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创作心得
| 为什么文人之间总是喜欢互相轻视?
楼主:
摩天居士
|
查看: 1766
|
回复: 2
清风文学
›
学习区
›
创作心得
›
为什么文人之间总是喜欢互相轻视?
为什么文人之间总是喜欢互相轻视?
[复制链接]
摩天居士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摩天居士
学习号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0-7-19 11:09:52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1766
|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曹丕曾说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认为这是常见的现象。例如傅毅与班固的文笔本在伯仲之间,前者善于诗赋,后者长于作文,然而班固却嘲笑傅毅“下笔不能自休”,他
用自己的长处来非议别人的短处
——这是第一类“文人相轻”。
在《汉书》里,班固肯定司马迁的写作水平和努力精神,却又非议他的思想,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是
以自己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来鄙夷别人的文章
,属于第二类“文人相轻”。
总的来说,第一类文人相轻多出现在
文人与文人之间
;第二类则不局限于文人,它还把公众包括了进来,进而演化成
不同的公众之间
通过文人来“相轻”。
“文人相轻”出自曹丕《典论》
我们应怎样看待文艺批评?
在阅读一本书或观看一部电影之前,我们都喜欢听听别人的意见,了解他们的体验感。但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大不相同,我们所听到的更多是他们出于个人情感的发泄,而非经过思考的见解,所以有价值的评论是那么的少,无用的废话又是那么的多。
对于文人作者来说,他们对批评远比赞美要敏感,只要有一个人骂过他,都会令人不快。于是有些文人干脆出来说,文艺批评毫无意义,不过是文人相轻,所谓“文无第二,武无第一”,评来评去没意义。他们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痰盂,得不停接受乌合之众们的唾液,实在是费力又不讨好。所谓“你行你上,不行别BB”,谁又接受得了外行人的指指点点呢?
当然,公众是不会停止吐槽的,唯一的结果是作者因接受不了批评而选择就此搁笔、减少写作,或者干脆不再发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文艺批评呢?它究竟是否有必要?在我们看来,
文艺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它一方面可以满足读者观众的批评自由;另一方面也能鞭策作者,令其不断长进;很多时候,批评还能揭露文坛的黑暗。
作者不能指望批评声消灭,但他也有权对“批评家们”提一点点希望,愿他们的批评不是单纯是为了要吸我们的血,还应能产生一点点痛,以便提醒我们勿自满、要改进。
鲁迅说:
“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没有喝酒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对于普通读者的批评,作者自然不能要求他们也做出一篇文章来比比看,但起码有权要求他们
读完文章
、或者具备一些常识再来评论。例如读者要知道裸体画跟春宫图有区别,接吻与性交不是一回事,尸体解剖与砍头戮尸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有读者硬说作者写外国人就是崇洋媚外,讲古代人便是封建愚昧;那么对于这种泼皮无赖式的牛儿,作者要么一笑了之,要么像杨志一样,送他一刀——拉黑就好。
除开普通读者外,对于同行的批评家,我们的要求就不能这么低了。一个文人在“轻视”同行之前,先得对自己的作品来一次解析,进行一下比较,然后再去评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他得能够读懂并领会对方的意思,如果觉得对方的文章很抽象、难懂,那么这绝不是他轻视这篇文章的理由,因为斯宾诺莎说过——
“无知并不是论据”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是否可取?
曹丕认为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是文人相轻的基本含义,喜欢这样轻视他人的文人起码还有自己的长处在。如果李白轻视乾隆的作诗水平,我们不会感到奇怪。但是,如果杜甫鄙视韩愈的诗作,韩愈蔑视杜甫的文章,那么在旁人看来,这就是一种文人相轻了。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拿自己的优点来嘲讽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这种多是自负心理在作怪。见不得他人的好处,便在他人的弱点上做文章,借机打压,这实在卑鄙。
文章的好坏应该如何评判呢?是不是没有一个标准呢?
