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川酒醇,川椒烈,川肴美,川味绝, 川语如橄榄,川歌似甘蔗, 川人尽桃李,川情赛松柏! 拜别,诀别! 黄泉无限川江恋, 来生再作蜀川客! ——魏明伦《夕照祁山》
今日,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8日8时40分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魏明伦的儿子魏来透露:“我父亲在病床上还一直想再写一部戏,写个跟四川麻将相关的戏。”
为川剧事业奉献的一生
魏明伦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应该是在去年9月,锦江剧场揭牌仪式现场。当日为祝贺锦江剧场揭牌,魏明伦专程题写对联:“名伶喜聚,三庆会四川戏曲 ;观众悦来,万人迷五种声腔。”谈起自己与锦江剧场的缘分,精神矍铄的他曾说,身为自贡人的他在1953年就来到锦江剧场学习川剧。
魏明伦与川剧有着不解之缘,是当代戏曲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1941年,魏明伦出生于四川内江。7岁学戏,9岁登台,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1957年,16岁的魏明伦就自编、自导、自演《冲霄楼》。在自贡市川剧团,他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辛勤耕耘50年,为川剧事业奉献一生。
改革开放后,魏明伦创新创作了《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等戏曲文学戏本,影响遍及国内外。而《变脸》选段,则选入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教科书。
上世纪90年代,魏明伦应邀出任1993年春晚总撰稿,同年他创作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合作),由付笛声在春晚上演唱。
除了戏曲文学剧本,魏明伦还写杂文、辞赋。从小唱戏谋生,业余他还自修文学。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杂文创作,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名篇《雌雄论》《毛病吟》《致姚雪垠书》《威海忧思》《劝君少刺秦始皇》等脍炙人口。他撰写骈体碑文《金牛赋》《饭店铭》《会堂赋》《华夏陵园》《廊桥赋》等60余篇,书写了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走路是外八字,性格外向不阴柔,比较透明。”演员潘虹曾如此评价魏明伦。正如潘虹所言,性格外向的魏明伦,除了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在魏明伦的朋友录里,有一位朋友叫金庸。1998年,魏明伦编剧的电影《变脸》在香港上演,喜爱川剧的金庸带着全家人一同前去观看。2003年,金庸首次登顶陕西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而在那场活动中,首位与他“对战”的就是魏明伦。两人唇枪舌剑、大话江湖,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后,金庸首次入川,作为东道主,魏明伦几乎全程陪同金庸踏访自己笔下多次描写过的蜀山胜地,他们走遍青城山、都江堰,还在峨眉山共赏中秋月。
横溢的才华,是魏明伦交友的“钥匙”。贾平凹钦佩于魏明伦的才华,想要把他从自贡川剧团“挖”到陕西工作,贾平凹甚至挥毫为他题下一幅字——“大笔担当”,他说,魏明伦是有大能量的人,剧本、杂文、辞赋都写得好。著名作家冯骥才与魏明伦也是至交好友,他说:“明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尊敬的朋友。但是我对他是仰视的。我心里对他的仰视,最多的还是他的才气。所谓‘巴蜀鬼才’名不虚传。他是一个跨界的人,在文学、戏剧两个领域里边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大家都是交口称赞的。他的文章写得老辣、酣畅,他的诗词歌赋写得都非常好,骈文好,这都是非常难的。明伦的骈文非常活泼,有时代的精神,有现代人的开放、诙谐、幽默,也有辛辣的批评和激情的赞颂。他的文字里面经常用一些俗语、网上的语言,用进去之后又非常讲究,使他的文字非常鲜活。总之,明伦是我一说起就非常仰视的人物。”
一针见血的犀利评论
魏明伦为人豪爽,他直率言辞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评上。对于身边事,他总能一针见血地进行犀利评论。
