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青玉案·韩愈谪阳山(词林正韵)
楼主:
诗旅天下(聂)
|
查看: 2178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青玉案·韩愈谪阳山(词林正韵)
[词]
青玉案·韩愈谪阳山(词林正韵)
[复制链接]
诗旅天下(聂)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诗旅天下(聂)
古/现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昨天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2178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青玉案(钦定词谱)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贺铸
秦关汉邑烟凝处,瘴雾锁,荒林路。数点茅檐依野渡。藤缠断壁,猿啼深树,寂寂无人语。
谏书一上龙颜怒,千里投荒岭南去。幸得昌黎开教务。劝耕播雨,传经立矩,泽被阳山土。
赏析:荒邑烟岚中的文明拓荒者——《青玉案·韩愈谪阳山》赏析
这首词书写了一位文人在绝境中重构价值的生命史诗。词中每一处意象皆有史实烙印,每一笔叙事皆含精神密码,让我们透过烟岚,看见韩愈如何将贬谪之路走成文明的长征。
一、时空叠印:在历史纵深处定位贬谪之痛
上阕起笔“秦关汉邑烟凝处”便充满时空张力。“秦关”指向阳山关——这座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下的岭南要塞,曾是中原与百越的文明分界;“汉邑”则呼应西汉高祖置阳山县的建制,见证这片土地纳入华夏版图的最初时刻。
“瘴雾锁,荒林路”瞬间将时空拉回唐代。正如《旧唐书》所载岭南“地气蒸暑,疫疠多作”,这种雾气象征着医疗匮乏、礼教缺失的生存困境。“数点茅檐依野渡”承接秦汉遗痕:野渡本是古代关邑交通节点,此刻却只剩几处茅檐歪斜依附,可见阳山历经魏晋南北朝战乱后,已从“汉邑”沦为被文明遗忘的荒渡。据载,其时阳山尚无像样县城,仅零星分布两三处渔村,官舍无存,吏员稀落,尽显荒芜之态。
“藤缠断壁,猿啼深树”是双重废墟的叠加,当韩愈站在断壁前,他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的荒芜,更是历经安史之乱后,大唐边疆治理松弛、文化辐射衰减的时代病灶。
二、谏臣底色:在制度裂缝中守护民本之光
下阕“谏书一上龙颜怒”如惊雷破雾,揭开贬谪的直接动因。这里的“谏书”特指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所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当关中大旱,京兆尹李实“方务聚敛,民有蓄十钱者,尽死”(《资治通鉴》),韩愈却冒死直陈“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的惨状,恳请减免赋税。这与他晚年谏迎佛骨的刚直一脉相承,却比《论佛骨表》更见民本底色——前者是意识形态之争,后者却是拿身家性命为苍生请命。
“千里投荒岭南去”的“投荒”二字,道尽唐代贬谪制度的残酷性。据《唐会要》记载,岭南道在开元时仍有“夷獠杂居,椎髻跣足”的部族,阳山更处于“瘴疠之乡,去京七千余里”(《元和郡县图志》)。当韩愈从长安出发,途经商山、逾梅岭,舟车劳顿两月余抵达时,眼前的阳山正如词中所述:野渡荒疏、断壁藤蔓,连语言都因族群混杂而“寂寂无人语”。
三、文明播种:在荒蛮土壤上重建价值坐标系
但词人以“幸得昌黎开教务”逆转词境,这个“幸”字蕴含着对文人使命的深刻认知:当仕途阻断,文明传播便成为新的救赎之路。“昌黎”作为韩愈的郡望标识,在此具有符号意义——它代表着中原文化的正统性,更是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徽章。而“开教务”三字,将抽象的“教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直指韩愈在阳山创办乡校、延师授课、亲授《诗》《书》的实践,如《阳山县志》所载:“韩公设教兴学,士始知学”,此为岭南文明启蒙之肇始。
“劝耕播雨”是务实的生存革命。韩愈在阳山“教民垦田,止游惰”(《阳山县志》),将中原的牛耕技术、水利知识引入岭南,正如“播雨”润泽旱地,使“茅檐野渡”渐成良田。今阳山仍存“韩公井”遗迹,传说为韩愈所凿,正是其“劝耕”实践的物化见证。“传经立矩”则是深远的文化启蒙,他参照唐代律令订立乡规民约,从婚丧礼仪到田产契约,构建起儒家伦理框架,让“寂寂无人语”的族群,在文字与礼法中找到文明对话的可能。
最终的“泽被阳山土”收束全词,实则暗藏双重隐喻:表层是韩愈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的政绩,深层则是文化基因的植入——当阳山百姓开始诵读《师说》,当“韩公”从贬官成为“昌黎伯”(宋代追封),这片曾被“瘴雾锁”的土地,已在文明的雨露中完成蜕变。正如清代阳山知县李来章所记:“自韩公来,而此邦始有诗书礼乐之风”,词中短短八字,道尽千年教化之功。
四、词史互证:在贬谪母题中看见士大夫精神新维度
中国文学的贬谪书写,从屈原“哀南夷之莫吾知”到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经历了从愤懑到豁达的范式转变。而此词独特处,在于跳出个人命运感叹,将贬谪者塑造成“文明拓荒者”——这与韩愈本人的实践高度契合:他在阳山写下《送区册序》,记录“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区生颇好学,然吾居阳山,凡二年,日知可喜也”,这种从“穷处”到“可喜”的认知转换,正是因为他在播撒文明的过程中,重新确认了生命价值。
词中“秦关汉邑”的历史回望与“劝耕播雨”的现实行动形成闭环:当个体命运与文明传承绑定,贬谪便不再是终点,而是文明接力的新起点。正如阳山至今留存的“昌黎路”“韩文公祠”,这位唐代谏臣早已超越具体官职,成为文明韧性的象征——他证明,即便在皇权与制度的夹缝中,文人依然能以知识为犁,在荒蛮之地耕出一片精神沃土。
站在阳山关旧址远眺,烟岚依旧笼罩着岭南群山,但千年之前那位“投荒”的文人,早已用谏书作火把,用教鞭作犁铧,在历史的雾霭中,划出了一道文明的曙光。这首词之所以动人,正在于它让我们看见:真正的高贵,不在于位居庙堂,而在于当命运将人抛至文明边缘时,依然能以精神的种子,重新定义一片土地的春天。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无题
下一篇:
五四小星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笑傲人生
29 分钟前
+1
东方.启明星
半小时前
+1
+1
2179°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青玉案·韩愈谪阳山(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鹧鸪天·暮春游恩施清江岸(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浣溪沙·恩施合渣宴(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醉垂鞭·午窗茶欢(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满庭芳·施南古城聚(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七律 杉木坝聚亲(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鹧鸪天两首·吊脚楼忆旧》(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七律 高速爆胎(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五律 连州新寨驻车(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五律 公园夜色(新韵)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浣溪沙 鹏城季春(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青语诗社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青语诗社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353
积分
发消息
新手上路, 积分 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7 积分
发表于
昨天 2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