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8-8-28 13:51:0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2008年1月第一次思考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到2017年11月,已经要10个年头了,期间写过两篇文章,一直在尝试搞明白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应该说在2011年的文章里面,我确实对独立思考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因为每次思考这个问题都是受到某些事件的刺激。

中国移动的套餐(2008年)

我原来是中国移动的用户,开始用的是动感地带的套餐,后来改成了神州行。有一次看到一个网友的观点:取消移动的所有套餐,还我们明明白白的通信消费。那时候,我才突然醒悟,原来打电话是不需要搞这个套餐,那个套餐的,完全可以像固定电话一样,就是长途多少,市话多少。而中国移动不知道用套餐收了多少人的智商税(因为始终搞不懂套餐收费的标准--太复杂)。


后来,因为一次手机停机,我投诉中国移动,为什么不可以先使用后付费?为什么要给我停机?就因为你们是垄断吗?电力公司也是垄断,人家为什么可以先使用后付费(几亿用户预付费每天大量利息)呢?还搪塞我说什么联通也是预付费的,呵呵,笑死我了,移动要是这样盯着差的,和差的比,早晚有一天会死掉的。

这是第一件事情。因为我自从有了手机,用的就是手机套餐,根本没有按通话时长来消费的意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能够由中国移动的预付费想到电力公司的先消费后付款,这算是一点进步吧。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一个词“体制化”吧。当有些人在监狱里呆了三十年、五十年之后,竟然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不再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不去学习,不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你的头脑也会体制化(僵化)。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所以,保持好奇,保持学习,保持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是独立思考的第一要件!

股市谣言(2011年)

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在我面前谈论股市的好消息,我听了之后很兴奋;但是查过之后发现,这些并不是官方公布的消息,搞的我很生气。这样子搞了几次之后,我发现了问题——我在浏览财经消息的时候,选择的都是官方权威媒体,而这位朋友则喜欢从朋友圈,或者一般性媒体看消息。因此,以后他再和我交流股市消息的时候,我都会保持怀疑的态度。


这是第二件事。现代社会信息泛滥,我们一定要能够识别信息来源的渠道,保证自己收到的是真实而有用的信息。其实,自从有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真真假假的消息或者谣言会经常出现;所以,现代社会要想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有调查证伪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会听说过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比如,你听到安利或者那些做传销的人,给你透漏的三年赚一百万发财机会;还会说你做的好了,什么钻石地位和子子孙孙传下去。哈哈!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会知道古代帝王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他们的江山能够传几代?你一个做销售的还想把销售地位传几代?简直是痴心妄想!

因此,这调查证伪的能力和常识,就是我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二要件!

招行的信用卡(2012-2015年)

事情是发生在前几年,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朋友,应该会知道那时候信用卡销售非常的疯狂。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有意思。

有些股份制银行会说,只要你有招行的信用卡,给我们拍个照,填一下资料,我们银行的信用卡就会核发给你。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有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招行的信用卡能办下来吗?不一定。因为招商银行要独立审核。

当时,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思,就记下来了。现在想来,招商银行之所以坚持独立审核,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一套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信用卡审核体系;而且这套体系里面不会用——其他银行核发信用卡,已经有过风险评估,那我们银行图个省事,也核发信用卡——这个逻辑。


好,换作我们个人,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某件事持某个观点时候,你有没有能力从这件事本身出发,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来解读呢?如果你在这件事上,没有深厚的积累,你是无法完成独立思考的,也不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你看到电视台就某件事情采访的时候,都是业内人士,而不是随便找个人采访。

这就对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局限在某个人自己的专业领域。如果这不是你的专业,你的观点通常会非常的幼稚;即使是它非常接近本质,也可能是错的;因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当然,这个世界上事物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都是专业人士,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

最后,我认为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而且是要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积累的人,才有的一种能力。郎咸平就警告过: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在你没有大量的阅读、思考和积累之前,这都是假话

作者:南山无竹
链接:https://xueqiu.com/7554809461/9543983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想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这几个人的书你一定要读
下一篇:古诗词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
+1
971°C
1
  • 风清扬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8-8-28 18:00:55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行动能力最重要》

