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鹧鸪天·夜畦词(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4745|回复: 2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6 天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鹧鸪天(钦定词谱)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晏几道

         远岫烟凝夜气稠,阳河水瘦碎星流。绛绡格子弯弓影,素手轻分菜叶秋。

         风淅淅,露悠悠,水瓢旋碎一天愁。流萤惊起还相逐,照见根须带月收。

一、写词背景:

                      夜畦诗行

          晚八点三十分,阳山河畔的夜浓得化不开,唯有远处村落的灯火,像撒在天幕上的碎金,将菜畦洇出一片模糊的暖黄。我踩着碎石路漫步,忽闻一阵细碎的“哗哗”声,循声望去,见一位老妇人正在菜畦里弯腰劳作。

          她身着黑底红花格子布衫,衣襟上的红格在夜色中跳动,像被揉皱的朝霞。左手提着半旧的塑料水桶,右手攥着水瓢,每走几步便停下来,从桶里舀水泼向菜根。清水掠过菜叶,在灯火下划出银亮的弧线,跌进泥土时惊起几只蟋蟀,细弱的鸣叫瞬间被夜色吞没。

          布衫的下摆随动作轻晃,红与黑的格子在菜畦间明明灭灭,宛如一幅会呼吸的乡土画。她拔起一棵白菜,就着桶里的水涮去根须的泥土,水珠“啪嗒”落进桶里,惊碎了水面倒映的灯火。我这才看清,她的手掌布满深褐的老茧,指节因常年劳作而微微变形,却在触碰菜叶时格外轻柔,像是抚摸久未谋面的老友。

         河风裹着草木的清苦掠过田埂,掀起她鬓角的银丝。她直起腰捶背时,黑红格子的布衫被晚风鼓起,又轻轻贴回脊背,仿佛一片疲倦却不肯倒伏的菜叶。远处的灯火勾勒出她微驼的轮廓,让我想起儿时老家门前的老槐树——历经风雨,仍在岁月里倔强地生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忽然读懂李绅笔下的沉甸。她脚下的泥土沾着夜露的湿润,水桶边缘结着青苔,每一棵洗净的白菜都带着泥土的体温,叶脉间流淌的,是无数个晨昏里的汗水与星光。当我们在餐桌前挑剔菜叶的鲜嫩时,何曾想过,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灯火下,有人正用双手编织着我们的三餐。

         她继续在菜畦里缓缓移动,红黑格子的布衫成为夜色中最鲜活的注脚。没有提灯,没有扎捆,唯有重复千万次的动作,在土地上写下无声的诗行。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千年回响,是农耕文明刻进血脉的质朴密码。

        我踩着露水离开时,河面上漂着几片梧桐叶,虫鸣声渐次稀疏。回望那片菜畦,黑红格子的身影仍在灯火里起伏,宛如一枚逗号,点在阳山之夜的褶皱里——那是山水之外的另一场旅行,是比星辰更璀璨的人间烟火。

二、带你走进我的词:

         各位朋友,今次旅至清远阳山,值初夏之夜,饭后漫游阳山河畔。彼时暮色初沉,虫鸣渐起,忽见菜畦中一老妇人身着黑红格子布衫,就着远处灯火躬身劳作,浇水拔菜之景令人触动,遂填《鹧鸪天·夜畦词》一首,以记此初夏夜的温热烟火。

        全词总赏:初夏夜畦的劳动诗韵

        此词以清远阳山初夏夜畔为背景,借“远岫”“流萤”“夜风”等意象,勾勒出劳动者在暑夜中的坚韧身影。全词灵动与厚重兼具,既保留宋词的含蓄之美,又以“弯弓影”“素手分菜”等细节刻画劳作艰辛,将初夏的温热气息与劳动的深沉质感交融,于静谧夜景中见人间烟火的重量。

        上阕:暑夜中的躬耕剪影

        远岫烟凝暑气稠,阳河水活碎星流。
起笔点出初夏特质:远山被暑气凝成朦胧烟岚,黏稠而湿热;阳河水潺潺流动,碎星般的波光随波跳跃。一“凝”一“活”,既写出夏夜的闷热沉郁,又以河水的动态打破沉寂,为人物出场铺垫充满张力的环境——暑气如生活之重,而流水似坚韧之心。

        绛绡格子弯弓影,素手轻分菜叶柔。
镜头聚焦人物:黑红格子布衫(“绛绡格子”)在暑夜中如跳动的火点,老妇人弯腰劳作的身影似一张弯弓,被岁月与暑气压得低沉。“素手”看似轻柔,却在“轻分菜叶”的动作中藏着经年劳作的力量,“柔”字既写菜叶的鲜嫩,亦反衬手掌的粗糙,冷热对比中见生存的温度。

       下阕:流萤里的暑夜诗篇

         风溽溽,露稠稠,水瓢旋碎暑天愁。
换头以叠字摹写初夏气候:夜风溽热,夜露浓稠,黏腻的环境更添劳作的艰辛。“水瓢旋碎暑天愁”妙笔生花——扬起的水瓢泼出清凉,如旋碎暑气凝成的愁绪,既写实劳作场景,又暗喻以重复劳作消解生活重压的坚韧,动态的“旋碎”中见生命的蓬勃张力。

         流萤惊起还相逐,照见根须带暑收。
流萤被劳作声惊飞,在暑夜中忽明忽暗地追逐,成为唯一的“暑夜访客”。它们的微光映照着拔起的菜根,根须上沾着湿润的泥土与暑气,在夜色中清晰可见。“带暑收”三字道尽辛劳:当他人避暑纳凉,劳动者却在暑气中弯腰,将“谁知盘中餐”的追问,刻进每一根沾着暑热的菜根里。下阕以流萤的“灵动”衬劳作的“沉实”,以暑气的“灼热”衬人物的“坚忍”,愈显农耕者的平凡与伟大。

         总结升华:从暑夜到文明的共情

        此词以初夏阳山夜畔的偶然见闻为引,却推开了凝视劳动本质的窗。词中“绛绡格子”的布衫、“素手分菜”的动作、“带暑收”的身影,不仅是特定时空的剪影,更是所有劳动者的精神肖像——他们在暑气中弯下脊梁,却为人间撑起温饱的天空;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种出夏日鲜蔬,也种出文明延续的根基。

         从旅人视角的触动,到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共鸣,此词最终升华为对劳动人民的礼赞。当我们在空调房内享用清凉时,不应忘记,在某个遥远的暑夜菜畦里,曾有这样的身影:他们是暑气中的诗人,以汗水为墨,在土地上写下最炽热、最动人的生存史诗,让每一口鲜蔬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敬畏与深情。







上一篇:五律•谷雨
下一篇:出阁宴客感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凤岭 4 天前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5 天前 +1
东方.启明星 6 天前 +1
太湖石 6 天前 +1
燕赵之声 6 天前 +1
+1
4747°C
2
  • 燕赵之声
  • 闹事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主题

好友

137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