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2024-10-22 16:26: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情纷扰若云翻,尺子量来心亦寒。
学童分差事堪叹,百分降至九十八,
严父怒拳如雨下,只因退步遭责打。
五十五升六十一,慈母恩吻暖如霞。
亲疏有别理何在,分数岂能定生涯。

职场优劣亦堪嗟,勤者忙碌多错差。
看客悠闲得名利,捣乱乖巧众人夸。
惰性作祟公平失,努力之人意难达。
单位如同名利场,尺子量人多偏差。

母慈累倒儿嗔怨,惯习无情爱难全。
一日三餐母操办,可口饭菜岁月甜。
忽逢母病厨灶冷,儿怒无饭面含怨。
忽略母累病体衰,爱之深远尺难传。

舍粥大嫂心良善,恩遇薄情沙粒冤。
寒冬半夜起身早,热粥三锅暖心田。
免费施与贫寒者,数年坚持未曾断。
一粒沙子起风波,恩将仇报心何残。
大嫂心伤泪满面,薄情之人把恩瞒。

金公救命身先死,冷漠世人心何安。
中巴遇险坠深塘,金有树公勇担当。
寒水刺骨车窗破,十九乘客皆得康。
自身染病债台筑,求助无门心已凉。
临死留书问世间,救命之恩谁报偿。
十九乘客皆冷漠,无人探视送葬忙。

尺子本应公平在,奈何人性多曲弯。
但期吾心常自省,莫让私念蔽明眼。
正义秉持情长暖,爱洒人间天地宽。
一、写作背景:
当我读了《说尺子》这文章后而写的,《说尺子》原文如下: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二、词的赏析:
      这首古风《尺子之叹》通过对多个具体事例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尺子衡量下的种种表现,引发人们对公平、爱与冷漠的思考。
(一)整体结构与主题
        全诗围绕“尺子之叹”展开,通过不同的事例层层递进,从学生考试、职场现象到家庭生活、社会善举与冷漠事件,全面地展现了尺子在衡量过程中因人性因素而产生的偏差。主题明确,旨在呼吁人们反思自身,秉持正义与爱,使世界更加公平温暖。
(二)逐段赏析
    1. 开篇
      "世情纷扰若云翻,尺子量来心亦寒。”
开篇直接点明世情复杂,尺子量世人心寒的主题,为下文的具体事例做铺垫,引发读者对为何心寒的好奇。
2. 学童与职场事例段
        "学童分差事堪叹,百分降至九十八,严父怒拳如雨下,只因退步遭责打。五十五升六十一,慈母恩吻暖如霞。亲疏有别理何在,分数岂能定生涯。”
这一段详细描述了学童考试分数变化引发的不同对待。从 100 分到 98 分的学生遭到父亲揍打,而从 55 分到 61 分的学生则得到母亲的亲吻,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亲疏有别对待的不合理性,强调分数不应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也暗示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衡量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职场优劣亦堪嗟,勤者忙碌多错差。看客悠闲得名利,捣乱乖巧众人夸。惰性作祟公平失,努力之人意难达。单位如同名利场,尺子量人多偏差。”
此段对职场现象进行了批判。描绘了勤奋工作的人因多做事而失误增多,反而受到批评,而悠闲的看客和捣乱后变得乖巧的人却能名利双收的不公平场景,深刻揭示了职场中因惰性导致的尺子量人偏差,以及这种现象对员工积极性和职场公正性的破坏。
3. 家庭事例段
      "母慈累倒儿嗔怨,惯习无情爱难全。一日三餐母操办,可口饭菜岁月甜。忽逢母病厨灶冷,儿怒无饭面含怨。忽略母累病体衰,爱之深远尺难传。”
这部分以家庭中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为例,生动地展现了惯性对爱的影响。母亲平日里辛勤操持家务,为家人准备可口饭菜,儿子习惯了这种照顾。当母亲因病无法做饭时,儿子却只想到自己无饭可吃,面露愠色并责备母亲,完全忽视了母亲的疲惫与病痛,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在习惯中容易忽略他人的付出,即使是亲情也难以逃脱尺子因惯性而变得不准确的衡量。
4. 社会事例段
        "舍粥大嫂心良善,恩遇薄情沙粒冤。寒冬半夜起身早,热粥三锅暖心田。免费施与贫寒者,数年坚持未曾断。一粒沙子起风波,恩将仇报心何残。大嫂心伤泪满面,薄情之人把恩瞒。”
此段讲述了舍粥大嫂的善良事迹以及遭遇的薄情对待。大嫂数年如一日在寒冬为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免费熬粥,她的善举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然而,仅仅因为一位老汉从粥中吃出一粒沙子,就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身上,领粥的人也瞬间分为两派,有人指责老汉,有人却指责大嫂,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让大嫂心寒,也体现了薄情使尺子扭曲,伤害了善良之人的心。
        "金公救命身先死,冷漠世人心何安。中巴遇险坠深塘,金有树公勇担当。寒水刺骨车窗破,十九乘客皆得康。自身染病债台筑,求助无门心已凉。临死留书问世间,救命之恩谁报偿。十九乘客皆冷漠,无人探视送葬忙。”
           这段叙述了金有树英勇救人的事迹以及之后遭遇的冷漠。金有树在中巴车坠入水塘的危急时刻,不顾寒冷刺骨的水,砸开车窗救出 19 名乘客,自己却因此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无果,最终病死家中。而那 19 名被救的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这种冷漠的行为与金有树的英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深刻地反映出社会中冷漠现象的存在,让人心寒,也进一步强调了尺子在衡量人性时因冷漠而出现的巨大偏差。
5. 结尾段
         "尺子本应公平在,奈何人性多曲弯。但期吾心常自省,莫让私念蔽明眼。正义秉持情长暖,爱洒人间天地宽。”
结尾部分总结全诗,再次强调尺子本应公平,但由于人性的复杂而出现各种偏差。同时呼吁人们要经常自我反省,不要让私心杂念蒙蔽双眼,要秉持正义,让爱充满人间,使天地变得更加宽广。这一段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待。
三、艺术特色
       1.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具体的事例,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运用对比手法,如学童分数变化引发的不同对待、职场中勤者与懒者的不同境遇等,鲜明地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在叙述各个事例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人性、公平和爱的思考与感慨,使诗歌既有故事性又有感染力。
       4.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使诗歌的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这首古风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刻的思考,生动地展现了尺子在衡量人性时的种种问题,呼吁人们反思自我,追求公平、正义和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上一篇:游岳阳楼 七律
下一篇:独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2024-10-26 00:24 +1
韦素练 2024-10-23 08:10 +1
肖向阳 2024-10-23 05:23 +1
梨花微雨!! 2024-10-22 20:35 +1
快乐一生 2024-10-22 20:24 +1
吕仁龚 2024-10-22 19:48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22 19:12 +1
需键 2024-10-22 18:56 +1
观自在/可大 2024-10-22 18:00 +1
雨后笋 2024-10-22 16:44 +1
+1
2454°C
4
  • 何文富
  • 唐韵
  • 肖向阳
  • 唐韵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0-22 17:53: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佳作!拜读!点赞!
发表于 2024-10-22 18:50: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23 05:23: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24-10-26 21:59: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