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雅 现代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3738

积分
若雅 发表于 2020-3-26 09:23:1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们静坐
看——
从左手到右手
到次日的烟草

人们没坐一起

人们走开
露出顿挫的光阴






上一篇:少年锦时
下一篇:迟到千年的爱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慈育群生 2021-1-29 21:09 +1
happy1 2020-6-3 09:26 +1
清风悠然 2020-4-19 09:27 +1
悟空无 2020-4-4 21:05 +1
花蕾 2020-4-4 19:42 +1
石山飞鸿 2020-4-2 21:49 +1
桃花渊 2020-4-1 13:19 +1
向往山之巅 2020-3-31 12:16 +1
木水水 2020-3-28 11:51 +1
种子选手 2020-3-28 11:09 +1
惊鸿一瞥831 2020-3-27 23:09 +1
青梅 2020-3-27 16:27 +1
夕雨 2020-3-27 12:05 +1
小蚊子 2020-3-27 11:34 +1
晓凡。 2020-3-27 08:28 +1
周光福 2020-3-26 22:36 +1
詹义清 2020-3-26 22:16 +1
淮左凡客 2020-3-26 22:14 +1
路在前方 2020-3-26 21:51 +1
马丁 2020-3-26 21:18 +1
梅花宝剑 2020-3-26 21:10 +1
骏马 2020-3-26 19:50 +1
诗草 2020-3-26 19:09 +1
风雨归人 2020-3-26 19:01 +1
金月浩荡 2020-3-26 18:04 +1
小草青青 2020-3-26 17:52 +1
大漠孤烟 2020-3-26 16:36 +1
李孟 2020-3-26 16:12 +1
夕羊子 2020-3-26 15:58 +1
江上渔者 2020-3-26 13:56 +1
温情仲夏 2020-3-26 13:44 +1
若筠 2020-3-26 13:10 +1
青竹 2020-3-26 13:09 +1
王多仁 2020-3-26 11:45 +1
341 2020-3-26 11:34 +1
六月星 2020-3-26 11:28 +1
幽梦诗韵 2020-3-26 11:24 +1
何启宁 2020-3-26 11:03 +1
吕律师 2020-3-26 11:02 +1
一路诗情 2020-3-26 10:50 +1
飘雪随缘 2020-3-26 10:37 +1
一江风月 2020-3-26 10:26 +1
馮志兵 2020-3-26 10:22 +1
杜牧之 2020-3-26 10:17 +1
豐達 2020-3-26 10:12 +1
烨烨 2020-3-26 10:07 +1
闫志敏 2020-3-26 09:47 +1
陈国栋 2020-3-26 09:29 +1
+1
2236°C
20
  • 温情仲夏
  • 若雅
  • 桃花渊
  • 若雅
  • 杜牧之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3下一页

主题

好友

2332

积分
发表于 2020-3-26 13:45: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短小,精悍,耐品。问好诗妹。
发表于 2020-3-26 19:15: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温情仲夏 发表于 2020-03-26 13:45
短小,精悍,耐品。问好诗妹。

感谢诗兄临帖雅评过奖啦问好
发表于 2020-3-26 22:16: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走开,留下满地荒芜,真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0-3-26 23:53: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渊 发表于 2020-03-26 22:16
人们走开,留下满地荒芜,真好,学习了

