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8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举报
2332
温情仲夏 发表于 2020-03-26 13:45 短小,精悍,耐品。问好诗妹。
7805
桃花渊 发表于 2020-03-26 22:16 人们走开,留下满地荒芜,真好,学习了
849
9051
早晨 发表于 2020-03-27 06:52 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我是这首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这是一首很耐人寻味的诗。语言非常简洁,几笔就刻画了一个群像——人们。我们知道,以“他”这个人称来展开叙写,作者则是旁观者,这样益于客观冷静地去写作。以第三人称叙写,“人们”这个视角看到的范围却要比“他”大得多 。“人们”刻画的是一个群像,而“他”只能用来写个体。所以在人称上,这首诗歌选择“人们”,使得叙写的范围不再是个体,而是群落,是一群人。这样的话诗歌描写对象就扩大了,有了社会性,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代表了社会的一个普遍性存在),所以这首诗的文本本身具有社会的普遍心理状态,或者说某种集体意识。这使得“人们”这个意象创造了很大的张力,给读者形而上的意识上的冲击。让人读后寻味良久。陷入思索之中。这已经可以窥见作者创作功力之高。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站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观测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与作品的距离,并因此避免了泛滥抒情或无病呻吟之调。 再从内容上说吧,若雅的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人们静坐,左手、右手、烟草,人们走开…非常简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真棒! 读完这首诗后我想到弗罗斯特《被忽略的人》以及科恩的诗作(你比我熟悉哈哈),还有一段文字(发在你qq了,此处不征引)。还有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性。 从你的遣词造句方式上谈谈吧。以“人们走开,露出顿挫的光阴”为例。顿挫的光阴,这样的搭配首先便给人异质感,陌生感,奇特感,是诗味之所在,反映了诗家语的典型特征。于本诗中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它是本诗的发动机(或者叫灵感的物质形态),“露出顿挫的光阴”这一表达方式,我猜想这也一定是作者所欣喜并为之自豪的,是作者由灵感创出的诗性语言。若雅的诗被这个句子所启发,所带动,或者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句子,若雅完成了这样一首诗。据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好吧这就是你说的),白居易言: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兴于嗟叹,而形成于诗矣。或者我再引用一下李敬泽先生的批评语:仅仅因为一朵花开或一声鸟鸣,她就拥有或失去了江山。我觉得这两句评语倒是适于你的灵感、写作状态等东西。 当然这首诗肯定是有不足的(这个你知道的哈哈),如果要改进的话,我觉得可以使诗句再自然流畅一点。 我谈的这些读后感也可以算作是我向你学习的结果吧,哈哈我都向你学习好久了,你的每一首诗都会好好研读学习,偷学了不少哈哈。一直很喜欢你的作品。加油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罗夕雨 发表于 2020-03-27 12:43 不错的视觉感受,从“左”偏激,到“右”保守,再到“烟草”的寂寞。“烟草”多数用来表达颓废等。至于具体的意思要靠动态语境,比如寂寞之源、燃烧的开端等等。所以“人们没坐在一起”是寂寞的,并且“坐”与“站”相对。最后人都走开了,意境步步生华,给人一种突然重击一样的感受。“顿挫”(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人的一生就像这曲子一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