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2024-7-30 13:06:1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明月照我心,敲骨带铜声。
悲歌拂剑去,落叶又秋风。
           作于1999.9.16
        
        赏析:这首古风诗在新韵的框架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与深度,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评论:
      意境与情感的交织
      首先,这首诗以“明月照我心”开篇,明月作为纯洁与光明的象征,映照诗人内心,传递出一种心底无私、清澈如水的境界。紧接着,“敲骨带铜声”一句,以铜声之坚、之响,比喻诗人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的品格,这种内在的力量与外在的明月相映成趣,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洁而坚定的形象。
       英勇与遗憾的并存
       “悲歌拂剑去”一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悲歌,是离别的哀愁,也是壮志未酬的叹息;拂剑,则是英雄气概的直接体现,表明诗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依然选择以剑为伴,勇往直前。然而,仍留遗憾为这英勇的一幕添上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复杂。这种英勇与遗憾的并存,正是人生旅途中最真实的写照。
      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
      “落叶又秋风”作为结尾,不仅与前面的悲歌、剑影形成了良好的呼应,更以自然之景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落叶与秋风,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它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人生中的离别与变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旅程的期许,使得整首诗在悲壮之余,又增添了几分哲理与深邃。
       创作背景与时代感
       这首诗作于1999年9月16日,这个具体的时间点赋予了作品一定的时代感。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提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或个人经历,但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秋别天山》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充满哲理的古风佳作。它以明月、铜声、悲歌、剑影、落叶、秋风等元素为载体,构建了一个既高洁又悲壮、既英勇又遗憾的离别场景。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作品,无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上一篇: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3:2战胜美国女排
下一篇:文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潇潇湘雨 2024-8-2 16:13 +1
青竹 2024-7-31 12:45 +1
Lavender 2024-7-31 07:02 +1
王凤岭 2024-7-31 06:39 +1
韦素练 2024-7-31 06:38 +1
Lambert 2024-7-30 19:23 +1
快乐一生 2024-7-30 19:05 +1
朝霞漫天 2024-7-30 18:17 +1
吕仁龚 2024-7-30 15:38 +1
孤岛井蛙 2024-7-30 15:37 +1
太湖石 2024-7-30 14:29 +1
满山江雪 2024-7-30 14:18 +1
东方.启明星 2024-7-30 14:01 +1
梨花微雨 2024-7-30 13:58 +1
清静太平人 2024-7-30 13:43 +1
帝子今何在 2024-7-30 13:26 +1
筱彣 2024-7-30 13:13 +1
+1
253°C
4
  • 观自在/可大
  • 诗旅天下(聂)
  • 潇潇湘雨
  • 诗旅天下(聂)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7-30 13:41: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7-31 21:50: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8-2 16:13: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鼓掌!
发表于 2024-8-4 20:53: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潇潇湘雨 发表于 2024-08-02 16:13
学习欣赏,点赞鼓掌!

谢谢光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