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满江红· 再谒英魂(词林正韵)
楼主:
唐韵
|
查看: 5088
|
回复: 1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满江红· 再谒英魂(词林正韵)
[词]
满江红· 再谒英魂(词林正韵)
[复制链接]
唐韵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唐韵
古体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唐韵
发表于
昨天 14:34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5088
|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满江红(钦定词谱)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柳永
雾锁青山,石阶冷、英魂安歇。曾记否、带生扫墓,泪沾碑碣。廿载光阴驹过隙,一腔热灼心凝血。叹当年、铁骨战顽凶,情如铁。
清江碧,城阙烨。家国梦,今圆彻。念忠魂未远,浩歌长烈。马老诗章铭义胆,惠馨密信昭明月。看吾辈、接力续新篇,朝天阙。
一、写作背景:
青山不语祭英魂
推开恩施州博物馆的厚重木门,玻璃展柜里的锈迹佩刀仍带着硝烟的余温,泛黄手稿上的字迹似在无声呐喊。那些为恩施热土抛洒热血的英雄名录中,何功伟、刘惠馨的名字如淬火的利剑,瞬间刺破时光,将我拽回二十年前的清明。
那时的五峰山还浸在晨雾里,青石板路沁着凉意。我带着孩子们,捧着亲手扎的白花,排成长长的队伍。当稚嫩的手掌轻轻贴上何功伟烈士的墓碑,当他们仰着小脸聆听刘惠馨烈士藏密信于鞋底传递火种的故事,花圈上的挽联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烈士们未竟的呐喊,在少年澄澈的眼眸里点燃星火。"老师,他们疼吗?"孩子们的追问,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后来我远赴深圳,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五峰山的轮廓却总在深夜的窗前浮现。再次踏上故地,石阶被岁月磨得温润,却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陡峭。指尖抚过何功伟墓碑上斑驳的刻痕,恍惚间,二十年前那群少年与眼前前来瞻仰的孩子重叠——同样纯真的目光,同样虔诚的鞠躬,原来信仰的传承从未因时光而褪色。李大钊先生所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此刻化作何功伟烈士狱中家书里"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此志亦万不可移"的铁骨铮铮。
行至刘惠馨烈士墓碑前,马识途先生在《清江壮歌》中的诗句骤然在心头响起:"清江之水浪淘淘,壮士横眉歌且啸"。这铿锵字句,既是丈夫对爱妻的深情追忆,更是对无数革命志士的礼赞。刘惠馨被捕时,襁褓中的女儿尚不知母亲即将赴死;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她用最后的时光哺乳孩子,把对革命的忠诚与对骨肉的眷恋,都化作了写给女儿的绝笔信。她瘦弱的身躯里,藏着比清江更澎湃的热血,比五峰山更巍峨的信念。
暮色漫过五峰山时,我登上山顶俯瞰。清江水如流动的碧玉,倒映着两岸青山,将恩施城的霓虹与车水马龙都揉进粼粼波光里。大街小巷飘来的欢声笑语,高楼大厦间穿梭的万家灯火,这翻天覆地的盛景,恰似杜牧笔下"六朝文物草连空"的岁月更迭,却比任何历史画卷都更鲜活滚烫。而这些繁华背后,是何功伟在刑场上高唱的战歌,是刘惠馨藏在鞋底的密信,是无数英烈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
站在英烈长眠的土地上,忽然读懂何为"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那些在暗牢中写下绝笔信的夜晚,那些在刑场上慷慨赴死的身影,他们以生命守护的理想,早已化作眼前的绿水青山、盛世繁华。青山巍巍,江水汤汤,英烈的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从二十年前孩子们手中的白花,传递到今日每个奋斗者的掌心,照亮新时代的漫漫征途。
二、带你走进我的词:
《满江红· 满江红·再谒英魂》解析:
作为一个曾在深圳打拼多年的游子,阔别故土多年后重返恩施,当我再次踏上五峰山的土地,往昔带领学生祭奠英烈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万千感慨化作笔下这首《满江红》。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站在繁华都市与革命故地的时空交错点上,我迫切想用文字诉说对何功伟、刘惠馨等革命先烈的追思,更想传递他们的精神给予新时代奋斗者的力量。
全词以我从深圳归乡重谒烈士墓为线索,将漂泊他乡的思念、重返故土的震撼与对先烈的崇敬融为一体。上阕在今昔交织中追忆往昔祭奠场景,展现先烈的英勇无畏;下阕立足当下,由恩施城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入,抒发对先烈精神的赞叹,表达传承使命的决心。字字句句皆是我心底的真情流露,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承载着呼唤更多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深切期盼。
上阕解析与赏析