其实,文章就像流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与结构。六朝人崇尚骈文,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强调对仗、工整与声律的铿锵,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下,反而没有留下几篇传世的美文;相比之下,唐宋的古文运动冲破格式的束缚,八大家的文章我们至今还在传诵,这说明文章的好坏跟格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些想给文学设置框框的人,有的是制度感,却对审美一无所知。黑格尔的《美学》认为艺术无非是
人类心灵的自我展现
,而心灵的本质是向往
自由
,从建筑到雕刻,艺术品脱去了“体”的束缚;从雕刻再到绘画,又抛弃了“形”;之后,在音乐中只剩下声音在传递;而在诗歌那里,甚至连乐器都没有了,真正是自由自在。
好的文章就要像水一样,无常形、无常势,无论是激流还是细水,都各有美感,读完后令人有所收获、心神愉悦。只要这水不浑浊、不肮脏,谁都不敢随意的去“轻”它。但是,水虽然无形无状,却也有一个固定往低处的流趋势;
文章虽然格式不一,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
顾炎武说“文须有益于天下”,做文章不是徒废笔墨去夸夸其谈,否则只会浪费读者的时间。人们通过文字来交流,
论题明确、表达清晰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其次,《周易》说“修辞立其诚”,作者所写的文章一定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巧言令色的读物往往没有任何价值,那些为应酬而作的文章,鲜有流传。
因此,我们认为好文章的基本标准有两个:
“有益于天下”,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空洞肤浅,强词夺理;
“修辞立其诚”,要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矫揉造作,抄袭拼凑;
顾炎武:“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文艺批评要独立于宣传之外
文艺批评与政治宣传、广告营销并不是一回事,现在有许多专门写文评、影评的人,他们都称不上是在做文学批评,而只是做宣传营销而已。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讨伐敌人,而是要深入发掘对方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宣传却并非如此,它只是为了灌输某个观念。因此,在宣传所占领的地方,一切批评都被淹没了。
乔治·奥威尔认为,随着宣传的侵入,文艺批评已经变成了一个舆论战场。原先我们在对文艺进行讨论时,本能地认为这是
独立个体
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从不隐晦自己对作品的好恶观感。可是在这个党同伐异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关心个体的具体的观点,也不在乎作品的表达方式与技巧——
“如果你不认同一本书的结论,你就很难认同它的文学价值。”
对于书迷、影迷来说,他们从不会去关心批评的具体论据,而是直奔结论。如果文章跟自己的看法不一样,就直接开骂;如果观点相同、臭气相投,就会大加赞赏——人们把这种做法叫作“控评”。在“控评”流行的年代,个体已经逐渐消解,乌合之众间的党同伐异成为了一切。对此,奥威尔在《文学与宣传的界限》中不禁哀叹:
“在欧洲过去这十年来,旧式的文学批评——真正审慎、一丝不苟、立场公允、将一部作品当成一件本身有其价值的艺术品的文学批评——已经近乎不可能了。”又说“文学似乎被宣传所淹没”、“这是整个文学界灾难的本质。”
在“控评”的年代,没有人再去关心文艺的技巧,而是抓住主题,热衷地发掘其政治和社会的含义,以此来划分不同的群体。
文人间的互相轻视已经变成了乌合之众间的相互蔑视,
作家们再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小心翼翼的迎合公众的口味,为了获得他们的赞赏而创作,“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基于思想不同的“文人相轻”
针对思想的批评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尖锐的批评了杜林的错误思想,但也强调“不应该违反文字论战的规则”,对柏林大学剥夺杜林教职的做法感到不耻。
其次,
思想本身具有历史性
,司马迁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末期,所以《史记》既歌颂惧祸逃离殷商的微子,也赞扬对楚国忠诚坚定的屈原;班固生活在儒家一统之后,反而说屈原“非明智之器”,颜之推更是说他“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对他们来说,君父的体面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因思想的历史性而产生的“相轻”心理,更多是偏见而已。
据说托尔斯泰在临终之前曾写文章激烈地抨击莎士比亚,说他是一个浅薄的文人,没有一以贯之的哲学。认为莎翁的戏剧不关心社会或宗教问题,太过玩世不恭、老于世故——托尔斯泰的结论是莎士比亚是一个不道德的作家。
这种批评现颇为可笑,然而我们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做这种蠢事。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自然有关心社会与政治问题的条件,而莎士比亚在创作戏剧时,不能不顾虑到伊丽莎白一世的专权以及教会的法令。他敢于在《裘力斯·凯撒》中把布鲁图塑造成英雄,已是难得之举了。托尔斯泰可以站在事后诸葛亮的高度来蔑视莎士比亚,从思想上把他驳倒,但是这些都无关主旨。我们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照样感到愉悦,依然能被他的写作手法所触动,进而叹服。
《荷马史诗》、《诗经》、《楚辞》已经度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各种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早已发生改变,但是这些经典作品永远有人在读、永远存在艺术价值。即使无数的文人曾在思想的高度上轻视过它们,但它们依然在流传,而那些批评的文稿却几乎全部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这说明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很难用某一时期的思想来评定。
来源头条号:读书广记
上一篇:
诗是什么?
