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鉴赏学习
| 谈古喻今,习近平与青年谈心时引用的那些名言隽句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1583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鉴赏学习
›
谈古喻今,习近平与青年谈心时引用的那些名言隽句 ...
谈古喻今,习近平与青年谈心时引用的那些名言隽句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9-5-2 17:35:20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583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编前语】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青年的成长成才。在与青年的谈心讲话中,他多次引用古语名言勉励青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摘录其中部分,与您一起学习体味这些名言隽句的深意。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原典】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3、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
——[唐]权德舆《放歌行》
4、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典】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南北朝]刘昼《刘子·崇学》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典】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北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8、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东汉]王充《论衡·实知》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2015年7月24日,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
【原典】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10、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典】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国颂》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1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原典】
“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尚书·周书·周官》
13、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来自苹果APP客户端
上一篇:
赞美成都的诗这首最牛气
下一篇:
李商隐:写尽无题诗,最是有情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若筠
2019-5-6 05:42
+1
涵岚
2019-5-6 05:23
+1
六月星
2019-5-3 04:16
+1
吉祥如意
2019-5-2 18:35
+1
林间小径
2019-5-2 18:21
+1
+1
1584°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从《田野诗班》中涉嫌抄袭的儿童诗谈起
[
学习天地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
学习天地
]
诗词大赛头奖作品疑为五粮液硬广,这事儿怪哉!
[
学习天地
]
对《鄂尔多斯》这本刊物有太多的疑问......
[
学习天地
]
所谓最无耻的诗歌选本又最无畏地出来了
[
学习天地
]
假如余秀华去参加首届“五粮液”中国诗歌大赛,会在17350...
[
学习天地
]
从习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
学习天地
]
著名学者黄修己逝世,南下38年成就“学科灵魂”
[
学习天地
]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吉祥如意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吉祥如意
现代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5-2 18:3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学习!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