对于戏曲的发展,魏明伦认为,虽然现在不是戏曲的黄金时代,但并不等于可以没有戏曲,让戏曲自生自灭。“戏曲是大众娱乐的产物,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它更需要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有了观众,川剧这盘棋就真正活了。”
谈及自己的创作,魏明伦曾直率地表示:“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接着他解释说:“‘喜新厌旧’是创新不守旧;‘得寸进尺’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见利忘义’是眼中有利于时代要求,有利于观众的追求,没有僵化、陈腐的教条;‘无法无天’是不受陈旧的条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他曾自豪地说,“我在创作中,秉承‘三独精神’,即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观点。如果以后条件允许,我将继续以这‘三独精神’来创作川剧剧本。”
魏明伦的《潘金莲》被誉为“我国戏曲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胆的革新”。这部作品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但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勇于挑战传统戏曲的束缚。
他认为,戏曲文学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他批评了一些戏曲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陈旧和僵化,呼吁戏曲文学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表现领域。
魏明伦,这位被誉为“巴蜀鬼才”的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在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是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对文学创作的无限热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寻和独特诠释。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吴雅婷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王小雪
下附魏明伦部分辞赋作品:
《廊桥赋》 ——为安顺廊桥题壁
成都安顺廊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反射阳光者,虹也;反映人情者,桥也。桥上行人,桥下倒影。桥梁贯穿历史,人情贯穿桥梁。卢沟晓月,抗日激情;汀泗彩虹,北伐豪情。泸定铁索,红军险情;灌口竹绳,秀士悲情。浩浩长江大桥,潺潺流水小桥。大业记功,小曲传情:赵州桥什么人修?洛阳桥什么人留?当阳桥谁人吼?咸阳桥几人愁?马萧萧,车辚辚。灞桥挑袍,微妙之交情;圯桥进履,奇特之恩情。陈桥兵变,怪异之军情;枫桥夜泊,高雅之诗情。红药桥边,寻觅玉人吹萧;沈园桥下,回忆惊鸿照影。草桥惊梦,西厢柔情;虹桥赠珠,水国艳情。断桥借伞,白蛇痴情;危桥抱柱,尾生殉情。最使古代伉俪动情者,鹊桥也;最使当代恋人钟情者,廊桥也!廊桥遗梦,梦系廊桥。萍水逢,生死恋。情书似青鸟,翩翩飞上廊壁;骨灰化粉蝶,凄凄绕过桥栏。荡气回肠,联想魂断蓝桥;移花接木,通感再别康桥。悄悄去,轻轻来,挥衣袖,别云彩。淡淡丁香,康桥可连雨巷?弯弯石径,雨巷应通汉园。诗人桥上看风景,别人楼上看诗人。明月临窗,乡愁何处?背影在彼岸,落叶在桥头。雾朦胧,夜深沉,远望拱桥,半轮击水飞碟;比喻廊桥,一节跨河车厢。车横翡冷翠,桥拱威尼斯。莎士比亚,引水城入戏;马可波罗,从市桥出游。旅行赤县神州,经过巴山蜀水。崎岖栈道,风雨廊桥。廊迎域外客,酒洗途中尘。万里桥边,沿校书足迹;驷马桥尾,步才子遗踪。八百年后,两江汇处,惊看现代都市,重修古式廊桥。
桥名安顺,河是府南。此河殊荣,联合国颁发人居奖;此桥古老,乾隆时载入方志书。旧址新颜,朱楼碧水。一廊穿南北,双亭望东西。壁画风云天府,浮雕锦绣成都。三孔桥墩,托起百家商贸;两层廊阁,推开四面景观。遥瞻高速公路桥,近邻立体交叉桥。汽车洪流之畔,钢铁森林之间,凸现明清建筑,别有巴蜀丰姿。凭栏招手,送走顺江舟楫;倚案挥毫,引来逆向思维。修桥补路,古人褒语;过河拆桥,时下弊端。看过客熙熙攘攘,听人声沸沸扬扬。问几人忧患,几人享乐?几人造福,几人争权?几人敬业而献身,几人拜金而拼命?几个多情种,几个负义狼?几回熔炉炼铁,几回大浪淘沙?虹跨越州,流芳千载;桥断綦江,遗恨百年。桥上饱含信息量,廊中常聚网络虫。用鼠标点击,搜索桥梁文化;盼人心澹定,修建文明桥梁。沟通真情,贴近民情,交流友情,促进爱情。浑水退潮,少几桩无情怪事;彩虹增色,添几卷纯情美文。
美哉!安顺!祝此地别名多情桥,愿天下皆无薄情桥矣!