下一篇:
中考复习:病句十三种题型示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青山有情
2021-9-3 16:18
+1
语落
2021-9-3 15:38
+1
漠北汉子
2020-8-7 07:52
+1
南院客
2020-8-7 07:42
+1
苗法强
2020-8-6 10:13
+1
夕雨
2020-8-6 09:33
+1
安妮是谁
2020-7-28 16:41
+1
芳香醉我心
2020-7-27 11:33
+1
恒沙
2020-7-22 13:36
+1
拉大(闫玉琴)
2020-7-20 18:37
+1
无渔则清
2020-7-20 18:15
+1
太湖晚霞
2020-7-20 07:24
+1
金月浩荡
2020-7-19 21:10
+1
晗露草
2020-7-19 15:40
+1
佛灯
2020-7-19 15:31
+1
无悔青春
2020-7-19 15:25
+1
蓝逸
2020-7-19 15:05
+1
顺远肥业~竹韵
2020-7-19 13:29
+1
竹露荷风
2020-7-19 12:45
+1
珠穆朗玛
2020-7-19 11:54
+1
亘古陈连红
2020-7-19 11:36
+1
一路诗情
2020-7-19 11:36
+1
飘雪随缘
2020-7-19 11:30
+1
马洪印
2020-7-19 11:28
+1
白浪无云
2020-7-19 11:24
+1
风清扬
2020-7-19 11:23
+1
+1
1768°C
2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中小学英语教材吹起了中国风,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
学习天地
]
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
[
学习天地
]
AI生成假“神医” 手指穿帮的“非遗传承人”是如何为产品代言的?
[
学习天地
]
已入会的作家发声,严厉批评中国作协出台的入会新规太扯淡,太傲慢了!
[
学习天地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
学习天地
]
他们没成为有钱人,却找到了生命里的“一颗糖”
[
学习天地
]
对话当事人 | “沂蒙二姐”:AI不了解我的生活,写不了“土味诗歌”
[
学习天地
]
在云南学扎染、在广西制香囊 清明不只踏青还可以解锁非遗新玩法
[
学习天地
]
文化中国行丨AI带你看古人过清明有多讲究
[
学习天地
]
疑似代笔,福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位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
[
学习天地
]
习近平:书香是一种氛围
[
学习天地
]
为什么近日西方一反常态,开始着急还文物?
[
学习天地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折花阁主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折花阁主
VIP-古/现免审(高阶)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19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我们认为好文章的基本标准有两个:
“有益于天下”,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空洞肤浅,强词夺理;
“修辞立其诚”,要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矫揉造作,抄袭拼凑;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雨后笋
+1
拉大(闫玉琴)
+1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白浪无云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白浪无云
古体免审(初阶)
主题
好友
2200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2020-7-20 13:4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闲的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典诗词
新诗/现代诗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