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诗书鉴赏
| 解《三略(部分)》之道(一)
楼主:
雄辩洪流
|
查看: 44905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诗书鉴赏
›
解《三略(部分)》之道(一)
解《三略(部分)》之道(一)
[复制链接]
雄辩洪流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雄辩洪流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77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28 积分
雄辩洪流
发表于 2024-4-4 21:45:56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44905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原文(节选):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解注:一个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是总是搞破坏,损公肥私,背公立私,这种人是不是贤人呢?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贤,是既要才高又要德高的英雄。只有德刑并用,奸人被清除掉了,才能对整个团队充分授权且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领导整个官僚体系,来治理整个国家,是谓"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如果没有经过上段经文中所讲的除恶除害过程,就充分授权和信任,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好比说,把庄稼种到地里,就不管不问了,信任庄稼一定能长得好。等过一阵子过来一看,庄稼已经被害虫和杂草给毁光了。
对于企业的最高领导来说,没有经过除害阶段,就充分对管理层放权,这样的做法极其危险。因为恃贤信贤的前提是他得是贤才行。而不是一句用人不疑,不管忠信之人还是奸邪之人,就一股脑地充分授权和信任。
管理层的干部队伍要除恶除害,进行干部队伍无害化建设和无害化改造,被管理的基层群众也要除恶除害,进行无害化教育改造。只有经过除恶除害过程,国君才能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君、臣、民,上下三层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个组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生命,政策才能贯彻执行下去,这就是"策无遗"。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如果体内有邪气,则想走路,脚不听使唤;想说话,嘴不听使唤;想拿东西,手不听使唤。心里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完全指挥不了自己的身体,这是"策无遗"的极端反面。
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组织内部有邪气,政令不通,政策不行,政事不成,则跟一个不听使唤的身体是一回事。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就得返回到除害步骤,杀灭体内的邪气,对组织进行无害化改造。
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组织,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国君想什么,这个身体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国君想做什么事,这个身体就会把它做成,就如同一个人伸手拿东西那样简单。这才是把国家治理到极致了。是谓"所适如肢体相随,骨节相救"。
韩信治军也是如此,为什么韩信用兵,可以多多益善呢?因为他把组织变成了强健的生命,整个军队就像一个活人一样,想到哪,就打到哪,克敌制胜,如同一个人伸手拿东西一样简单。这样的军队,兵越多,体格就越强壮,力量就会越大。
而其他的将领用兵,缺一种能力,不能把军队变成一个生命。更多的资源只会造成更高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包袱。兵力多到一定程度,不要说打别人了,自己管自己都管不好,别人不打自己,自己都会从内部溃散。举个例子,一个将领的组织能力的极限,是只能带兵一万人,如果给他十万人,另外的九万人都不能带来兵力的叠加,而是带来了九万人的负担,因为他无法把其他的九万人组织成一个更大的生命体。
领导和管理一个组织,就好像是造物主在创造一个生命一样,让组织活起来,让组织成为一个生命,这才是领导和管理的极致,才是登峰造极的治国用兵之道。
为什么中国的领导学和管理学,要追求如此极致和如此伟大的道术和目标呢?因为中国的领导学和管理学,是仿效天道百分百模拟出来的。天地万物,互相之间的结合和协作,就如同一个大生命体中的不同器官一样,自然而然,其巧无间。无论多么精密的非生命人工机器,都达不到天地自然这般的精巧绝妙。因为这是生命。
