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鹧鸪天·再访龙马古镇(词林正韵)
  • 楼主: 唐韵 |查看: 3872|回复: 3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13 小时前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鹧鸪天(钦定词谱)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晏几道

         又踏烟霞赴古津,山川焕彩景常新。盐茶古道千秋忆,恩遇深怀两度春 。

          思过往,念情真,扶贫善策惠黎民。当年总理临村处,喜看桃源处处欣 。

注释:“恩遇深怀两度春”这句话中,“恩遇”指的是受到的恩情和礼遇,在这里特指李克强总理两次到访所带来的关怀与重视。“深怀”则表达了作者深深铭记、心怀感恩的情感。“两度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总理的两次到访比作春天,寓意着这两次到访像春天一样给当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让古镇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就如同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活力一般,形象地体现出总理的关怀对当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表达出人们对总理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古镇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写词背景:

龙马长歌:一座古镇的千年文脉与时代新生

        2025年5月2 0日,我带着家人踏入鄂西武陵山的褶皱深处,龙马古镇宛如一颗被时光淬炼的明珠,静卧于山水之间。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落在广场上昂首嘶鸣的铜马群雕时,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在此刻悄然交织。这些栩栩如生的青铜骏马,或是扬鬃奋蹄,欲冲破天际;或是低首沉吟,似在诉说往昔的峥嵘岁月。它们不仅是这片土地的精神图腾,更将龙马人骨子里蓬勃的生命力,凝固成了永恒的艺术语言。

          溯流而上,龙马的历史长河奔涌千年。自宋代以“马头龙身”的独特地貌建制命名,这座古镇便与《尚书中候》里“龙马负图”的古老传说血脉相连。明清时期,它更是化身川盐东运的咽喉要道,盐茶古道上,马蹄踏碎霜晨月,骡铃摇醒满天星,驮载着货物的马帮在崇山峻岭间穿梭,踏出了一条繁华的经济命脉。贺龙元帅曾率红军在此强渡急流,于石林深处安营扎寨,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为古镇注入了滚烫的精神基因。岁月悠悠,无数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如艾青笔下深沉的眷恋,化作了醇厚绵长的人文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龙马人。

          而真正改写龙马命运的,是两次意义非凡的相遇。往昔,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先后于2008年4月和2012年12月踏入这片土地。第一次,他深入龙马村纸厂沟组村民家中,与乡亲们围炉而坐,将百姓生活的点滴关切都化作了深切的询问;第二次,他冒着纷飞大雪,再度来到这个深处武陵山腹地的贫困乡镇。彼时的龙凤镇,分散的村落被群山阻隔,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八大难题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这里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以龙凤为点,恩施为片,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的重要指示,为这片土地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这一指示,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龙凤镇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政府耗时一载,遍访各地取经,深入调研摸底,精心绘制发展蓝图。3项总体规划、28个专项规划相继出台,“一主两副三轴四板块九个中心社区三十三个居民点”的宏伟布局徐徐展开。300多场群众动员会,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四种创新搬迁安置方式,让3086户、10323名村民告别了闭塞贫瘠的旧居,在新家园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龙马并未沉醉于历史的荣耀,而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的盐道驿站,如今已变身为古色古香的土家民宿,承载着游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古戏台上,非遗傩戏的铿锵锣鼓日日奏响,演绎着千年传承的文化密码;废弃的盐仓摇身一变成了民俗博物馆,静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千年土家盐茶艺在传承中创新,沸水翻涌间,氤氲的茶香里飘溢出先民的生活智慧。玉龙湖波光潋滟,倒映着岸边的铜马群雕,白鹭翩跹掠过水面,勾勒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卷;四季花海姹紫嫣红,游人徜徉其中,沉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烂漫春光,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响。

          如今的龙马,已然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晨光中,黛青山峦与粉墙黛瓦相互辉映;暮色里,潺潺溪流倒映着漫天云霞。广场上的那群铜马,依旧忠实地守护着古镇,见证着从盐帮古道的繁华到现代小镇的闲适,见证着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在这里,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没有快节奏的喧嚣纷扰,只有时光沉淀的温暖与宁静。龙马古镇,宛如一首流淌在山水间的长歌,吟唱着文化传承的坚守,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壮丽,更诠释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永恒诗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二、带你走进我的词:

      词韵里的时代交响:《鹧鸪天·再访龙马古镇》赏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龙马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崭新的发展风貌,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缩影。这首《鹧鸪天·再访龙马古镇》,以凝练的笔触将个人重访的切身体悟、古镇千年的历史文脉,以及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熔铸一炉,既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又彰显出时代赋予的蓬勃生命力。

     上阕:历史与时代的深情对话
      “又踏烟霞赴古津,山川焕彩景常新”,开篇以“又”字点明作者再次造访的身份,“烟霞”二字勾勒出龙马古镇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而“焕彩”“常新”则直观展现出古镇在时代浪潮中旧貌换新颜的蓬勃气象,奠定了全词欣喜赞叹的基调。

        “盐茶古道千秋忆,恩遇深怀两度春”,前句回溯龙马古镇作为川盐东运要道的辉煌历史,“千秋忆”三字让千年的岁月流转与商贸繁华尽在眼前;后句“两度春”巧妙双关,既暗合李克强总理两次到访给古镇带来如春日暖阳般的关怀与发展机遇,又喻指在政策扶持下,古镇迎来经济、民生的双重春天。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凸显出总理关怀对古镇命运转折的关键意义。

        下阕:民生与情怀的交融共鸣
        “思过往,念情真,扶贫善策惠黎民”,三个短句层层递进,“思过往”承接上阕历史叙述,“念情真”直抒对总理两次视察关怀的真挚感恩,“扶贫善策惠黎民”则将情感落点于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点明政策落地生根、惠及百姓的深刻内涵。

        “当年总理临村处,喜看桃源处处欣”,以今昔对比收束全词,“当年”与“喜看”形成时空跨越,曾经总理踏访的村落,如今已化作安居乐业的“桃源”,处处洋溢着幸福与繁荣。此句不仅生动描绘出古镇的崭新面貌,更升华出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领导人深切为民情怀的礼赞,展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大地的壮美画卷。

         这首词以小见大,通过个人重访龙马古镇的所见所感,将古镇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勾连,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交融。它既是对龙马古镇发展变迁的艺术记录,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情礼赞,让我们在词韵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政策的温度与时代的力量,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上一篇:回渝高铁有作
下一篇:水调歌头·龙马小镇新貌(词林正韵)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3 小时前 +1
王凤岭 7 小时前 +1
燕赵之声 7 小时前 +1
需键 9 小时前 +1
东方.启明星 11 小时前 +1
顿悟人生 12 小时前 +1
+1
3875°C
3
  • 需键
  • 燕赵之声
  • 唐韵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