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翻译家畅谈诗歌翻译:诗歌难译 但并非"不可译"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2248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翻译家畅谈诗歌翻译:诗歌难译 但并非"不可译" ...
翻译家畅谈诗歌翻译:诗歌难译 但并非"不可译"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8-9-21 10:12:00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2248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东方网6月5日消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近几日,杨绛先生生前翻译的一首小诗 《生与死》 被广泛转发。经有心人整理发现,英国诗人兰德这短短4行的诗句,至少有8个中文译本,这些韵律、句式、意蕴都大相径庭的译文,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同样是末两句,孙梁译为“生命之火兮暖我心田,爝火熄兮羽化而归天。”刘元的译文则是“吾已暖双手,向此生之火;此焰日衰微,吾今归亦安。”不少人将它们与杨绛译本相比,认为已然看不出源自一首原作。
同一首诗,为什么译文会如此面貌
迥异? 诗歌是否根本就不可能被真正译成其他语言? 这些话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日前,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与上海翻译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经典与翻译”系列首场讲座上,翻译家们亮出观点:诗歌难译,但并非“不可译”。译本间必然的差异,意味着诗歌在不同语境的丰富可能性。
翻译诗歌,是为了诗的生命在更多语境中延伸
诗歌究竟可不可以被翻译,这是一个争论了数百年的话题。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在 《诗辨》 中写道:“译诗是徒劳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美国诗人罗伯
特·弗罗斯特的一句评价更是被引为经典名言:“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种种判断,都是站在原文的基础上,认为诗歌只要经过不同语言的转换,就必然会有所损失。
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看来,“诗歌不可译”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诗歌必须翻译。翻译的目的是促成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前提下,诗歌翻译即使会对原文有所折损,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必要途径。而通过这种跨文化的转译过程,诗歌原作也同时被赋予了译入语的文化魅力:“一篇普希金的诗从俄文被译成汉字,被中国读者阅读和欣赏,那就意味着这首诗的文学生命在汉语语境中得到了延伸。”
除了文化交流的必要性以外,诗歌翻译更有其独特的价值。“当我们谈论博尔赫斯或者辛波斯卡的时候,我们一般谈论的并非他们英文、法文或是波兰文的诗作,而是中文的。”郑体武说,许多读者有阅读原文的外语能力,但依然喜欢读译诗。精彩译诗所带来的愉悦感,与原作、与国内原创诗歌,都不相同。冯至、卞之琳、屠岸的译诗皆是如此。作为介于本土文学和外国文学之间的独特存在,翻译诗歌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部分,也对中国诗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难译,但译本与原作的偏离也意味着丰富的可能性
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诗歌不可译”,其实是形容诗歌翻译的不易。
相比于其他文学形式,诗歌文字的凝炼、背后的意境,对于声音、节奏的格外注重,以及诗行长短、排列的所谓“建筑美”,都为翻译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诗人树才打了一个比喻:一首诗仿佛是一条河岸,译者的任务就是从岸边下水,渡到河的另一边去。河水湍急,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直线抵达,必然会产生偏离。这其中,有语言差异的原因,有译者生活经历、个人理解、风格表达的差异,而诗歌本身的特点,更是为翻译施加了不可避免的阻力。
树才在当天的讲座现场用法语念了阿波利奈尔的名诗 《米拉波桥》,中间两句与中世纪的捣衣歌相呼应,声音和节奏舒缓地先扬后抑,如同塞纳河起伏的水波。他又朗诵并分析了6个中文译本,其中戴望舒在1944年写的是“钟声其响夜其来,日月逝矣人长在。”译文展现了深厚的古典诗词的功底,但以此对应一首20世纪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又过于古雅。而罗洛在1986年的译文是“愿黑夜来临愿钟声响啊,时日在飞逝而我却滞留着。”句末的“啊”和“着”影响了声音的流畅,与原作的初衷南辕北辙。字面含义的翻译并不难,但词汇、句式、音韵的选择,都会影响一首诗的意境。诗歌翻译的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但面对 《米拉波桥》 《生与死》,以及更多优秀的外国诗作,依然有一代代的译者在不断挑战、尝试,贡献出各自不同的译文。这些译文与原作主旨的距离有远有近,却也从不同层面,呈现出翻译年代的文学环境、译者的个人理解和风格,也形成了各自的趣味和意蕴。“这许多译文就好像是给一首诗增加了不同的副歌,翻译就意味着丰富的可能性。”树才说。而当一首诗歌在时间和空间的传递中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变、流传,当人们跟着吉他伴奏,用口语化的中文哼唱叶芝的“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也许正说明了诗歌翻译的魅力。
转自搜狐号:东方网
上一篇:
教师节送礼成风,最终害了谁?
下一篇:
诗的不可译因素与不可译的诗
+1
2248°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