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地 | 那些被地摊文学吹捧起来的“民族英雄”,何时才能消停?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94950|回复: 2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2-11-21 15:39:3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引言

《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一方面,历史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却又是由人书写的,是靠着记载历史的人所呈现在人的面前的。

也正是因此,对于史实的书写,即便是写史者理性客观,也难免会加入主观情感。而最真实的历史,显然也已经不可能还原了。但是这种“不能还原”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意的书写、解读历史,历史也绝不是唯心者中的“小姑娘论调”,它是很难被证实,但却可以证伪。



而在现代社会,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的多样化,人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史书。但是,同样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获取上的多样化,也导致了地摊文学的广泛传播。

所谓的地摊文学,指代的是低俗、庸俗的文化的统称,它们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着通俗易懂、符合人们期许的特点。可以说,这些地摊文学的广泛传播不仅不利于好的三观的形成,更是让人们在甄别真假上备受困扰。

而表现在历史人物的描写上,这些地摊文化的作者更是有着明显的主观臆造,混淆视听的做法。这一点在冉闵、李鸿章两位历史人物身上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描写影响之下,这两位可以说成为了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以致于现在网上都有无数的拥簇。



“地摊上的”民族英雄冉闵


不得不说,对于处于历史节点上的历史人物,地摊文学的作者都有着极其敏锐地把握力的。这样的时间段、历史人物,无疑在他们的身上都是有着明显的矛盾冲突的,他们的故事对于大众而言也都是是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的。

冉闵,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处于十六国时期的冉闵,当时正值汉民族式微,而他则建立了“冉魏政权”,亦是有着杀胡令这样的政策。于是,在地摊文学之中,冉闵被冠以了天王、大帝的称号,而冉闵的形象也就成了一心为汉、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藉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很多人对他推崇备至,甚至于一些不明就里的“历史爱好者”更是选择不远千里前往冉闵纪念园进行祭奠。

可事实上,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唯心的写法,是不尊重历史史实的。在历史上,冉闵的真实形象更是与所谓的民族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当历史的车轮行至西晋,这样一个对于汉民族而言极其危机的时代之时,因为西晋八王之乱的涤荡、国力上的衰微;中国古代气候上的变冷趋势,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这一系列的内外因综合作用之下,活跃于塞外的游牧民族乘虚而入。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长期的宿怨,也让居于北方的汉人的生活环境岌岌可危。毕竟晋朝王庭可以衣冠南渡,但大量的民众却不能也没有资本南渡。

而冉闵,这样一个出身于武将世家的人物,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地摊文学之中,冉闵在十一二岁时亲人便为胡人所杀,后来冉闵忍辱负重二十余载,终于最后得报国仇家恨。



可事实是,冉闵在被后赵武帝石虎收为养孙之后,不仅与其父有着与东晋交战的记录,还取得了颇为耀眼的战功;石虎对于冉闵也是十分倚重,冉闵之父冉瞻甚至还是为了后赵而被匈奴所杀。

可以说,冉闵对于所谓的华夷之分、正朔与否,显然是没有“忍辱负重”的概念的。而至于杀胡令的颁布,则更是出于政治利益的措施,而且这项措施的范围可绝不只是“杀胡”。

在石虎去世之后诸子争位,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石虎之子石遵对石闵(也就是冉闵)许以高官厚禄,可在石遵上位后并未遵守承诺,手握大权的石闵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便在石遵有意设计谋害自己之时,先下手为强,反杀了石遵,扶立石鉴。



这样的一起“专擅大权”的举动,自然也引起了后赵石氏的不满,于是密谋诛杀石闵的不计其数,最终石闵终于在判断胡人难为他所用之后颁布了杀胡令。而在这之后,冉闵去掉石姓,可是彼时的他所改的不过是李姓,石鉴的皇位甚至都得以保存;直至月余之后,石闵才在石鉴又一次预谋谋杀他之后,将石鉴以及石虎之孙尽皆诛杀,随后他称帝、建立冉魏政权。

可以说,杀胡令的颁布是他的不得已而为之,是政治利益的需要,而非民族大义。而且关于这项法令的执行,无论是在《晋书》还是《资治通鉴》中都记载了“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而且在治国理政上,冉闵的才能堪忧,轻信道士法饶之言,大兴兵戈,以致于中原混乱,民更为艰难。冉魏建立两年后,更是被前燕所灭,作为前燕的将军,冉闵的对手慕容恪毫不讳言的评价冉闵: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 闵性轻锐。



可以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冉闵在十六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政治家,但将民族英雄、千古一帝这样的称谓加之于其身,显然是吹嘘、不尊重历史的。

而且坦白讲,即便是相较于同时代的民族英雄祖逖、谢玄、刘裕而言,冉闵的功绩也难以比拟。

“为国为民”的李鸿章


在前不久,某短视频平台中闹过一个笑话。一位短视频作者,将一张假李鸿章的画像制成短视频并冠以李鸿章的名讳进行传播,而在视频的评论里,一群“历史爱好者”、“李中堂粉”可谓是极尽谄媚之能事,纷纷留言“李中堂乃是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非是李中堂之过”“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李中堂”……

可一群连李鸿章画像都难辨真假的人,可想而知其历史水准。而为何会有如此之囧况呢?无疑,地摊文学的刻画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一个“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前,在日本被浪人袭击,换回一亿两白银”的故事,一句《辛丑条约》中“王爷还小,这千年骂名就让老臣来背吧”的话语,传播甚广,更是让人听罢不禁涕泗横流,大呼可怜了我李中堂啊!