感谢诗友雅评过奖啦问安

主题

好友

849

积分
发表于 2020-3-27 06:52: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我是这首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这是一首很耐人寻味的诗。语言非常简洁,几笔就刻画了一个群像——人们。我们知道,以“他”这个人称来展开叙写,作者则是旁观者,这样益于客观冷静地去写作。以第三人称叙写,“人们”这个视角看到的范围却要比“他”大得多 。“人们”刻画的是一个群像,而“他”只能用来写个体。所以在人称上,这首诗歌选择“人们”,使得叙写的范围不再是个体,而是群落,是一群人。这样的话诗歌描写对象就扩大了,有了社会性,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代表了社会的一个普遍性存在),所以这首诗的文本本身具有社会的普遍心理状态,或者说某种集体意识。这使得“人们”这个意象创造了很大的张力,给读者形而上的意识上的冲击。让人读后寻味良久。陷入思索之中。这已经可以窥见作者创作功力之高。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站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观测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与作品的距离,并因此避免了泛滥抒情或无病呻吟之调。       再从内容上说吧,若雅的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人们静坐,左手、右手、烟草,人们走开…非常简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真棒!         读完这首诗后我想到弗罗斯特《被忽略的人》以及科恩的诗作(你比我熟悉哈哈),还有一段文字(发在你qq了,此处不征引)。还有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性。         从你的遣词造句方式上谈谈吧。以“人们走开,露出顿挫的光阴”为例。顿挫的光阴,这样的搭配首先便给人异质感,陌生感,奇特感,是诗味之所在,反映了诗家语的典型特征。于本诗中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它是本诗的发动机(或者叫灵感的物质形态),“露出顿挫的光阴”这一表达方式,我猜想这也一定是作者所欣喜并为之自豪的,是作者由灵感创出的诗性语言。若雅的诗被这个句子所启发,所带动,或者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句子,若雅完成了这样一首诗。据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好吧这就是你说的),白居易言: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兴于嗟叹,而形成于诗矣。或者我再引用一下李敬泽先生的批评语:仅仅因为一朵花开或一声鸟鸣,她就拥有或失去了江山。我觉得这两句评语倒是适于你的灵感、写作状态等东西。      当然这首诗肯定是有不足的(这个你知道的哈哈),如果要改进的话,我觉得可以使诗句再自然流畅一点。      我谈的这些读后感也可以算作是我向你学习的结果吧,哈哈我都向你学习好久了,你的每一首诗都会好好研读学习,偷学了不少哈哈。一直很喜欢你的作品。加油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若雅 +1
夕雨 +1
发表于 2020-3-27 12:11: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早晨 发表于 2020-03-27 06:52
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我是这首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这是一首很耐人寻味的诗。语言非常简洁,几笔就刻画了一个群像——人们。我们知道,以“他”这个人称来展开叙写,作者则是旁观者,这样益于客观冷静地去写作。以第三人称叙写,“人们”这个视角看到的范围却要比“他”大得多 。“人们”刻画的是一个群像,而“他”只能用来写个体。所以在人称上,这首诗歌选择“人们”,使得叙写的范围不再是个体,而是群落,是一群人。这样的话诗歌描写对象就扩大了,有了社会性,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代表了社会的一个普遍性存在),所以这首诗的文本本身具有社会的普遍心理状态,或者说某种集体意识。这使得“人们”这个意象创造了很大的张力,给读者形而上的意识上的冲击。让人读后寻味良久。陷入思索之中。这已经可以窥见作者创作功力之高。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站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观测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与作品的距离,并因此避免了泛滥抒情或无病呻吟之调。       再从内容上说吧,若雅的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人们静坐,左手、右手、烟草,人们走开…非常简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真棒!         读完这首诗后我想到弗罗斯特《被忽略的人》以及科恩的诗作(你比我熟悉哈哈),还有一段文字(发在你qq了,此处不征引)。还有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性。         从你的遣词造句方式上谈谈吧。以“人们走开,露出顿挫的光阴”为例。顿挫的光阴,这样的搭配首先便给人异质感,陌生感,奇特感,是诗味之所在,反映了诗家语的典型特征。于本诗中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它是本诗的发动机(或者叫灵感的物质形态),“露出顿挫的光阴”这一表达方式,我猜想这也一定是作者所欣喜并为之自豪的,是作者由灵感创出的诗性语言。若雅的诗被这个句子所启发,所带动,或者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句子,若雅完成了这样一首诗。据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好吧这就是你说的),白居易言: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兴于嗟叹,而形成于诗矣。或者我再引用一下李敬泽先生的批评语:仅仅因为一朵花开或一声鸟鸣,她就拥有或失去了江山。我觉得这两句评语倒是适于你的灵感、写作状态等东西。      当然这首诗肯定是有不足的(这个你知道的哈哈),如果要改进的话,我觉得可以使诗句再自然流畅一点。      我谈的这些读后感也可以算作是我向你学习的结果吧,哈哈我都向你学习好久了,你的每一首诗都会好好研读学习,偷学了不少哈哈。一直很喜欢你的作品。加油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哈哈,你好专业呀,学习了你怎么这个时候就话多了,有点不像你
发表于 2020-3-27 12:43: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视觉感受,从“左”偏激,到“右”保守,再到“烟草”的寂寞。“烟草”多数用来表达颓废等。至于具体的意思要靠动态语境,比如寂寞之源、燃烧的开端等等。所以“人们没坐在一起”是寂寞的,并且“坐”与“站”相对。最后人都走开了,意境步步生华,给人一种突然重击一样的感受。“顿挫”(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人的一生就像这曲子一样。
发表于 2020-3-27 12:57: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夕雨 发表于 2020-03-27 12:43
不错的视觉感受,从“左”偏激,到“右”保守,再到“烟草”的寂寞。“烟草”多数用来表达颓废等。至于具体的意思要靠动态语境,比如寂寞之源、燃烧的开端等等。所以“人们没坐在一起”是寂寞的,并且“坐”与“站”相对。最后人都走开了,意境步步生华,给人一种突然重击一样的感受。“顿挫”(语调、音律等)停顿转折人的一生就像这曲子一样。