《宁波月湖铭》
海定波宁之港,鹰飞鱼跃之时,喧喧闹市之间,叠叠高楼之下。方圆留翠,保存静静一湖;曲径通幽,形若弯弯半月。何处无湖?何夜无月?湖有特色,月亦多姿。此湖蝉联天一阁,得天独厚;此月烘托高丽馆,附丽交辉。采传统神韵于堂奥,兼现实风情于咫尺。周围时尚时髦,正中古色古香。街心净土,市内桃源。湖外车如流水,新新人类随湖去;湖里水如明镜,代代英豪照影来。
狂客隐居,贺知章乡情切切;学士游湖,司马光诗兴浓浓。荆公执教,王安石书声琅琅;奇才修志,全祖望史笔悠悠。唐凿两湖,宋设十洲,明增一阁,清仰三贤。碧沚文风盛,柳汀墨气灵。人间典籍储湖畔,天帝琅环降范家。有书促有德,皆有为之士;无知夸无畏,乃无耻之尤。早传古语,吴越非藏污纳垢之地;再续新词,宁波是育才兴学之乡。
千帆万舶,大港船通四海;八索九丘,甬人学富五车。阳明哲理,攻破心中之贼;宗羲宏论,剖析君王之害。婉约抒情,吴梦窗粉烟蓝雾;激扬报国,张孝祥铁马金戈。奉化生林浦落户孤山,胸怀梅鹤;鄞县隐高明,扎根菊圃,泪洒琵琶。一品忠贞,方孝孺血流北阙;满腔壮烈,张苍水魂系南明。逢早春而悼柔石,望红桃而祭殷夫。江山如画,潘天寿画登泰斗;雁行如字,沙孟海字舞龙蛇。
人生如戏,周信芳戏传麟派;奋进如船,包玉刚船夺王冠。汇商界巨头,联社团俊彦。中科院士多甬籍,沪人祖辈半宁波。漫步月湖,极目天涯。有海水处必有华裔,有华裔处必有同乡,有同乡处必有人才,有人才处必有勋业。安得风云会,凝聚宁波帮,重返月湖,共煮青梅。忆唐宋衣冠之盛,议当今鹏翼之飞。
月湖一千两百岁矣,饱经忧患,见证兴亡。观君子化猿鹤,看小人化沙虫。城头换帜,碧波不改长青色;弄臣变脸,书楼不折栋梁腰。帝之皇权俱灭,月湖活水长流。远迎宾客,近纳乡亲。众乐亭遗址可寻,独乐不如众乐;芳草洲茂林犹在,孤芳怎及群芳。四面无墙,游客自由来往;八方坦路,公民平等消闲。专家到此,回顾前朝师表;公仆临湖,遥瞻古代清官。佳节招商,服装集锦。云想霓裳影,玉想水晶心。忧物欲横流,盼世风日上。对景写生,鲜花与人面映红;登高祝愿,服饰与心灵媲美。今日贤人,追思先辈贤人;后代游人,再思今日贤人也!
