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4-7 00:00:4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清明节俗丰富,慎终追远、亲近自然两大节令传统在中国传承千年,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那么,古人是怎么把清明过得礼敬有序、多姿多彩的呢?


古人怎么过清明节?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这一天,我们有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也有对春来新生的期待和憧憬。古人的清明有哪些仪式感?有哪些寄托和寓意呢?我们一起去典籍里找答案。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1.jpg

清明节扫墓祭拜的习俗古已有之,《旧唐书·玄宗纪》记开元二十年五月,“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扫墓被皇家纳入五礼。从明代开始,士、庶可以建自己的家庙,逐渐演化为后世的“祠堂”。不仅在官府和民间,寺院也有祭扫习俗,甚至寺院在祭扫时是可以用酒的。据敦煌文献《净土寺入破历》记,清明、寒食这类日子也可用酒祭拜,以酒招待洒扫之人。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2.jpg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赵大莹:传统礼法规定只有皇家、品官有权力在家里祭祀先祖,一般的老百姓都没有。所以,慢慢地,清明才会跟寒食、扫墓结合起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在家里怀念自己的先人,并且有公共的假期可以安排这些事情。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3.jpg

早在1300多年前的晚唐时期,就已经有明确的“放假记录”。敦煌研究院所藏敦煌文献《进奏院状》记载:“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开。”寒食、清明两节拉通,从初五到初八放四天小长假。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4.jpg

事实上,在古人眼里,清明并不是完全被哀思惆怅裹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一幅唐代壁画《马球图》再现了唐代清明贵族阶层的娱乐活动,人们在长安周边的宽阔山谷中互相追逐、挥杆击打马球。


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研究馆员 呼啸:马球开展的时间往往在春季,因为春季莺飞草长,这时人们往往要禁火,在吃寒食的过程中,通过参加大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5.jpg

此外,还有“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蹴鞠;“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的风筝;和“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燃新火等,清明时节的诸多风俗传统,也带有几分欢乐、喜悦之情,与明媚春光应时对景。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6.jpg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清明节的习俗,其实我们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我们的思想情感,每一个动作都随着自然的节律而同频共振,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美好的。清明是这样的节日,与大自然的节律同频共振,春和景明,万物生机勃勃。


清明柳文化蕴含中国式浪漫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表演,把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充满诗意的方式传递给了全世界。千百年来,折柳、戴柳、插柳、射柳等清明习俗,用“柳”传递依依惜别的“留”,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一起通过AI技术,看看古代清明时节“柳”的文化内涵。


01:35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清明节,用面造枣䭅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古人认为柳树得春气之先,柳树的柳与留下的留同音,清明节用柳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同时用这种方式象征留住春天。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7.jpg

  • 宋代,将面燕以柳条穿挂在门上,头戴柳条出门踏青。
  • 元代,扑柳、扎柳的穿杨游戏十分流行。
  • 明代,射柳之习盛行。把柳枝编成圈,众人以弓箭依次射击,射在圈中者为胜。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8.gif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古人有一个玩法,弄一只鸽子放在葫芦里再插上柳条,射葫芦的时候,鸽子就飞出来了,大家就知道射中了。这个事情就逐渐传了下来,变成了清明节的一个射柳习俗。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王妍 吴成轩 侯潇扬 黄一宸)


来源:央视新闻




上一篇: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下一篇: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梧樟 2025-4-19 10:11 +1
刘小元 2025-4-7 17:18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630次
+1
2631°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4-7 00:16:59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古人在清明这一天追思先人、祭奠亡灵,同时也充满了对春天生机与希望的期待。

古人的清明节仪式十分讲究,扫墓祭拜的习俗早在唐代就已形成,并被纳入五礼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明代以后,普通百姓也可以在自己的家庙进行祭祀,这使得清明节的意义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

清明不仅是一个哀吊的时刻,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节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会通过各种文娱活动来庆祝,比如马球、蹴鞠、放风筝等。这些活动反映出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此外,清明时节的“柳”文化更是富有诗意。古人通过折柳、插柳等方式,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也寓意着对春天的留恋。柳树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其与“留”的同音更增添了这种文化含义,使得清明节充满了浪漫色彩。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集怀念、祭祀与欢庆于一体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古人的庆祝方式,以及他们对清明节的多重解读,都值得我们今天好好传承与发扬。
——来自诗国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