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
  • 楼主: 摩天居士 |查看: 1671|回复: 0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1-8-5 06:35:3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和信仰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1.jpg

现代帽子最重要的功能是装饰与实用,而古代的“冠冕”(或冠帽)却包含着特别的象征意义,现代的帽子,只是古人冠式中最平常的一类,在中国古代,仅从一个人戴用的“冠”就可以解读出他的身份、等级、地位、财富、甚至年龄。


“冠冕”(或冠帽)从古到今都属于服饰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处身于华夏衣冠五千年的大历史背景之下,历朝历代都有其独特的冠服制度,攀上了中国文化另一座高峰的宋朝自然也不例外。


01 宋代冠中的“礼”文化

一个时代的艺术实证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从黄帝“垂衣而治天下”的传说到汉代冠服制的完整出现,冠冕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礼”文化的表达,特别是在“程朱理学”大放其辉的宋代。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2.jpg

宋代冠服反对奢靡华丽,由唐代的富贵繁华,骤变为宋代的清雅潇洒,简约质朴,别具风度。宋代冠冕中的“礼”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彰显了等级制度,其次是体现各种人生礼仪和交往礼仪。


中国在从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奴隶制夏朝的建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长达四千多年,一直实行王权政制,始终宣扬“君权神授”,等级森严,不得逾越。


历朝纷纷制定相应的典章礼制来维护他的等级要求。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3.jpg

其中,服饰是最方便区分等级、身份的标志,更是有严格的相关服饰制度要求。宋朝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衣冠车马等级制度,冠冕赫然成为一种无声辨等级、别贵贱的语言。


荀子的《礼论》篇对“礼”的辨析深刻透晰,将该理论来研究宋代冠冕所体现的“礼”文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冠冕所体现的“礼”之中“别”的功能就是君、臣、民的等级差别,而其代表的“礼”之中“养”的作用就是各种人生礼仪和交往礼仪。


“加冠”仪式是提醒青年男子向童年时代告别,以后要担负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言谈举止也要遵循社会的种种规范、保持威仪、培养美德,同时,周围人也开始把他当作一个成年人来看待,对其表示祝贺、尊重和勉励。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4.jpg

即经过后天的伦理道德修养,造就人的情操,使人从善,实现人格之美。


另外,宋代从上至下,不分阶层都戴“幞头”的风尚,与宋代“崇文抑武” 的政治策略 、程朱理学的兴盛是有关联的,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出现了“平民儒化”现象,表现在冠服方面,就是“夫子”“读书人”无意之间的冠服引领了时尚潮流。


02 宋代冠中的民俗元素

服饰民俗作为日常民俗文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一定地区、民族、时间的表征,寄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消费、审美。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5.jpg

“冠服”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特定时代的文化传统、道德伦理、价值观念、风俗信仰等,透过服饰重要构成的“首服”可以看到当时的民俗民风。


首先,宋代有妇女外出戴“盖头”,遮住头额的习俗,功能是用来以蔽尘遮阳,这种面巾披肩形的“盖头”是从唐代妇女流行的“帷帽”演变而来。


这种“盖头”是一种披巾,不限于红色,有遮风挡阳的实用功能,还有增加女子仪容风度的审美效果。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6.jpg

其次,宋代有在“冠”上“簪花”的习俗,且这种习俗不限于女性,男子也有“簪花”俗。


宋代宫廷重视簪花,影响波及民间,蔚然成风。许多重大的朝会庆典,帝王寿诞等,皇帝及文武百官都在冠帽上饰以花朵。


最后,宋代的史料中还记载了岭南人因生活在乌纱不易得的南方,而戴白巾的习惯;陆游的《入蜀记》中有黔南妇人“以青斑布为首”风俗的记录。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7.jpg

这些民俗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各类人群的种种社会动态和宋代的民间生活,使后人得以了解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03 宋代冠的中的信仰观念

宋代“冠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冠服的特色,但其远离了唐代的色泽艳丽,以严谨含蓄、简约的造型取胜,与传统融合得更好、更自然。


其中,宋代“冠冕堂皇” 不仅具有实用、装饰的价值,还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是宋代信仰、崇拜等文化蕴含的聚合体。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8.jpg

(一) 命理信仰和天帝信仰


中华民族传统的天帝信仰起源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三天子”——尧、舜、禹。


周武王巡行至那个邦国,天帝爱他跟儿子一样,实在保佑我宗周。这段诗透露出,当时周王就已有天子的观念,即将自己看做为天帝的儿子。


天帝像父亲一样爱护、保佑天子,天子是天帝与人间相通的中介,是天帝在人间的代言人,是天帝意志的执行者;所以只有天子才能郊祀祭天。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9.jpg

其后,历代封建君王都称自己为“天子”,统率所有臣民,“君权神授”,人君“天子”受命于天,地位凌驾于众人之上。


皇帝的冠服必然要体现出唯我独尊、高贵的至高至上身份,规定某些样式、纹饰、用料、色彩为帝王专用,不与臣民雷同,且品类、形制繁褥,装饰端严华美,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乏封建统治意识,更是命理信仰和天帝信仰直观呈现。


如宋代皇帝在祭天帝、宗庙、受册、上尊号、元旦受朝贺、册封皇太子时着衮冕服,戴冕板用有龙鳞花纹的锦装饰其表,冠上点缀的装饰玉呈北斗七星的纹样,加紫云白鹤锦里的冕冠(天平冠),北斗七星纹是天文化的其中一种代表,帝冕上加“北斗七星”突出的就是天帝信仰,意为替天行治,“七星 ”又对应“七政”。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10.jpg

另外,宋代皇帝在大祭祀、致斋、冬至节、五月朔望着大朝服,戴廿四两通天冠,冠前加饰一片名为“金博山”的黄金饰物,仿照博山样式,形如山岳,希望与天有所联系。


退朝后着燕居服饰时戴小冠(小冠形分全发小冠与束发小冠两种,又称小通天冠);宋代皇帝御驾亲征、乘马阅兵大典进着戎装戴金龙纹饰盔,穿金甲,金龙战袍,龙纹象征着人君至尊,坐镇江山;这些不同场合的冠服都是对“皇宫受命天地”、君主“天命所归”的彰显。


(二) 观物比德


“观物比德”取与《周易》的“观物取象”,所谓的“比德”,就是将以自然的景物的某些特性用来比喻、象征成某些人的道德情操。


宋代冠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礼仪,民俗...-11.jpg

观物比德的方式几乎是儒家伦理文化的一种话语习惯,于某一特定自然物与君子人格的特征之间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的自然审美”,“比德”观念深入人心。


儒家典籍中的自然材料,无不以“观物比德”的象征体现出除了“天命信仰”和“比德观”,宋代冠帽艺术还有其它的内涵。


如宋人初婚迎娶当天,新娘戴“花冠子”、以“盖头”蒙面,新郎满戴“花胜”(束巾冠环二环交叠,制成花胜,取名“二胜环”,谐音“二圣还”,意为魇除不祥),以避凶尚祥。


宋代流行的一些小冠和花冠,受道教信仰“九巾三冠”的影响等,表现出宋代冠帽的文化特点。


来源百家号:南斋孤风




上一篇: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下一篇:帽子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兰兮风扬 2021-8-7 16:20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671次
+1
1671°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