《饭店铭》
巴国出诗酒,布衣傲王侯。当今花花世界,林立层层酒楼。赫赫称“王朝”,巍巍号“帝都”,攀龙附凤,夸富斗奢。此间独树一帜,自命“巴国布衣”。顾名思义,返璞归真,淡泊平民意识,坦荡大众襟怀。重续古代布衣菽粟之交,愿与现实普通百姓共尝酸甜苦辣也。
耐人寻味,诱人问津:牧童遥指何处?诗人夜泊谁家?几位狂客长安醉卧?哪路游侠易水悲歌?才女当垆,柜台坐落是南是北?文豪掌灶,东坡菜谱或假或真?问西山遗迹,雪芹赊酒于何处村肆?询浦江闹市,达夫赏饭于哪座餐厅?风雨飘摇日,咸亨店把盏论当世。草莽呼啸时,浔阳楼醉笔题反诗!岂不闻官逼民反,奔上梁山,必经之路亦是蓼儿洼外水亭酒家。再回想润之先生尚是布衣之时,酹酒黄鹤,潦倒野店,手中无权只有杯,杯中物可是四川烧酒?下酒菜可是湖南辣椒?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清真太牢馆,素食菩提居……皆弹丸之地,而容量似海,岂仅是充饥解馋饕餮场所。多少忧国忧民之心,至善至美之情,大彻大悟之思,往往流露于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间。堪称志士仁人凝聚处,传世文章催生床!今夕何夕?共览辉煌。盛世无饥馑,举杯庆太平。民间谑语笔谈: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饭店与革命休戚相关。处世如同酿酒,灵活才好勾兑;开店经营烹饪,死板怎进油盐?巴国改革,布衣变通。不拒大款光临,更须公款吃喝。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各级公仆到此与民同乐。旧时茶坊休谈国事,今宵饭店多说国情。维国情之特殊,国粹之宝贵,国学之深厚,国人之幸福,国菜之可口。满腹油水与满嘴道德并不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照此调和。祝酒唱赞歌,接二连三,勿忘十亿老百姓;猜拳看主流,吆五喝六,突出“九个好指头”!微微挑剔,限于指摘壶中日月;淡谈诙谐,是非化入皮里阳秋。酒醉心明白,大事不胡涂。登山咏山,下海吟海,入官场则打官腔,开饭店则编饭局。三句话不离本行,四言诗尽说肴馔。乍听非常无稽,细思可能有理。诗云——人类不灭,餐饭不休,川菜万岁,饭店千秋!万事皆目,吃饭是纲,酒醉饭饱,纲举目张!
《盖世金牛赋》
壮哉!庞然大物从蛇口四海公园拔地而起,远望如巍峨建筑,近看乃高雅雕塑。特区千万广厦一派洋气之间,耸立土产盖世巨牛,乍闻讶然称奇,细思肃然起敬。
牛是人类忠实朋友,相伴创业,佳话如潮。遥想东方牛郎,西方牛仔;老子青牛过函谷,田单火牛冲敌阵,孔明木牛出祁山,藏王牦牛贡中原;牛渚泛月,以文会友;牛角挂书,以耕求学;鲁迅忧患,长夜低吟孺子牛之诗;卡门浪漫,舞台高唱斗牛士之歌;秉笔记兴亡,太史公自谦牛马走;防疫治天花,全人类遍种牛痘苗;宏观至太空牵牛星,微观至乡村小放牛……一部文化史,千年奋斗篇,多少可歌可泣之事与牛密切相关?!
吾友韩美林,一生勤奋如牛。历经浩动,打入牛棚,然而始终不改牛脾气!年当鼎盛,志在牛斗,以其受伤之手,苦塑造福之作。古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今看美林塑牛,绕指柔成百炼钢矣。
纵观天下无数耕牛与人为善,奉献甚巨而需求甚微。人有主人者,更有“人主”者,视宝犊良材为牛鬼蛇神,驱遣其埋着脑袋干活,呵叱其夹着尾巴作奴。割尾之灾惨痛,群牛不堪回首。
煌然巨变,新纪元之金牛,已非旧体制之牲口。头角依然开拓,尾却自由舒展,高翘云端矣!但高而不傲,大而得当,憨厚而不干蠢事,报国而不尽愚忠!披金缎,托明珠,耀神火,兆吉祥。满身殊荣,负重而再不忍辱!遍体财富,乐道而再不安贫!敢超越赵公骑虎,敢探索股市腾牛……观其创新闯关之势,岂牛乎?特区人也!
莫道蛇口长于经济,短于文化。焉知儒商之智颇高,经理之哲理亦明。投巨资弘扬艺术瑰宝,引清泉灌溉文化绿洲。金牛开道,此风可长,祝愿后继者多如牛毛细雨。展望未来之特区,岂仅物质文明领先,于精神文明亦当执牛耳也!
(1994年6月撰文,10月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