学炽热的心依然跳动如初,创作热情丝毫未减。此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声誉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席卷而来,备受赞誉。此句生动地展现出他在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对文学事业的持续热爱 。“深研世相笔如雕”,他对世间万象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其笔下的文字犹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他以如雕如琢的笔触,将世间百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他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与创作的精益求精 。“洞察天下事,妙语领今朝”,李洱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对天下之事有着精准而透彻的理解。他的妙语连珠,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当今的文学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引领着时代的文学风尚 。下阕“独特风格成典范,后来才俊倾翘”,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已然成为后世文学创作者学习的典范。众多后起之秀对他的才华与成就倾慕不已,纷纷以他为榜样,努力在文学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书中真理似琼瑶”,将他作品中所蕴含的真理比作美玉,珍贵而美好。这些真理,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读者的心灵,给予人们启迪与智慧 。“品高传久远,经典映重霄”,我坚信,凭借其作品高尚的品质与深远的影响力,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古,成为文学经典,如璀璨的星辰般映照重霄,永远闪耀在人类文学的浩瀚星空 。

        朋友们,当我们一同走进这四首词,仿若沿着时光的脉络,亲身经历了李洱波澜壮阔的文学创作之路。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他对文学那份矢志不渝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从初出茅庐时的意气风发,到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深刻洞察,再到形成独特风格引领时代潮流,最终登上文学的巅峰。他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探寻和对创作的创新精神。希望这四首词,如同一场文学的盛宴,能让大家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于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启发,收获心灵的滋养与升华 。

四、创作警言:

        从李洱作品富含深度与哲思的风格出发创作以下三条警言:
        (一)在生活的喧嚣中聆听内心的寂静,于平凡的褶皱里发现非凡的光芒。

          (二)记忆如沙,在指缝间悄然流逝,却又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刻痕。

          (三)命运的齿轮交错运转,每一次碰撞,都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










上一篇:叹明月,过往
下一篇:月影重楼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凤岭 2025-1-27 09:57 +1
心远 2025-1-25 17:01 +1
潇潇湘雨 2025-1-23 12:22 +1
~王泽晋~翡翠 2025-1-22 20:48 +1
观自在/可大 2025-1-22 11:40 +1
刘小元 2025-1-22 01:18 +1
太湖石 2025-1-22 00:05 +1
东方.启明星 2025-1-21 23:41 +1
青风 2025-1-21 22:58 +1
+1
3473°C
1
  • 潇潇湘雨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5-1-23 12:22: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学习,欣赏点赞!
小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