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4-27 06:56: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中肯,一碗水端平,继承与发扬并举!但是之所以有新韵旧韵之争,就是今人虽写作文字上用旧韵,可是还是用新韵来读,没有几个人用旧韵发声,甚至很多字的旧韵发声已不可考,失去了传承。这就导致了不协调,这就像穿旗袍,说洋话,有点怪怪的。所谓韵,纠其根本,无非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歌咏,不管用什么韵,都离不开这个根本。如果这个都做不到,读着都别扭,没有朗朗上口的感觉,只是为了单纯的追求古韵,那就是无源之水。一点陋见
发表于 2020-4-27 07:05: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古韵新韵,个人认为用哪个都可以,今人很少歌咏诗词了,所以读着朗朗上口就行,不必纠结!哪怕是方言。

主题

好友

3191

积分
发表于 2020-4-27 10:51: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平,厚底蕴,博学识。博古通今,上下纵横,真乃一世之豪杰,今日之翘楚也!
发表于 2020-6-24 08:21: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个人而言,偏向于新韵,原因无他,因为诗词不仅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读的,古韵当然好,但前提是我们能够用古韵来读诗词才行,古人是如何发音的谁知道呢?客家话和粤语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契合了古韵,但平时的朗读谁会用客家话或者粤语呢?
每次我听到央视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字正腔圆地朗读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时候,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心可揽海 +1
发表于 2020-6-24 08:32: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点赞(。ò ∀ ó。)
诚如斯言
发表于 2020-7-4 13:48: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韵的变换之间,暗含了多少战争和血泪、荣辱与悲欢
发表于 2020-7-4 13:58: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未识茅系之前,茅台镇酒通喝,及至入味处,方知彼茅非此茅
发表于 2020-7-4 15:2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嶺西老人 发表于 2019-12-02 20:53
回答这个问题,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因为古体诗是有格律的,是严格讲究腰韵的。句有清浊之分,是可以唱出來的。简单的说,唱到平声的时候,音节是拖长的,唱到仄声时,音节是短出的。你把去声和入声放到平到平的位置上,音节是拖不起来的。试试看,有的歌手来个霸王硬上弓,结果不但咬不清字,还把字唱走声。这是其一。
其二。有的词,它的韵脚是不许拖音的。如《恋奴娇》和《满江红》……,它就是入韵,新篇十四韵部的《中华新韵》已废除入韵。试问这类入韵词怎么做。推陈出新,有的东西已经是文物了,已经立法陈当了,是推掉的。
所谓腰韵,实际上就是声韵,四十年前,我讨教一位国民党要员,他是南京旧政府文教专员,兼剧改委员会主任。他深透的强调和解说声学对古体诗的作用,他用简单形象的比喻,阐述了深奥道理。听过和号孑吗?当领号人,韵脚低沉时,和号人不约而同,和声也低沉,领号人韵脚阳刚时,和号自然也就气势高仰,这就是声学的妙趣。
我是说新韵不宜做古体诗,我认为,我们自必去学习古体,就说明它有可贵之处,就应该一丝不苟,就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走捷径。否则,干脆出新,去追求新生事物。写一点现代文学不很好吗。又何必去撬“倒退”而又阵封多年,既苛刻古怪,又锈迹斑斑的古体诗呢!
我可能话说重了,还是覆水难收诗友说的对,新旧兼顾,各投所好。我敢断定,这不是他心里话,不管是谁,当他没有掌握旧韵的时候,都热衷于新韵,一但掌握了旧韵,他绝不会选新韵去做古体诗。

说得精彩!
发表于 2020-7-5 06:31: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活在当代,旧韵故不可抛弃,新韵却应是主流,只因其从众者多,各投所好便是。
发表于 2020-7-5 17:05: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难赢一赞,其实,这都是最基本的家常閑,真正“精彩”核心的東西,我連一句都不敢说,比如:古韵的标准,古韵的定格,古韵的“切音”声学,律学,和平仄兼收字的妫用…等等……等等,如一旦脱口,恐怕要遭萬炮齐炮轰了。静心想想,这又何苦呢,真的犯不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