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临江仙. 叹林语堂生平》词一组(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5073|回复: 5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2024-11-19 17:13: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临江仙(钦定词谱)五首,每首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贺铸

临江仙·语堂早年求学
        闽地秀才能志壮,持书远赴遐方。西洋学府觅华光。剑津培睿智,莱比锡寻芳。
         双语善通才品显,归时仪度轩昂。清华园里毓贤良。流年追绮梦,勋业谱铸辉煌。

临江仙·语堂中期创作
        笔落生花文苑秀,诙谐独展清容。针砭时弊语由衷,语丝扬意气,小品韵盈胸。
        学府生涯增阅历,编书论说情浓。心怀天下意难穷。才情倾墨里,佳作入囊中。

临江仙·语堂海外耕耘
        远渡重洋寻梦去,耕耘异域文坛。吾民京华韵流传。朔方智慧启,欧美共称叹。
       文化桥梁心血铸,乡愁凝入毫端。声名赫赫载华年。胸怀桑梓地,文字谱新篇。

临江仙·语堂晚年余晖
        晚岁犹存宏愿在,编修词典情痴。汉英融汇意迟迟。匠心凝巨著,功绩后人知。
        笔会担当身负重,诺衔虽憾犹思。一生风雨化传奇。文坛留雅韵,千古忆风姿 。

临江仙·林语堂生平志
        笔走中西书锦绣,文星耀世华光。学林漫步韵悠扬。语丝心底绕,幽默韵中彰。
        数载杏坛传道义,编修词典情长。声名远播韵流芳。一生功绩在,千古墨痕香。

一、词语注释:
• 哈桥:指哈佛大学,这里表示林语堂在哈佛大学求学,汲取知识,增长智慧。
• 莱比锡:德国城市,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研究等方面有深厚底蕴,林语堂在此深入探寻学问,寻找文章创作的灵感源泉与学术依据。
• 语丝:语丝社相关活动及风格特色在其创作中的体现,以犀利、幽默、富有批判性的语言表达观点,展现文学力量。
• 诺衔:即诺贝尔文学奖相关的荣誉头衔,虽未真正获得该奖项,但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及对奖项的关联思考等。
• 桑梓地:指代故乡,表明林语堂虽在海外仍心系故乡,创作中融入乡愁情感,将故乡文化传播出去。
• 学林:指学术领域或文学界,说明林语堂在文学与学术天地里自在遨游,作品富有韵味,如“学林漫步韵悠扬”,体现其创作风格与在学界的状态。

二、林语堂作品入选中小学课本情况:
• 《记鸟语》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文章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描写对鸟语的观察与感悟,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趣与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引导小学生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字细腻表达的感知。

• 《秋天的况味》被选入中学课本,文中对秋天的独特描写,融合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与哲学思考,用词优美典雅,意境深远,有助于中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对生活深邃的洞察。
三、写作背景资料整理: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10月10日生于福建,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他学贯中西,一生大约写了60本书、上千篇文章,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文学、语言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年经历
        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漳州市龙溪县的一个农民牧师家庭,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发表多篇中英文作品,并结识陈锦端,后与廖翠凤订婚。1916年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留学,后又到德国深造,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
归国时期
        1923年回国后,林语堂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执教,期间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将“humor”翻译为“幽默”并提倡,但未引起反响。后以《语丝》为阵地发表多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崭露头角。1926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因支持学生爱国行动被通缉,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到武汉、上海等地工作,编写多部英文教科书。1932年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幽默”“闲适”小品文和“性灵”的文学主张,成为“幽默大师”.
旅居海外
         1935年应赛珍珠之约,用英文创作《吾国与吾民》,该书荣登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1936年举家赴美,创作《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佳作,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抗战期间,林语堂在《时代周刊》发表支持抗战的文章,并回国演说。1947年研制出第一部中文打字机样机,但因研制打字机倾家荡产,还与赛珍珠关系破裂。1954年任南洋大学校长,后因与执委会意见不合离职.
晚年经历
         1958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2年出版《当代汉英词典》。1975年被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京华烟云》再次被推选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1976年3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在香港病故.

四、五首词的赏析:
《临江仙·早年求学》
         上阕描绘林语堂作为福建才子,志向远大,背着行囊远赴西方求学,在哈佛与莱比锡等学府勤奋钻研,增长智慧与学问。“哈桥增智睿,莱比锡寻章”,直白地写出其求学经历与收获。下阕写他学成归来,精通双语,意气风发地在清华园任教,“青春燃梦想,岁月谱华章”展现出他在教育事业起步阶段的热情与活力,为其一生的文学与教育成就奠定基础。

《临江仙·语堂中期创作》
       上阕着重于创作风格,“笔落生花文苑秀,诙谐独展清容”,生动地表现出他文笔优美且幽默诙谐的特点,“针砭时弊语由衷,语丝扬意气,小品韵盈胸”体现他以笔为武器,在作品中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语丝风格尽显,小品文创作也颇具韵味。下阕讲述他在学府教学经历丰富阅历,编书立说饱含深情,心怀天下,才华在笔墨间挥洒,佳作不断涌现。

《临江仙·语堂海外耕耘》
       上阕写他远渡重洋到海外开拓文学天地,传播中国文化,“吾民京华韵流传,朔方智慧启,欧美共称叹”,强调中国文化元素在海外引起惊叹与关注。下阕表明他构建文化桥梁的心血,融入乡愁情感,多年来在海外声名远扬,却始终心系故乡,以文字书写辉煌篇章。

《临江仙·语堂晚年余晖》
        上阕说晚年专注于编修词典,怀着极大热情,精心融汇汉英知识,“匠心凝巨著,功绩后人知”体现他对词典编纂这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其功绩将被后人铭记。下阕提到他在笔会等文学活动中的担当,虽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留下遗憾与思考,一生经历风雨成就传奇,在文坛留下高雅的韵味与令人难忘的风姿。

《临江仙·林语堂生平志》
        上阕总述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中西合璧的创作风格如锦绣画卷,在文学界闪耀光芒,作品富有韵味,“语丝心底绕,幽默韵中彰”突出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印记。下阕总结他多年教育贡献以及词典编纂等事迹,声名远播,一生功绩显著,作品千古流芳,表达对他一生成就的高度赞誉与缅怀。










上一篇:
下一篇:吾师道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远 2024-11-24 13:19 +1
~王泽晋~翡翠 2024-11-21 11:33 +1
韦素练 2024-11-20 08:31 +1
太湖石 2024-11-19 22:15 +1
潇风涵雨 2024-11-19 20:34 +1
躲儿 2024-11-19 19:17 +1
潇潇湘雨 2024-11-19 19:08 +1
吕仁龚 2024-11-19 19:07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19 18:52 +1
需键 2024-11-19 18:32 +1
渔歌听海 2024-11-19 17:54 +1
+1
5078°C
5
  • 渔歌听海
  • 潇潇湘雨
  • 独狼
  • 唐韵
  • 独孤求居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1-19 17:54: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有蕴含有诗意颇有意境的诗歌
发表于 2024-11-19 19:0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发表于 2024-11-19 20:35: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1-19 20:38: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806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0 10:00: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拜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