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学习天地
| 文艺肩负民族复兴大使命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404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学习天地
›
文艺肩负民族复兴大使命
文艺肩负民族复兴大使命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17-2-8 15:22:20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404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原标题:文艺肩负民族复兴大使命(望海楼)
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
文运同国运相牵。众所周知,近代人类的振兴始于西欧历史上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人文光辉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曙光。随后,工业革命势不可挡,西方世界迅速崛起,市场化、全球化席卷八方。今天,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实现复兴的梦想,民族复兴需要以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需要一场新的、当代的“文艺复兴”。
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要保持稳定、持续、良性的增长,必须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必须有文化根基和文化价值支撑。
那么,如何把握文化的根基作用?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久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有助于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世道人心。“欲事立,须是心立”。当市场经济的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要岿然耸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越走越宽广,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牵着国运,连着国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文艺工作者唯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文艺复兴”。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叶小文
民族
,
文艺
上一篇:
作家艺术家带你快速读懂习近平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
下一篇:
文艺繁荣恰逢“及时雨”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潇湘颂
2017-5-30 20:56
+1
风清扬
2017-4-29 01:03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04次
风清扬
+1
405°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相关帖子
•
朱光潜:文艺上的五种低级趣味
•
一个世纪的孤独
•
《最忆是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文艺晚会
•
古风.清明
•
联合国“百年文艺巨匠”:骗子太精还是获奖人太傻?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輝尐子翔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輝尐子翔
新手上路
主题
好友
836
积分
发消息
新手上路, 积分 8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4 积分
发表于 2017-4-28 2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崛起与否也和国家政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翻开历史大家会发现中国诗歌(其他文艺形式也是如此)总能和国家政治相和谐。国家政治为诗歌推波助澜,诗歌也从文化渠道辅助了党的建设进程。所以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相信“文艺复兴”终究会到来。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诗/现代诗
古典诗词
诗书鉴赏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