如今,曾经的新泽西州首位华裔女市长谢兰(Cecilia Birge)已转向教育界,任教于美国顶尖中学。

二十多年前,在美国读大学的她曾面临一次艰难的专业选择:是选成绩优异、华裔擅长的数学,还是兴趣浓厚、成绩中等的历史。

当时,一位前辈告诉她,“选专业,一定要选自己热衷的,不要只选自己擅长的”。于是,谢兰选择了历史。

“这么多年过来,在我的生活里,历史对我帮助最大。无论做债券分析,还是搞政治,需要的写作和分析能力,都是靠着历史的功劳。”她说。

8月14日,在欧美同学会会议室举行的“周培源青少年国际学者”首次分享会上,身在美国的谢兰,通过实时连线,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中美教育与文化差异的感受。以下对话,也均来自此次分享会上的内容。

法治周末:现阶段在中国,各类赴美游学夏令营、暑期游学团火爆。你如何看待这种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短期旅游教育项目?

谢兰: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我认为应该鼓励,应该让年轻人出来多看一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来美国留学。

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来美国的欲望特别大,但如果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又是浪费钱,又拿不到特殊的个人经历,也不能了解到美国社会真实的样子。

所以从基金会和项目组织者的角度来看,怎样加强国内青少年到美国交流的系统化,更有实践意义。同时还应当明确,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法治周末:在你看来,旅游教育项目的最大目标是什么?

谢兰:如果是旅游教育,最终的问题还是怎样在短期内增加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生活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中国很多孩子都有惰性,不知道怎样去独立思考。中国教育是以老师和家长为主,大人们想让孩子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美国教育是以孩子为主,看重什么样的选择对个体是最合适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但是,短期旅游教育不能够让孩子们享受到美国文科教育的开明放松。

法治周末:你对国内旅游教育项目的建议有哪些?

谢兰:只是利用假期到这边看一看,很难达到真正体会美国多元文化和全面发展教育方式的目的。我们现在学习科技的东西太多了,而恰恰是社会文化理念、环保法律意识方面,值得我们的青少年过去学习,而这往往又是被忽略的。

教育理念方面的交流,我认为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不光要来学习美国的科技发展,而且要来看美国的教育是怎样“树人”的。

法治周末:美国的文科教育是怎样的一种开明和放松?

谢兰:美国好学校的文科课程都非常好,跟中国的授课方法完全不一样。希望大家能够多重视美国的文科课程。

举个例子。当年我在中国参加高考时,要背14本历史书,标点符号都背得一清二楚。转学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女子学院后,第一堂历史课,是关于1692年新英格兰女巫事件。老师拿了一本女权主义的书,四百多页,让我们一星期之内读完,再回来讨论。

后来的讨论听得我晕头转向,什么都没听懂。然后老师说回家写一篇paper(小论文),不限题目。

第二个星期,同样的女巫事件,又来一本书,又是四百页,又是一星期读完,回来讨论。这次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析。

这样花了四五个星期,读了四五本书,写了四五篇文章。最后一个观点,还跟第一个女权主义正相反,结论是女人压迫男人。

当时我就想,花了这么多钱来上大学,学了什么呀?在中国,老师在前面讲,我们记笔记,回家做作业。这里的老师怎么这么好当,事情都让我们做了。

我女儿现在也刚刚上过这种课程,她很喜欢老师。学生有疑问了,老师会说我不知道,你们自己回家研究,第二天我们回来讨论。这样,孩子会花很多时间,自己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做道具。

当然,中国有高考制度,我也能够理解。但真正想让孩子受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形成的。尹志雄这次最大的变化,是他从一个很有逻辑性、一丝不苟的年轻人,变得不怕犯错误了。之前他也许会想好第十步才行动,现在即使第三步都看不清楚,他也会行动。

法治周末:当年,你在数学和历史中选择了后者。后到华尔街,再入政界、如今教书。这么多年来,你对中美文化、或者说对待文理科的差异,有着怎样的体会?

谢兰:我个人认为,中国是数字文化,我们最爱排行列表,我学校里的中国学生都比较注重数理化。而美国是文字文化,不是以极端逻辑性为基础的文化,所以你会看到一些美国小孩,数数儿都数不清。

这是我对中美文化差异的感受之一。

我刚到美国也是,数学课每星期做20分钟作业,都拿A或A+;历史呢,每个星期看三四百页书,写完了还要讨论写文章。大学时期,我三更半夜读的,都是历史和文科的书籍。

读历史很辛苦,但我发现了对它的酷爱,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历史。我希望大学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再确定专业。

来到美国我才认识到,学习不只是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事情,学习是终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