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春天,著名作家阎连科在美国纽曼华语文学中获得大奖。
对于如今的中国作家,能够获得国际大奖,自然万分激动。在颁奖大会上自然要表态。
而阎连科的发言题目叫《一个比世界更大的村庄》。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得不联想,这个村庄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事情,是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救助了美国飞行员,或者英国士兵。
结果,阎连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颗糖的故事。
1945年,日本战败了,他们的军队也从中国撤退,他们再也没有当初的不可一世,而是衣衫褴褛,狼狈不堪,他们路过一个山村,其中一个应该是稚气未脱的男孩子,十七,十八,反正应该不出二十吧。
这个男孩子脸上还流着血,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着。但是,他看到山村的贫穷落后,看到村庄里的男女老少(喔,男的应该没有)面如菜色,憔悴不堪,一股心酸涌上心头。
他看着最小的女孩子,应该只有五岁,问她:“吃过糖吗?”
女孩木然地看着他,因为男孩说的是日语,小女孩听不懂。
男孩知道两人之间的语言障碍,于是,决定用实物演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水果糖,剥开糖纸,让小女孩舔一口,小女孩一舔,哇,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耶。
女孩抓过糖果,塞进嘴里,吮吸着这人生中难得的滋味,心中充满甜蜜。
日本兵走了,女孩沉浸在第一次吃糖果的喜悦中,而这份甜蜜在她心底留存了一辈子,她忘不了童年时期第一次吃糖果。
更忘不了那个脸上流血的男孩,日本兵,用现代网络称呼叫日本小哥哥。
于是,当村子里的人为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两颗原子弹而欢呼时,她却为那个日本小哥哥给她的糖而感动。
因为她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甜美的东西,她可是从来没有吃过。以至于,她总想为这个日本小哥哥做些什么。
这就是阎连科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只是,我加工了一下,因为我怕闫作家告我抄袭。
我没有抄袭啊!只是运用了言情小说特有的笔法,因此,我没有写那个日本士兵,而是男孩。
因为我看到,阎连科在颁奖大会上,对西方人讲的就是一个日本男孩和中国小女孩关于糖果的,与爱情无关的故事。
而阎连科把这个故事提升了,这个关于一颗糖的故事超越了仇恨,让一个中国小姑娘感受到美好,让我们后人感受到人间大爱。
就像他的题目《一个比世界还大的村庄》,这个村庄原本渺小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直到一个年轻的日本士兵不顾自己脸上流血(也不管他为什么流血)给了孤苦无依的小女孩一颗糖,霎时就成了比世界还大的村庄了。
真怀疑,那个日本士兵是不是空海转世,因为只有心中有佛的高僧才能将一颗普通的糖化为人间大爱。
阎连科的讲话让我们大吃一惊,让我们不敢相信。于是,大家围绕着阎连科抛给我们的这一颗糖争论起来。
日本士兵给中国小姑娘一颗糖,不可能吧!他们在中国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只有给小姑娘一颗子弹或者一柄刺刀,怎么可能给糖。
另一种声音是,这是什么样的母亲啊!难道忘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吗?还吃他们的糖,这是汉奸行为。
当然,历史往往和我们想象不一样,因为日本侵略者不但会用枪炮刺刀逼迫中国人屈服,也会搞一些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
或者,他们为了国际舆论,也不得不搞一些中日亲善活动,比如背老太太过马路啊,搂住小姑娘拍照啊,给小姑娘或者小男孩糖果啊!
而日本侵略者中,也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小哥哥一样的可爱男孩。
当然,在中国贫穷落后的农村,也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甚至一些贪婪的人,会接过日本侵略者给的糖。
被日本的731部队选为马鲁大的人也是顿顿牛奶面包,可是,大家都知道,里边是什么。可是,这能说明什么,日本侵略者仁慈吗?善良吗?
当然,也有日本士兵善良,而他们也选择了参加反战联盟。
阎连科老家的村庄是不是没有经过战火,是不是没有被日本侵略者三光政策洗礼?
可是,当他讲的这个小姑娘接过日本小哥哥的糖果时,另一个山区,和她同龄的孩子有的被刺刀挑着,有的被日本侵略者用石磨盘碾碎,有的被扔进大锅里。
我们不能怪小姑娘,因为没有人给她讲爱国道理,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糖的小女孩,记住糖的甜蜜也是很自然的。
可是,当她长大了,做了母亲,做了外婆或者奶奶,依然只记得糖的甜蜜,却忘记了民族血泪,这就让人遗憾了。
她是一个好母亲吗?她怎么教育儿女,怎么教育孙儿孙女或者外孙以及外孙女?
而这个原本苦涩的故事,被阎连科包装成人间大爱,我们不得不问一句:“阎作家,你的脸呢?”
其实,像阎连科这样的作家也不少,不必说方方这些跪舔西方媒体,抹黑中国抗疫工作的作家了。
当年,琼瑶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在如萍与杜飞战场重逢时,两人卿卿我我,忘记周围一切,一个日本士兵偷偷上来猛扑杜飞,那个日本士兵也是很年轻的,杜飞与之搏斗,但体力不支,被压在下面。
危急关头,如萍开枪打死日本士兵,结果,他们在日本士兵身上发现他们携带的千人针。日本士兵参军,离开自己的国家前,他们的母亲会拿一块布,让左邻右舍,甚至街头巷尾的路人,一人绣一针,然后将这块布交给自己的儿子,保佑他能够平安。
这不知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我们也不用探讨了。
只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如萍和杜飞开始忏悔,觉得日本士兵也是一条生命啊,他们也有父母啊,他们的父母也在盼望他们回家啊。
拜托,你忘记了日本士兵要杀你吗?转眼就忘记了,就同情他们了。
还有,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明明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可是,为了表现人性,为了反战思想,居然让一个日本军官为主角,表现他对战争的反思。
还有管虎的电影《八佰》,让欧豪饰演的中国士兵,在目睹日本鬼子残酷杀害自己乡亲之后,还向长官质问,我们为什么要杀人?
为了挖掘所谓的人性,为了反战意识,为了彰显人间大爱,有的人就是这么没有底线。
与他们相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红高粱》真的比他们高很多层次。
莫言笔下的人物还有血性,还有民族气节。这些人却是跪舔西方太久了。
不过,他谴责核弹,忘记了那两颗原子弹是谁扔的。
其实,要说人间大爱,中国人民不缺乏人间大爱,要说宽广胸怀,我们更不缺。当年,八路军聂荣臻将军救助了日本孤女,后来,日本孤女长大了,亲自到中国来感谢。
还有,日本战败后,遗留在中国的孤儿们,是谁养大的?这些不是人间大爱吗?
可是,阎连科视而不见,他只记得一颗糖,一颗战败了的日本士兵给中国小女孩的糖。
因为有这颗糖,曾经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都被化解了。中华民族深重的痛苦怎么可能被一颗糖化解?
来源头条号:如水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