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从盛唐李白到晚唐李贺,从仙气飘飘到魑魅魍魉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30236|回复: 11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5-2 06:21: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李白说 李白大全

有句老话曾说:发达人亲戚多,落魄鬼朋友少。纵观历史,好像宋时姓赵的名人颇多,明代姓朱的达官不少,至于唐代,更是李姓人的天下了。

“大杜李”之如李白,“小李杜”之如李商隐,他们顶戴着皇家的姓氏,贯穿了整个王朝,更照耀了一代大唐。

李白生于盛唐,他的诗与他的人一样,里里外外都透着如火一般的热情,让人一眼就能体觉到那个时代的蓬勃气息。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份雄健的夸张,那份明快的想象,那份清奇构思,那份洗炼的辞藻。以致后来苏东坡也不得不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描述的是战场,并且是一场突出重围的劫后余生。但在这道诗中,看不出任何逃出升天的侥幸和吃了败胜的气馁。

人们很难见到唐诗里会有用“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的这样的文字纠结,看到的只有豪气满腔,勇武激昂。

如果不具备盛唐时那样的进击气概和进取精神,很难想象在以困守孤城为主题的时代,能再写出的这样豪情满怀的诗来。

这便是李白,这便是盛唐。

然而时光流转,到了李贺所在的中晚唐,此时大唐已经明显江河日下,藩镇割据,内忧外患,虽然李贺依旧浪漫,哪怕他倘且年轻,但此时的诗,早已经全然成了另外一番模样了。

那一年的七夕之夜,借着月光,一首五言律诗《七夕》落在纸上,这首诗可堪称李贺妙语天成之作。

《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天上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银河渺茫,星瀚闪烁。虽然原本明镜似的圆月只有一半,但是牛郎织女还能鹊桥相会,紧紧相拥。

在地下七夕这一夜,男子只能孤身一人静卧在罗帷内,眼见萤火虫依稀照亮了当年定情时的旧衣上,他苦苦思念着昔日的依人,但也只能对着弯弯的月亮发呆。

这个男子就是有着波涛诡谲般诗风的“诗鬼”李贺。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

李贺的诗,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

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唐代灿烂的诗歌长河里,闪耀着的不仅有诗仙、诗圣,也有诗鬼。

诗鬼李贺,纵没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巨大影响,但也被南宋诗论家严羽看做可与李白相媲美的“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李贺生于唐贞元六年(790年),他出身于李唐宗室,其先祖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可惜时光荏苒,到李贺这一代时早已没落。李贺的父亲李晋肃为其起字“长吉”,大概也蕴含了美好的祝愿。

李贺七岁能辞章,已然略有诗名。当时大文豪韩愈、皇甫缇等听闻其名,起初俱是怀疑,因此曾特意到他家中去令他当面赋诗。

李贺欣然执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高轩过》,韩愈、皇甫缇二人大惊,自此,李贺名动京师。

《高轩过》
唐|李贺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然而少年成名李贺,接下来要走的路并非是仕途的一帆风顺,更多的却是嫉妒与曲折。很快一个怎么也想不出缘由,将这个初出茅庐年轻人打了个眼冒金星,浑然分不清东西南北。

十八岁时,李贺的父亲去世,这对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李贺在这一年决定赴试,刚开始很顺利,他参加了河南府试,并一举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有道是“不遭人嫉是庸才”,在当时,一些嫉妒他的人,以其父李晋肃名字中带有“晋肃”二字,“晋肃”与科举闱场及第的“进士”二字读音相近,诽称李贺用意不良,阻止李贺参加科举。

这样的理由的确让人不知何所谓,不知如何辩,就连韩愈听闻此事,也大抱不平,作《讳辩》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可惜韩愈的呼声并未改变李贺的命运,李贺终究还是被礼部除名。

但好李贺诗名太盛,几经周折,李贺最终以恩荫得官,任奉礼郎,自此居长安。

按说这应该是一番美好生活的开始,然而事实上,对李贺而言,却是一段人生苦旅的发端。

在李贺为官的三年时光里,他亲身经历并亲眼目睹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幕幕悲喜剧。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也由此开始。

此时的大唐已不再是李白笔下那个雄浑开阔、万国来贺的时代,他似一位老者,凄风冷雨中步履蹒跚。李贺用诗鞭笞黑暗,用诗表达着内心的苦闷。

《开愁歌》
唐|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萧瑟的秋意中,他独自乘马游荡。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却已如兰花枯萎,枯萎的并非其身,实是那颗被现实揉碎了的心啊。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不知该如何选择,因为无论哪一条都不可能带他去那理想的世界。也只能击剑怒吼,当衣换酒,酒醒后依旧是这仓皇人生。

