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洪流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772

积分
雄辩洪流 发表于 2024-5-1 16:21: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黑,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缙微饵明,小鱼食之;缙调饵香,中鱼食之;络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缙;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一是给他们俸禄用利益支配他们,一们,三是用权力来支配他们。想要把的。而且,从钓鱼这件小事所蕴含的情,也都是这样的道理。"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说:"我想听听这里面蕴含太公说:"水源深水就会流动,水树木的根扎得深,树木才能生长,权是事物的道理。君子之间,能想到理。人和人之间的言谈交流,是为截了当地把事情的本质说出来,这天如此直言不讳、直奔主题地把事得厌恶吗?"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文韬·文师》

译文:

文王要出去打猎。出发之前,史官编向文王报告了占卜的结果:"这次打猎,如果去渭水北岸那边的话,将会有巨大的收获。这次我们要得到的猎物,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黑。根据占卜的预示,我们这次将得到一个公侯之才。他是上天派遣给你的太师,辅佐你成就大业。而且他还将辅佐三代周王。"

文王听了之后说:"占卜所预兆的结果,真的有这么好吗?"

史编说:"我的太祖史官畴,曾经为大禹占卜,卜兆显示,将得到一个辅佐大禹的圣人,后来果然得到了皋陶。当时的卜兆,与今天的卜兆非常像。"

于是,文王便斋戒三天,乘坐着猎车,驾驭着猎马,去渭阳打猎。在那里文王遇见了姜太公。发现他正坐在一堆茅草上钓鱼。

文王走过去,非常客气地问姜太公:"你喜欢钓鱼是吗?"

太公说:"我听说'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天我钓鱼,也是类似的道理。我在这里钓鱼,可不只是为了钓鱼。"

文王问:"为什么说钓鱼的道理,与此类似呢?"

太公说:"钓鱼和君王招揽贤才一样,需要三种权术,才能支配他们。一是给他们俸禄用利益支配他们,二是用让他们奋不顾身的义节来支配他们,三是用权力来支配他们。想要把鱼钓到,这里面蕴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而且,从钓鱼这件小事所蕴含的道理,可以见微知著,明白天下的事情,也都是这样的道理。"

文王说:"我想听听这里面蕴含的道理。"

太公说:"水源深水就会流动,水流动里面就会有鱼,这是事物的情理。树木的根扎得深,树木才能生长,树木生长成熟了,才能开花结果。这也是事物的道理。君子之间,能想到一起去,才会合得来,这也是自然的情理。人和人之间的言谈交流,是为了表达和描述心里所想的事情。如果直截了当地把事情的本质说出来,这是对事情极其真实的想法和看法。我今天如此直言不讳、直奔主题地把事情的本质道理都讲出来了,您听了会觉得厌恶吗?"

文王说:"只有仁君,才能接受直指根本的谏言,并不会厌恶真实。不过你刚才说的钓鱼中的这些大道理,具体应该怎么理解呢?"

太公说:"如果钓鱼线比较细,鱼饵也能看得见,小鱼就会食饵上钩。如果把鱼线换成更粗的,用的鱼饵非常香,中鱼就会食饵上钩。如果换成非常粗大的鱼线,换成丰厚的鱼饵,大鱼就会食饵上钩。鱼吃了鱼饵,就会受到鱼线的支配。人食了君王的俸禄,就会臣服于他的君主。所以说,如果用鱼饵来钓鱼,什么样的鱼都能钓到。如果用俸禄来招纳人才,就可以网罗到天下的贤才。如果掌握了这个道理,卿大夫要图谋一个诸侯国,可以战胜诸侯国;诸侯国要图谋天下,就可以平定天下。啊,再怎么强盛不衰的国家,如果违背了钓人之术,贤人都会离开,从而走向衰落。再怎么弱小的国家,如果运用了钓人之术,都能得到贤人的辅佐和效劳,从而走向强大。多么玄妙啊,圣人之德,只有他暗中独用钓人之术,聚拢天下贤才,而天下人却浑然不觉。多么畅快啊,圣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道术,把天下英才都聚拢起来,让他们的才能都能得到发挥,这样就建立起一套广纳天下贤才的机制。"

文王问:"具体怎么实施这套人才政策,才能让天下的贤才都来归附呢?"

太公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国君如果能和天下人的利益相一致,为天下谋福利,就能得天下。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天下人的利益,就会失去天下。天到了什么时节,地就会出产什么财富。财富是天地所赐,并非人君所有。能和天下人共同分配财富的人,则是仁君。只要仁君能够实施让天下人共同富裕的仁政,天下人都会归附。如果让活不下去的人能够活下来;让生活艰难的人,生活能够得到改善;让处于祸患之中的人,能够免于灾祸;能够解决人们生活中紧急而迫切的问题,这些都是人君之德。只要君王用德治天下,天下人都会前来归附。忧人民之所忧,乐人民之所乐,好人民之所好,恶人民之所恶。这是做好一个君主的根本原则。如果国君能够遵守这些原则,天下人都会前来归附。所有的人都喜欢生,而不喜欢死。都喜欢国君对他们好,还喜欢国君能带给他们幸福的生活。能解决人民生活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只要国君能够这样治国,天下人都会归附他。"

文王听完太公的话,对他接连拜了两拜说:"你说得太好了。你是上天赐给我的太师啊。我哪敢不接受天的命令和你的教导呢。"于是,文王就驾着车,带着太公一起回到了都城。把太公立为太师。

【义理阐发】

《文韬》章讲的道理非常深刻。我们知道,人人都想做大事,为什么有的人能做成,有的人做不成,背后的深层道理是什么呢?因为但凡要做大事,都要得人。要得一人,就要利一人,要得众人,就要利众人。要得天下,就要利天下之人。




上一篇:浅评王正武老师的《我一动不动望着蔚蓝的天空》
下一篇:从盛唐李白到晚唐李贺,从仙气飘飘到魑魅魍魉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2024-5-1 21:46 +1
洋河居士 2024-5-1 17:58 +1
+1
33092°C
6
  • 雄辩洪流
  • 滋露菡萏
  • 雄辩洪流
  • 滋露菡萏
  • 雄辩洪流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772

积分
发表于 2024-5-1 19:4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居士 发表于 2024-05-01 17:58
祝诗友五一劳动节快乐!

五一快乐

主题

好友

1510

积分
发表于 2024-5-1 22:16: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周文王真的做到姜太公所说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了吗

主题

好友

772

积分
发表于 2024-5-1 22:19: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滋露菡萏 发表于 2024-05-01 22:16
周文王真的做到姜太公所说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了吗

能力造成的分层与职位,与文王有什么关系呢

主题

好友

1510

积分
发表于 2024-5-1 22:29: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雄辩洪流 发表于 2024-05-01 22:19
能力造成的分层与职位,与文王有什么关系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周文王任用姜太公为师后做到仁政了吗?

主题

好友

772

积分
发表于 2024-5-1 22:44: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滋露菡萏 发表于 2024-05-01 22:29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周文王任用姜太公为师后做到仁政了吗?

德刑并用,确实如此

主题

好友

1510

积分
发表于 2024-5-2 09:36: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雄辩洪流 发表于 2024-05-01 22:44
德刑并用,确实如此

我明白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