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破阵子·种薯(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5178|回复: 1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8 小时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破阵子(钦定词谱)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晏殊

        土块劈开晨露,锄头刻破春霜。十五龄肩挑晓雾,碎薯凝霜带夜凉。灰筛落锦长。

       垄上人声叠韵,筐中岁月流光。稀粪浇时云脚重,白蕊开时日色黄。工分入旧章。

一、背景写作:

              田垄上的白花与旧时光

        今天路过村东头的田坡,整片土豆苗正绿得发亮,巴掌大的叶子间窜出星星点点的白花,五瓣儿的小朵坠在茎秆上,像谁撒了一把碎银子。这景象猛地撞开记忆的门,让我想起十四五岁时,跟着生产队在田地里种土豆的日子——正如陶行知说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那些埋进土里的汗珠,至今还在记忆里泛着光。

          那时种土豆得赶早春,冻土刚化就得翻地。大人们抡着锄头把田土砸得松松软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就跟在后面捡石头。切土豆种是个细活,要挑带芽眼的土豆,菜刀斜着切下去,每块都得留一两个鼓鼓的芽,像给土地埋下会呼吸的种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生产队的老把式总念叨着,手里的活儿却没停——刨窝窝的人弓着背,锄头起落间挖出深浅均匀的土坑;撒火土灰的人挎着竹篮,指尖一扬,深褐色的灰烬就像墨点落进窝里;淋稀粪的人挑着木桶,“滋啦”一声,肥液混着土腥气腾起白雾,这时候总有人打趣:“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嘛!”

        轮到丢土豆种时,得把芽眼朝上按进窝窝,指尖触到湿土的暖意,像握住土地的脉搏。最后埋土的人跟在后面,用锄头轻轻拨拉细土,把坑填得平平展展,“覆土如盖被,苗儿才不怯”,老人们的谚语总在田埂上飘。几波人来回穿梭,田垄上便织出一道忙碌的网,吆喝声、锄头碰土声、粪桶晃荡声混在一起,倒应了《诗经》里“昼出耘田夜绩麻”的景象,只是这春日的田垄,连辛苦都带着新泥的潮气。

        最盼着苗儿冒头的日子。先是土里拱出点泛红的尖,没几天就窜成绿莹莹的苗,叶子上挂着晨露,风一吹就晃悠。给苗追肥时,大人们总叮嘱:“化肥离根儿两指宽,不然要‘烧’坏了。”我们蹲在田垄间,捏着一把把白花花的化肥撒下去,眼睛盯着苗儿,心里盼着它们快点长高。直到某天,绿苗间突然冒出花苞,先是淡粉,再慢慢绽开成雪白的花,整片田地像落了层春雪——这时候最适合坐在田埂上歇脚,看蜜蜂在花间钻,听老人们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理儿,裤脚上的粪渍和手心的茧子,都成了阳光里发亮的勋章。

        现在田垄上的土豆花还在开,只是当年跟着种土豆的孩子早已离开村子。但每次看见这样的绿与白,总能想起雨果的话:“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那些在土地里弯腰的日子,那些被粪肥熏呛、被锄头磨破手的瞬间,原来早把“劳动即生命”的滋味,种进了骨头里。就像这土豆花年复一年地开,土地从不会辜负认真待它的人,而埋进岁月里的汗滴,终会在某个时刻,绽放成记忆里最鲜活的白花。

二、带你走进我的词:

          《破阵子·种薯》赏析:在田垄间播撒岁月的诗

      (一)总说:泥土里的韵律与生命回响

这首《破阵子·种薯》以农耕场景为骨,以岁月情愫为魂,用“碎薯凝霜”“白蕊开时”等意象,在词牌的平仄格律中铺展一幅恩施冬种土豆的劳作画卷。词人将种薯的每个细节(切种、翻土、施肥、开花)嵌入韵律,既遵循“二部平韵”的词林正韵规范,又让“工分入旧章”的慨叹穿透时光——当锄头刻破冻地的“春霜”,当“灰筛落锦”的农作节奏与“人声叠韵”的田间吆喝相映,词中既有“民生在勤”的劳作哲学,亦藏“岁月流光”的生命体悟,让农耕记忆在长短句中成为可触摸的诗性存在。

        (二)上阕:冻土上的生命播种

        “土块劈开晨露,锄头刻破春霜”以动词“劈开”“刻破”撕开冬日沉寂,晨露与春霜的冷冽中,锄头成为人与土地对话的犁笔,暗合陶行知“人生在勤”的哲思。“十五龄肩挑晓雾,碎薯凝霜带夜凉”以少年视角切入,“碎薯”既指切种时带芽眼的土豆块,又以“凝霜”呼应冻地播种的艰辛,“夜凉”二字更将凌晨劳作的清寒具象化。“灰筛落锦长”一句尤为精妙:筛洒火土灰的动作如“落锦”般诗意,将农事升华为美学图景,恰似田间“撒火土灰的人挎着竹篮,指尖一扬”的细节,让劳动自带韵律感。

         上阕以“土块—锄头—碎薯—灰筛”的物象链条,串联起从翻土到备种的过程,平仄间藏着冻土开裂的脆响(“刻破春霜”仄仄平平)与碎薯触霜的冰凉(“凝霜带夜凉”平平仄仄平),让劳作场景在格律中活成动态画面。

         (三)下阕:岁月里的花开与回响

“垄上人声叠韵,筐中岁月流光”转写集体劳作的声场与时光感,“人声叠韵”对应田间吆喝与农谚流转(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筐中”既盛土豆种,亦装少年时光,为“流光”二字注入沧桑感。“稀粪浇时云脚重,白蕊开时日色黄”形成劳作与收获的对照:浇粪时“云脚重”的沉郁天色,与花开时“日色黄”的明媚阳光,暗喻农耕“汗滴入土”到“花开结果”的必然逻辑,恰如词中“覆土如盖被,苗儿才不怯”的农谚智慧。

结句“工分入旧章”以“工分”这一时代符号收束,将个体劳作嵌入集体记忆的“旧章”,既呼应上阕“十五龄”的少年视角,又让“白蕊开花”的自然景象升华为“埋进岁月里的汗滴终会绽放”的生命哲思,与雨果“劳动的人”的箴言遥相呼应。下阕以“人声—筐篮—稀粪—白花”的意象转换,从劳作喧嚣过渡到花开静美,“重”与“黄”的色彩对比(云脚重的灰沉、日色黄的暖亮),亦暗合“苦尽甘来”的农耕哲学。

          (四)总结:土地为纸,劳作成诗

全词以《破阵子》的铿锵节奏,丈量土地与生命的距离:当“碎薯凝霜”的苦寒遇见“白蕊开时”的灿烂,当“工分旧章”的时代印记撞上“岁月流光”的永恒命题,词中农耕场景早已超越地域(恩施)与时代(生产队),成为“劳动即生命”的普遍象征。正如土豆花年复一年在田垄间绽放,词人以词为犁,在平仄中翻耕记忆,让“埋进土里的汗珠”在文字里泛光——这既是对“人生在勤”的礼赞,更是对土地与劳作最深情的告白:所有认真对待岁月的人,终将在时光里收获属于自己的“白蕊”与“旧章”。








上一篇:半百感怀
下一篇:蝶恋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书香 3 小时前 +1
Jimmy-S 3 小时前 +1
王凤岭 4 小时前 +1
需键 6 小时前 +1
东方.启明星 7 小时前 +1
+1
5179°C
1
  • 需键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