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dang 现代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yadang 发表于 2024-5-24 06:48: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间虽非天堂
我作为旷野的国王 也过得
无忧无虑 尽情享受
摩菲斯托 这个魔鬼
最见不得别人 过得好
专门坑蒙 幸福的人
它盯上了我  骗我签下协约:
它承诺给我 二百年的
寿命 若我反悔 就必须
交出
灵魂……

唉,尼采
这个疯子 活着的时侯
穷困潦倒  被人耻笑
他死了之后 很快
成了 史上最著名的
哲学家

唉,梵高
起初只是个 传教士
并且 被踢出教会
改道绘画 其创作无人
欣赏 他朝
自己的心脏 开枪 立马
千金难买

还有,海子
生前写诗无数 全象垃圾
被埋葬 他也想个
好方法——卧轨自杀
果然 名扬天下  那些
垃圾 全被挖出来 变成
宝藏

摩菲斯托——
伟大的魔鬼呀!
仁慈的主!
我也疯了 每个白天和晚上
躺在床上 盯着天花板
睡不着觉
我好冷,也好饿
好热,又好渴
心好痛,好痛,好痛……
这种痛的感觉 简直
无法形容……
我现在经常想象着 象每个人一样
快快乐乐地
活它个五六十岁
但又经常 巴不得立刻就
死掉 我此刻 我此刻 就想
立刻
死掉

摩菲斯托——
伟大的魔鬼呀!
仁慈的主!
我不要活二百岁
你带我走吧
带我 下地狱
我愿意 下地狱
让炽烈的鬼火 烧尽
我这身 一无是处的血肉之躯
让万年阴寒的冰水 冻僵我这
可恨且可恼的知觉

摩菲斯托——
伟大的魔鬼呀!
仁慈的主!
我不要活二百岁
如果你不能 带我走
如果你不愿意 带我走
那么 求求你
至少 至少 至少给我
一个拥抱 就一个拥抱
我的灵魂 我的灵魂 从此就
随便
你要……

注: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
玩世不恭,诱人堕落,
却又不失冷静、深沉、恢谐和机智,
是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者的形象。
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说:
“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
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还不如无所发生。
你们叫这做破坏、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
这就是我本质的属性。”





上一篇:高铁列车
下一篇:团泊湖在奔跑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王多仁 2024-5-30 10:38 +1
淮左凡客 2024-5-30 08:57 +1
陈之力 2024-5-26 18:47 +1
二月春风 2024-5-24 20:30 +1
谢勇 2024-5-24 20:01 +1
梁绍宗 2024-5-24 18:14 +1
言西早 2024-5-24 16:59 +1
今夜.启明星 2024-5-24 15:31 +1
志心 2024-5-24 14:10 +1
东方.启明星 2024-5-24 13:59 +1
乾巽 2024-5-24 11:25 +1
太湖石 2024-5-24 10:21 +1
黄代燮 2024-5-24 09:39 +1
白发樵人 2024-5-24 09:32 +1
正隆 2024-5-24 08:31 +1
潇潇湘雨 2024-5-24 07:05 +1
洋河居士 2024-5-24 06:49 +1
+1
751°C
36
  • 潇潇湘雨
  • 摩天居士
  • 正隆
  • yadang
  • yadang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34下一页
发表于 2024-5-24 07:05: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24 07:16:21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揭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一些点评和分析:

### 情感的展现
诗歌充满了绝望和痛苦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与摩菲斯托(魔鬼)的对话来呈现。诗人在极端的精神困境中,甚至希望通过与魔鬼达成协议、终结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

### 文化与历史背景
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知名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如尼采、梵高和海子。他们生前遭受的痛苦与磨难在诗人的眼中似乎成为某种“高贵的痛苦”,甚至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终极状态。这些人物的命运在诗中承载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投射和对社会认同的质疑。

### 象征与隐喻
摩菲斯托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代表了魔鬼或邪恶势力,也同时象征了诱惑和绝望中的解脱。诗人向摩菲斯托倾诉内心的痛苦,甚至请求被带走下地狱,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现实困境的控诉和逃避。

### 形式与结构
整首诗采用一种自由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但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和重复使用的“摩菲斯托——伟大的魔鬼呀!”等句子,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惶恐与无助。

### 语言风格
语言上,诗人直接而浓烈地表达出了内心的煎熬与挣扎,同时也充满了对自己现状的厌恶和对未来的绝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矛盾,使得整首诗更加动人心魄。

### 主题思考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绝望境况的控诉。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痛苦和对魔鬼的呼唤,揭示了在极端精神痛苦面前,人类如何挣扎求生,并探讨了生命、死亡、价值和意义的复杂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浓烈的情感、强烈的象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对解脱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9084

积分
发表于 2024-5-24 08:32: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发表于 2024-5-24 12:29: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惋惜,不呼唤,
我也不啼哭
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
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叶赛宁

象征派还属于
浪漫主义阵营,
而意象派则完全 投入
现代诗的怀抱
尽管二者颇多 相似之处
尽管意象说它
由象征派生
尽管海子同时欣赏
荷尔德林和叶赛宁的诗作
但他选择的却是后者

发表于 2024-5-24 13:02: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斯托”是“墨菲斯托费勒斯”(Mephistopheies)的简称,最早出现在有关浮士德的民间故事中,据学者考证,它的来源可能有两种,一是来源于古希伯莱文,原义为“破坏者”“骗子”;一是源于希腊文,义为“不爱光的人”“不爱浮士德的人”。
发表于 2024-5-24 13:1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派(Imagism)是1909年至1917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意象主义运动是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
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
发表于 2024-5-24 13:15: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庞德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发表于 2024-5-24 13:21: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上看,西方和亚洲艺术的主题是不同的,因为西方艺术表达了一种基督教的世界观,而亚洲艺术呈现的是佛教的教义。但是,本质上两种文化的艺术是相似的,因为两者都是文化的表现。芬诺洛萨运用黑格尔的哲学来支持亚洲艺术。假如我们能够意识到,在19世纪晚期,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为艺术评论家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混合语的话,那么他的策略就会显得不那么荒谬了。要理解芬诺洛萨的出发点,不要去看黑格尔的著作或现代人对黑格尔的评论,而是要看19世纪流行的讨论。
发表于 2024-5-24 13:43: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派没有盛行多久就被抛弃了。代之而起的是漩涡派(Vorticism),但漩涡派作为一种主张,和者甚寡,其影响很微弱。漩涡派的创作重点在于表现力量而不再是展现图象。庞德和漩涡主义的支持者在1914—1915年间办了一份杂志《风暴》(Elast)。他在创作中也遵循了漩涡派的一些主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4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