比如,春天一到,百花开放,这对于大自然来说,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如果让人设计一个组织,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非生命的组织,再精密再巧妙,组织内部的不同部件之间,都还是有间的,都还是需要层层连接和控制的,信息逐层丢失,效能逐层衰减,组织越复杂,控制力越弱。因为它不是一个生命。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这句经文十分重要。历史上只有韩信的背水之战成功了,其他人使用背水之战,都无法复制韩信的成功,非但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是置之死地而速死。
原因在于,韩信能够做到"察众心,施百务"。《三略》开篇就说了,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要控制一个人,可以生,可以用,可以杀,可以废,关键的前提都在于要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想做什么。进而才能通过周密的计算,让敌我各方面的力量,都为我方所调动,为我所用。天地之开阖,万物之变化,都了如指掌,这样就可以操天下生杀之权。
背水之战,也叫井陉(音读形)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韩信对人心的理解和把握,对战术的部署,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首先,韩信带过来的兵,是直接从街上招募的百姓,都是未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新兵,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一打起来肯定跑。所以,韩信为了让他们跑不了,为了生存不得不战斗,才列了背水阵。
其次,韩信料定赵王歇和赵军主帅都是迂腐疏阔、贪强好胜之辈,于是,韩信先列背水阵这种违背兵法惯例的阵法,故意让赵军轻敌。接着韩信拿自己当作诱饵,佯攻赵营。断定赵军必然倾巢而出来抓自己。同时还料定,赵王歇和陈余,不会听信李左车严守不攻的计策。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赵王歇和陈余就输在贪强而不能守微。
再次,事先安排两千伏兵,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趁机夺取赵营,换上汉军大旗。
第四,韩信带着佯攻的军队退回来的时候,背水阵的队伍要先打开,让韩信率领的退兵进来,然后再合起来迎战赵军,他们退无可退,为了生存拼死作战,必须顶住赵军的猛攻。
第五,赵军攻打背水阵的军队,吃不掉,两军鏖战中,赵军忽然发现,赵营的老巢已经被汉军的两千伏兵给端了,插满了汉军大旗。阵前打不赢,回营也回不去了,一时间赵军军心大乱。韩信见赵军乱了,于是趁机反击,大败赵军。
在背水之战中,韩信对自己的军队,对赵王歇,对陈余的心理,都做了极其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并以此进行了周密的计算和部署,每一步都没出错,每一步都是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这样才有了背水之战的胜利。可以说,在开战之前,韩信就已经通过计算把战果计算出来了。
把每个环节都了解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周密的计算和部署,最大化地调动和利用敌我两方面的所有资源,为我所用,这便是"察众心,施百务",把战略战术都做到了极致。可见,背水之战,是赢在了"察众心,施百务",而不是赢在怎么排兵布阵本身上面。
后来模仿韩信背水阵的那些将领,比如徐晃等人,他们对如何察众心,施百务,一窍不通。只学其形,不得其神,落入了东施效颦的窠臼,不仅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还主动以死地自缚,如此用兵,先败而后求战,失败是必然的。
察众心是了解军情,施百务是设计适宜的计谋并进行部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了让大家容易掌握,《三略》对战争中人的基本心理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适宜的对策。下一讲我们将更加详细地分类阐述怎么察众心,施百务。
韩信的背水之战,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不可控的变数,赵军中的李左车是知兵之人,一旦赵王歇和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计谋,兵败被俘的人,就是韩信了。当然了,韩信并不是赌赵王歇和陈余会不会采纳李左车的计策,而是在探明了赵王歇和陈余弃用李左车之计的情报时,在这个变数定下来之后,才做出后续部署的。
井陉之战过后,韩信以老师之礼优待李左车,问他怎么破燕。李左车分析说,汉军现在非常疲惫,而且后勤也跟不上,如果和燕国打正面战争,燕国以死相拼,代价会很高,而且汉军不一定能打赢。比较适宜的计策,是一方面让汉军好好休整,另一方面,是挟韩信灭赵之威劝降燕国。赵国二十万大军,被韩信用一万人,用一上午就给打垮了,天下谁不害怕?燕国显然也害怕,所以劝降燕国并不是难事。结果正如李左车所料,燕、齐两国不伐而降。
我们来看看,韩信是怎么摧枯拉朽席卷半个中国的。从井陉之战的一万多人,一个上午消灭了赵国,兵力也扩张了很多倍,后来又兵不血刃地收降了燕国,收服燕国之后,马上又收复了齐国。再接着,又灭了项羽。一万人能做什么?搁一个平庸的将领手里,能打一个小规模的战斗,还不一定打得赢。