终究舍不下理想,终究在内心有着火热的梦。即使他的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即使他自小身体瘦弱,却坚持笔耕不辍,直到呕心沥血的地步。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马》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报国之心,幻想着有朝一日行将此身付与国家,建功立业成就辉煌。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已经让他有些精神涣散,浑浑噩噩。

此时他的诗,也便愈发开始魔幻了起来。

李贺擅长写神仙鬼魅,曾有人统计,李贺留诗二百三十首,其中涉及神仙鬼魅的共四十篇,而以鬼为主的就有二十七篇。

李贺被称为“诗鬼”,大概也与他神奇瑰丽的幻想以及他所创作的这个光怪陆离的诗意世界有关。

他的诗中,充斥着大量关于人间与鬼蜮的结构,他不断揣摩仙界,不断探索鬼蜮,或许正是他对生命的终极思考。

与盛唐诗仙不同,李白是自由浪漫的,他代表了那个强盛的大唐。而李贺,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枷锁下,在中唐走向晚唐的夕光中,他更加的接近死亡,更加的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无力。

《神弦》
唐|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苦昼短》
唐|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民国大师钱钟书曾评论李贺说:

“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

盛时凋零的李贺比大多数人更加明了光阴的易逝,而接二连三的亲人离世,又让他对这无常的人生充满感怀。

元和十年(815),李贺游历江浙,次年北还,不久病逝,享年二十七岁。

据说李贺将死之时曾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如太古篆文者,这人对他说:“当召长吉。”

李贺看板书所文并不识得,于是下榻叩头,言说家中老人年迈,不愿前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李贺哭泣,少倾,气绝。

或许上天果真有仙境,有天帝,他需要有人为他写诗,于是带走了李贺。

如今我们谈起他,会感叹他的命运多舛,会惊讶他的思如泉涌,会沉溺于他的奇魅鬼蜮,也会吟咏他的千年佳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上一篇:解《六韬—文韬·文师》
下一篇:刘禹锡最经典的7首诗,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读懂受益一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孤竹君 2024-5-4 12:08 +1
杨文武 2024-5-3 22:40 +1
子兮惟梦 2024-5-3 22:01 +1
灋壜ཨོྃ禅宗 2024-5-3 21:06 +1
yadang 2024-5-3 21:00 +1
巷深梨花幽 2024-5-3 20:01 +1
张凡 2024-5-3 09:58 +1
今夜.启明星 2024-5-2 15:05 +1
东方.启明星 2024-5-2 12:48 +1
洋河居士 2024-5-2 07:11 +1
正隆 2024-5-2 06:26 +1
+1
30247°C
11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yadang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 07:10:38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和李贺,两位都姓李的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个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表现出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开放和自由。他的诗情豪迈,意境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从《望庐山瀑布》中的壮阔景象,到《从军行·其二》中的英勇战斗,李白用他那如火的热情和洒脱的笔触,画出了一个盛唐时代的壮丽图卷。

相比之下,李贺则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悲观和超凡脱俗的韵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生活充满了更多的困苦和无奈,这样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李贺的创作。他的《七夕》不仅展现了传统节日的幻想和美好,也蕴含了深深的寂寞和无奈。他的其他作品,像《马》、《神弦》等,充满了对生命、命运和超自然力量的思考。

尽管时代不同,社会风云变幻,但无论是李白还是李贺,他们的诗歌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千年,依然在今天的读者心中引起共鸣。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唐朝从盛世到衰落的历史轨迹,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5-3 05:39: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3 05:54: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5-02 07:10
李白和李贺,两位都姓李的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个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表现出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开放和自由。他的诗情豪迈,意境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从《望庐山瀑布》中的壮阔景象,到《从军行·其二》中的英勇战斗,李白用他那如火的热情和洒脱的笔触,画出了一个盛唐时代的壮丽图卷。

相比之下,李贺则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悲观和超凡脱俗的韵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生活充满了更多的困苦和无奈,这样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李贺的创作。他的《七夕》不仅展现了传统节日的幻想和美好,也蕴含了深深的寂寞和无奈。他的其他作品,像《马》、《神弦》等,充满了对生命、命运和超自然力量的思考。

尽管时代不同,社会风云变幻,但无论是李白还是李贺,他们的诗歌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千年,依然在今天的读者心中引起共鸣。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唐朝从盛世到衰落的历史轨迹,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3 06:25:32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很高兴能够为您提供关于诗歌的点评和知识分享。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诗歌的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和诗人信息,请随时提问,我会尽力为您解答。中国古代诗歌博大精深,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希望能够帮助您进一步欣赏和理解这些美妙的诗篇。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5-3 21:01: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名作
发表于 2024-5-3 22:41: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4 05:07: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5 06:07: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8 06:17: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