可事实上的李鸿章真的当得起这“为国为民”四个大字吗?

作为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而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兴办近代军工、民用企业的做法也事实上推动了我国的发展。

但是,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这种与时俱进不过也只是被迫而为,完全谈不上为国为民。这一点上,从北洋舰队便可见一斑。从1875年筹办及至1894年甲午海战覆没,所耗费达2亿两白银。



可北洋舰队中有的却是上行下效的贪腐、腐败,偌大的北洋舰队像是一支纸糊的战队,这其中号“大清裱糊匠”的李鸿章责无旁贷。我们姑且不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大夫为官之准则,就单论李鸿章中饱私囊的私财便有4000万两白银之巨。适时更是有语“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在《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李鸿章更是收了俄国人五十万卢布。

而至于“马关条约中被刺,让日本人要求的赔款从三亿降低到两亿”故事,我们不能否认李鸿章有被刺之实,可我们更不能否认的是谁事实上造成了这种大败。至于三亿还是两亿,本不过就是谈判本身的各自要价而已。



至于《辛丑条约》中李鸿章与庆亲王之间的那句“王爷还小……”,则就更显无知无耻了。彼时的庆亲王已经62岁,这段话更是没有史料出处,辛丑条约的落款上李鸿章、庆亲王的签字也都赫然其上。

除去了这些,笔者个人觉得有必要提及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海防、塞防”之论。彼时以沙俄、英国为首的列强对新疆虎视眈眈,左宗棠力主收复,李鸿章则主张放弃。民族幸甚,左公千古,最终收复了新疆,才让今天的华夏有此版图。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晚清的政坛之上李鸿章左右逢源、平步青云,这种处世哲学颇合民众所求,洋务运动也事实上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所谓的“能臣”、“为国为民”之名则显然是吹嘘之词,一个大臣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分忧,为国分忧,有的却是中饱私囊,实在难担这“为国为民”四个大字。



什么人才是真的民族英雄?


关于民族英雄,是指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利益并因此而做出卓越贡献乃至献出生命的人。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国历史上这样的民族英雄不计其数。

一如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等。他们身上有着鲜明却又共通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面对金人的欺凌,岳飞有的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面对被俘的处境,文天祥有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人也才真正称得上民族英雄。

上文中我们提及的祖逖、谢玄、左宗棠亦是如此,可相较之下,虽然冉闵、李鸿章也都是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但品德、功绩上明显就难以称之了。

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的历史与这些地摊文学所主观臆造下的历史,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也当是正史,而非地摊文学。诚如引言中,笔者所说历史自其发生便已经不可还原了,史书也都有史学家的主观情感;但是相较而言正史的治史态度,显然是要更优于这些地摊文学不加甄别的信口雌黄之语的。

也只有真正的以史为鉴,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一个人才能真正的通达事理,明辨是非。

来源快传号:花开无田




上一篇:衣袖满“敦煌” 这些学生把壁画“穿”在身上
下一篇:康熙王朝索额图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薛中锐去世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书香 2022-11-22 23:16 +1
馨雨轩主人 2022-11-22 23:02 +1
兰兮风扬 2022-11-22 22:41 +1
太湖晚霞 2022-11-22 14:19 +1
东门飞雪 2022-11-22 11:59 +1
吴云峰 2022-11-22 11:07 +1
江昊 2022-11-22 07:39 +1
~王泽晋~翡翠 2022-11-21 22:52 +1
宋国生 2022-11-21 19:56 +1
清静太平人 2022-11-21 19:39 +1
诗草 2022-11-21 18:15 +1
酒道人 2022-11-21 16:12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94950次
+1
94952°C
2
  • 闲云孤鹤
  • 守望家园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2-11-22 06:01: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地摊文学的作者都有着极其敏锐地把握力的。”的地得混淆,已成通病。此句中“敏锐地”应为“敏锐的”。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江昊 +1
馨雨轩主人 +1
发表于 2022-11-22 13:51: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1.识文练字学文,是为了开智的。地摊和经典都可一观,关键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可迷信某某;
2.地摊文学不好吗?四大名著是地摊文学吗?在它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应该是地摊文学吧,甚至是禁书……雅俗皆可共赏,只有愚民的、教条的东西才真正可怕;
3.历史人物皆有两面性,脱离不了历史的局限。只有苟且无为的人才不值得评价。五胡乱华是一段至昏至暗的历史,以前提起来就是骂,现在更多的是反思……如果人类现在自然环境恶化,粮食三年颗粒无收,人性会变得怎么样呢?
午休结束,马上进入上班模式。仅是个人的浅薄思考,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