“雾锁青山,石阶冷、英魂安歇”,甫一登临五峰山,熟悉的雾气裹挟着青山的凉意扑面而来,冰冷的石阶一如往昔,仿佛在静静守护着烈士们安息的英魂,瞬间将我拉进肃穆深沉的缅怀氛围。“曾记否、带生扫墓,泪沾碑碣”,思绪不由得飘回二十年前,那时每年都带着学生们来此祭奠,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满是敬仰,我们的泪水滴落在碑碣之上,那是对先烈最真挚的追思,也是革命精神在少年心中萌芽的见证。
“廿载光阴驹过隙,一腔热血心凝血”,在深圳的日日夜夜,尽管忙碌于都市的喧嚣,可五峰山的轮廓却时常在梦中浮现。二十年时光飞逝,然而烈士们为革命事业抛洒的热血、凝聚的坚定信念,始终鲜活如初。“叹当年、铁骨战顽凶,情如铁”,想到何功伟在狱中面对酷刑宁死不屈,刘惠馨藏密信传火种的英勇无畏,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诚,让我这个归乡之人,心中除了震撼,更涌起无尽的敬意与传承之志。
下阕解析与赏析
“清江碧,城阙烨。家国梦,今圆彻”,站在山顶俯瞰,记忆里的恩施早已换了新颜。碧绿澄澈的清江蜿蜒流淌,两岸高楼林立、灯火璀璨,一片繁荣盛景。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家国梦”,如今圆满实现,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念忠魂未远,浩歌长烈”,虽然岁月流转,但先烈们的忠魂仿佛从未远去,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依然如激昂的浩歌,回荡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恩施儿女,也激励着我这个归乡的游子。
“马老诗章铭义胆,惠馨密信昭明月”,在恩施州博物馆里,马识途先生为刘惠馨烈士写下的诗章,字字泣血,铭刻着烈士的义薄云天;而刘惠馨烈士藏于危难之际的密信,更如明月般照亮了那段黑暗岁月,让我们得以窥见革命者的智慧与担当。“看吾辈、接力续新篇,朝天阙”,从深圳回到恩施,看到家乡的巨变,我愈发明白,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接过了先烈手中的接力棒,更应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以告慰先烈英灵。
这首词是我归乡后的心灵独白,是在深圳与恩施的时空穿梭中,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从深圳繁华的都市景象回到恩施这片浸染着先烈热血的土地,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如今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像何功伟、刘惠馨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精神,不仅是恩施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我愿以笔为媒,让更多人铭记先烈的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携手共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自苹果APP客户端
上一篇:
痛悼亡兄
下一篇:
电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书香
昨天 21:47
+1
老黑鱼.烟过成诗
昨天 18:21
+1
东方.启明星
昨天 16:33
+1
燕赵之声
昨天 14:47
+1
+1
5089°C
1
人
等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沁园春·忆二街旧貌(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满江红· 再谒英魂(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沁园春·武陵音潮(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水调歌头·武陵壮歌(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行香子·嫂园拾趣(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水龙吟·清江河桥影(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江城子·清江夜感(词林正韵)(双调)
[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秋山胜境(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满庭芳. 叹旧友(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避暑冉家溪流水山庄
[
古典诗词
]
土家语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土家语韵(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老黑鱼.烟过成诗
当前离线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老黑鱼.烟过成诗
VIP-未免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消息
发表于
昨天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