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也是少有的能将近体诗、古体诗、四六骈文等体裁全都写到一流的天才。
他的诗,婉约朦胧,隐晦迷离,甚至有的连题目都没有,但也因此更耐人寻味,古往今来圈粉无数。如诗魔白居易就是他的铁杆粉丝,毛主席也常常拿他的诗作练习书法。
尽管如此,历史却给这位天才诗人留下了极不光彩的评价,让他在不经意间背负了千年骂名。
为什么?这要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说起——
01 、令狐楚:师恩情义重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从小是一个苦孩子。他跟自己的偶像李贺像极了——
两人都是皇室宗亲,可惜时隔遥远,俩人都没享受过一天皇室宗亲的优待;两人又都是少年丧父,李贺十四岁没了父亲,李商隐更小,不到十岁。
而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很小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不过,李商隐比李贺幸运的是,他十六岁时便遇到了一个贵人——朝中重臣令狐楚。
公元829年冬,令狐楚因赏识李商隐的才华,聘请他到节度使幕府做巡官。《旧唐书》记载:“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可见他对李商隐相当喜爱和器重。
不仅如此,令狐楚还在公务之余,对李商隐悉心栽培。
据《李商隐诗传》记载,“李商隐原习古文,不善今文,令狐楚则亲授其写今文的要领,李商隐俨然以师事之。”
令狐楚不仅对他倾囊以授,还曾两次资助他进京参加考试,成为了他名副其实的靠山。
而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的帮助和举荐下,公元837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李商隐便成功考中进士。
不得不说,比起唐朝的很多才子,李商隐少走了太多弯路。对于自己的伯乐兼恩师,李商隐也一直心存感激。
他曾在《谢书》一诗中写道:
微意何曾有一毫,
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
不羡王祥得佩刀。
可惜,还没来得及报答,就在李商隐进士及第的那年冬天,令狐楚病逝了。
02 、王晏媄:真爱亦无价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进士及第不久,李商隐遇到了自己人生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人,那便是他未来的妻子——王晏媄。
当时,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请新科进士们吃饭,或许也有挑选东床快婿之意。
那年李商隐25岁,风华正茂,英姿勃发,而王茂元的小女王晏媄,也是出落的亭亭玉立。
两人初见,互生情愫。李商隐第二天便写下一首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尽管有人指责李商隐有巴结权贵、寻找新靠山之意,但至少从上面这首诗中,我们读出的是心动,是真情。
王茂元对这个年轻人也是十分欣赏,公元838年,他便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了李商隐。
然而,这桩看似美满的婚事,却为他的仕途亮起了红灯。
新婚之后,李商隐满怀信心参加朝廷的选官考试,且自认为发挥极佳,主考官也对其答卷激赏不已,可意外发生了,有高官以一句“此人不堪”,大笔一挥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无辜落选的李商隐十分愤怒,写下那首自剖心志的名诗《安定城楼》(节选):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我李商隐立志要做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功成之后,我便会乘舟而去,归隐江湖。你们这些小人营营以求的富贵功名,在老子眼里不过是腐鼠滋味而已!
然而,诗虽然写得解气,但现实却丝毫未能改变。
那么,李商隐究竟得罪了谁?又为何会被雪藏?
03 、夹缝中的仕途
“不屑党争陷党争,愿守正道难正道”
其实从结亲那一天起,李商隐便被卷进了一场空前的派系斗争——牛李党争。
李商隐的恩人令狐楚一家,属于“牛党”一派;而老丈人王茂元却是不折不扣的“李党”骨干。
“牛党”对李商隐有栽培之恩,但他却做了“李党”的女婿!这就很尴尬了。
作家毕飞宇曾总结道,李商隐的婚姻让他三面不讨好——在“牛党”眼中他是叛徒;在“李党”眼里他像间谍;在吃瓜群众们看来,则是另攀高枝的投机分子。
总之,从李商隐娶了“李党”的女儿后,整个“牛党”派系都对他展开打击报复,从仕途到生活,处处予以刁难。
而后不久,“李党”也开始对他群起而攻之。为什么呢?因为李商隐确实没什么立场。
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当上宰相后,李商隐曾几次上门求情,还在重阳节去令狐家拜谒,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李商隐便在悲痛之中留下一首追思恩师的诗:
十年泉下无消息
九日樽前有所思
令狐绹看到诗句后,不由想起父亲生前俩人的情谊,于是动了恻隐之心,补授他为太学博士。
可这一系列举动在“李党”看来,就是典型的“脚踏两只船”,于是也开始谴责和排挤他。
自此之后,李商隐一直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辗转各地幕府中漂泊谋生,几乎从没进入过核心政治圈。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史书对他也几乎满是差评,如说他虚伪浅薄、忘恩负义、品行低劣等等。
不过在民间,李商隐的遭遇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越剧《双飞翼》中有段唱词,恐怕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不屑党争陷党争,
愿守正道难正道。
想挽狂澜力不能,
荣辱名利皆镣铐。
恨不能,恨不能,
恨义山无能破禁牢,
唯余悲怆空自嘲。
04 、写尽无题诗,最是有情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句台词打动了很多人,“哪怕全世界与你为敌,我也只要你。”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猜测李商隐在步入这场婚姻时的状态——对于可能到来的麻烦和灾难,他究竟是不懂、不屑、还是不怕。
我们只知道,为了坚守这份感情,李商隐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还背上了全世界的骂名。
那么,他有没有后悔过?从诗里,我们兴许能够找到答案。
史书记载,王晏媄30岁左右就因病去世了,他们只相伴了短短十余年。得知妻子病重,李商隐火速赶往家中,却终究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
他满含悲痛和歉疚地写下——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
曾经的你啊,出身富贵,可是自从嫁给我,就没过几天好日子,真是委屈你了。可如今你离我而去,我的整个世界被搅得天翻地覆,只怕你见到我都已认不出我了……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商隐都沉浸在这种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妻去世后,李商隐应西川节度使的邀请,到西南边地担任参军。来到巴蜀之地,李商隐依然时时怀念着亡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名叫《夜雨寄北》,却是一首再也寄不出去的诗。
公元857年,四十五岁的李商隐最后一次回到长安。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了。他独自登上长安城南的乐游原,写下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已自觉老了。留下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无题诗后,他便悄然告别了这个世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一首朦胧到无解的诗。因为有人读出了悼念,有人读出了自怜,有人读出了乐观,有人读出了哀叹。像是跟亡妻对白,又像是自言自语。
就像是李商隐的一生,无题,亦无解。
他被误解被排挤,却不曾有一句辩白;他被牵绊被连累,却不曾有一句悔恨。你搞不懂他是无知还是无畏,是糊涂还是心大。
只知他,写尽无题诗,最是有情人。
来源:360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