我滴个天你们两个都是神仙吧,当评论家好了(我自己都没想这么多哈哈哈
发表于 2020-3-27 12:57: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早晨 发表于 2020-03-27 06:52
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我是这首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这是一首很耐人寻味的诗。语言非常简洁,几笔就刻画了一个群像——人们。我们知道,以“他”这个人称来展开叙写,作者则是旁观者,这样益于客观冷静地去写作。以第三人称叙写,“人们”这个视角看到的范围却要比“他”大得多 。“人们”刻画的是一个群像,而“他”只能用来写个体。所以在人称上,这首诗歌选择“人们”,使得叙写的范围不再是个体,而是群落,是一群人。这样的话诗歌描写对象就扩大了,有了社会性,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代表了社会的一个普遍性存在),所以这首诗的文本本身具有社会的普遍心理状态,或者说某种集体意识。这使得“人们”这个意象创造了很大的张力,给读者形而上的意识上的冲击。让人读后寻味良久。陷入思索之中。这已经可以窥见作者创作功力之高。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站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观测点,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与作品的距离,并因此避免了泛滥抒情或无病呻吟之调。       再从内容上说吧,若雅的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人们静坐,左手、右手、烟草,人们走开…非常简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真棒!         读完这首诗后我想到弗罗斯特《被忽略的人》以及科恩的诗作(你比我熟悉哈哈),还有一段文字(发在你qq了,此处不征引)。还有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性。         从你的遣词造句方式上谈谈吧。以“人们走开,露出顿挫的光阴”为例。顿挫的光阴,这样的搭配首先便给人异质感,陌生感,奇特感,是诗味之所在,反映了诗家语的典型特征。于本诗中它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它是本诗的发动机(或者叫灵感的物质形态),“露出顿挫的光阴”这一表达方式,我猜想这也一定是作者所欣喜并为之自豪的,是作者由灵感创出的诗性语言。若雅的诗被这个句子所启发,所带动,或者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句子,若雅完成了这样一首诗。据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好吧这就是你说的),白居易言: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兴于嗟叹,而形成于诗矣。或者我再引用一下李敬泽先生的批评语:仅仅因为一朵花开或一声鸟鸣,她就拥有或失去了江山。我觉得这两句评语倒是适于你的灵感、写作状态等东西。      当然这首诗肯定是有不足的(这个你知道的哈哈),如果要改进的话,我觉得可以使诗句再自然流畅一点。      我谈的这些读后感也可以算作是我向你学习的结果吧,哈哈我都向你学习好久了,你的每一首诗都会好好研读学习,偷学了不少哈哈。一直很喜欢你的作品。加油加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呜呜呜呜,我吃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3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