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真正说这句话的并不是王阳明,而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在《宪问》中就批评当时的风气: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只是不想相距将近两千年之后的王阳明,提出了同样的说法,可见,这种”为人“之学并非是如今的不良风气,而是自古就有的。
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传习录》
有说法,中古自古有两个半完人,一是孔子,一个王阳明,还有半个算曾国藩。古语云“人无完人”,可见得这称号的人是被何等尊崇。也就是这样两位大贤,说出了意义相同的话,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孔子是对自己所在时期学习与修养背离的风气的批评和讽刺,”为己“就是做学问为了自己;”为人“的意思就是做给别人看的,用学问装饰自己以向别人炫耀。王阳明所说的”好名“,是对做学问者的挖苦和讽刺,也是对孔子的评判的一种补充。
也许正如孔子而言,上古时期的人确实是在为自己修习学问,钻研知识,但是在那之后呢?那种圣贤时期早就不复存在了。古人尚且如此,时至如今,又是何等状况呢?有过之而不及吧。这是一个个性消失的年代,讲”潮流“,谈”主流“,从生活、学习,甚至审美、事非,都会有一个标准的模板。扪心自问,学习是为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网红大受追捧?许多人是为了名利钱去钻营,还有那些千篇一律的面孔,可怕的网络暴力……
孔子和王阳明的时代尚且不屑时人”为人“”为名“的追求,如果这两位生活在现在,只怕这两位是要伤心透顶了。为什么现在很少出真正的大师?一方面是标准的流失,一方面也是现代人对于”学问“缺少应该有的最起码的尊重吧?
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知识、经验甚至从未过时过,尤其是如今时代切莫忘了古人的教诲。”做好自己“一直都很难,但是,不能放弃,不是吗?
来源百家号:古代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