万物皆有机关,环环相扣,经过周密的计算和设计,启动机关,就能操纵整个天下。一万人放在韩信手里,他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扳机,当他扣动扳机时,整个天下都按照他设计的计谋和部署在转化,直至横扫整个天下。《孙子兵法》说,善用兵的人,他打仗就像是举起石头砸鸡蛋。看韩信打仗,就好比是举起石头砸鸡蛋。
原文(节选):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
解注:治国、治军、治企就跟下棋一样,不能只想着自己一方怎么走,而不看对方怎么走。这段经文,讲的是如何应对和具体的应对策略,也就是应敌策略。
敌动同之:看到对方有所行动,要做好情报和侦察工作,把敌情摸清楚摸透彻。情报和侦察工作是制定应敌策略的基础,缺乏这个环节,无法开展任何争行动。其他广义的战争,对抗性的竞争行为,也都是如此。
以此来看,很多人起手就错了,甚至缺乏情报意识和侦察意识。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设置商业情报部门。
敌近备之:敌军开始行动,向我方逼近,这时候,我军就需要进入战斗状态了。这需要具备强大的战斗准备能力。
有的军队打仗,直到对方枪响,自己这边才反应过来,情报侦察工作出现了缺失。或者明知敌人打过来了,自己一方却手忙脚乱,这就是缺乏战斗准备的能力。
我们常说的出其不意,打的是对方的侦察能力。攻其不备,打的是对方的战斗准备能力。大多数将领所带领的军队,这头两关都过不了。
敌强下之:敌军发动了进攻,这时候要避开对方的兵锋,挫败敌军的锐气。在垓下之战中,项羽在情报侦察战中输了,战斗准备阶段也输了,正是输了这两关,才导致楚军陷入了重围之中。
项羽只能赌第三关的冲锋,靠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来冲垮韩信的中军,然而韩信用"敌强下之"的方法,避开了项羽的强大兵锋,导致项羽军队士气大减。外行看热闹,很多人以为韩信不敢和项羽硬碰硬,甚至认为韩信打不过项羽,这都是没看出来门道。韩信的账算得那么细,怎么可能做吃亏的事。
敌佚去之:等敌军的士气渐渐低落,慢慢衰竭,只好灰头土脸地撤兵,这时候我军要对敌军发起进攻。
项羽冲击韩信的中军,扑了个空,于是就跟这段经文讲的一样,灰头土脸地撤军了。然而,来的时候容易,走的时候就难了。看项羽撤兵,韩信命左右二军夹击项羽,项羽受挫,韩信的中军紧接着压上合攻楚军,一下子把项羽就给打败了。在垓下之战中,韩信一天时间消灭了十万不可一世的楚军。
敌陵待之:敌军虽然士气低落,还刚吃了败仗,但这时候,敌军还有一股气,如果这时候逼他们,他们会生起报仇雪耻之心,会拼命。所以,这时候要让失败的苦果消灭掉敌人残存的这最后一点士气。于是,韩信上演了四面楚歌之计。用失败本身作为武器,来重创失败者受伤的心。
记住,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只是大多数人不会用,只有韩信这样的人才会用。但是,这种武器对刘邦好像是无效的,刘邦这个人心太大了,而且拿胜败不太当回事。
敌暴绥之:敌人受不了了,还会激起最后一口气来反扑,或者突围,发起困兽之斗,这就是敌暴。这时候怎么办呢?要像猎人骑马追着中箭受伤的猎物那样,追着它,吓着它,看着它用尽最后的力气,因惊吓过度和失血过多而死。
四面楚歌,进一步瓦解和摧毁了楚军残兵的士气和军心,楚军的军粮也所剩无几。这时候,楚军只能突围。汉军最后像追着中箭的猎物那样,追着项羽跑,直到他自刎。这就是"敌暴绥之"。
就好比猎杀野猪,如果猎人算定它跑不远,且肯定会失血过多而死,就没必要冒着被它拱的代价,扑上去摁倒它。打仗要精打细算,死了的猎物就不会挣扎了,要多点耐心。
敌悖义之:即使敌军经过上面的步骤,还没有被彻底瓦解,但是之前的失败必然会让对方军心大乱,人心惶惶。这时候,要让敌军更加混乱,告诉他们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才是唯一的生路。敌军阵营中,那些动摇派很容易就阵前倒戈了。要的就是阵前倒戈的结果。一旦军队混乱到了有人阵前倒戈的地步,这仗肯定打不赢。
敌睦携之:如果经过上面的环节,敌人内部没有彻底分裂,也没有人阵前倒戈,依然保持着乱秩序。这时候,要人为地分化他们,人为地离间和分裂他们。这是"敌睦携之"。总的原则就是,如果敌人乱,就让他们更加乱。如果他们乱而不溃,就再加一些力,让他们乱到崩溃。让敌人内部崩溃,比我军主动歼敌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我国非常无奈的3个复姓?明明是国姓,却常被误会是日本姓氏?
下一篇:
声律智能化在辨音、校雠和辅助创作上的应用 ——以“搜韵网”为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滋露菡萏
2024-4-13 14:29
+1
太湖石
2024-4-8 10:53
+1
~王泽晋~翡翠
2024-4-4 22:48
+1
洋河居士
2024-4-4 22:14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4905次
风清扬
+1
44905°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雄子宾水
[
古典诗词
]
策骚
[
古典诗词
]
姑瑶赋
[
古典诗词
]
策骚(稿)
[
古典诗词
]
姑瑶赋
[
古典诗词
]
解《六韬—文韬·文师》
[
诗书鉴赏
]
伊人闻
[
古典诗词
]
作景四诗
[
古典诗词
]
医说
[
古典诗词
]
经典《鬼谷子》
[
诗书鉴赏
]
解《三略(部分)》之道(一)
[
诗书鉴赏
]
清明祭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古典诗词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