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5-10 16:35:1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华诗文学习 2022-07-26 06:00 发表于北京

沿着运河出行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的交通形式,因为运河的便利,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游历其上,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随之产生。或有踏春出行的雀跃,或有背井离乡的彷徨,既有离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又有心怀家国时的催人泪下。今天带领大家畅游诗词的黄金水道,品味唐诗中的大运河。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1.jpg

提及唐朝的大诗人,不得不说一说大家非常熟悉的白居易,他曾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在苏杭两地做过最高长官,可以说饱览江南春色。

白居易到了50岁仍然有少年的热情,他向皇帝上书论述河北三镇、也就是安史之乱遗留的“烂尾工程”,对军事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皇帝非常不开心,就把他给外调到杭州。本来来的时候心情不好,从朝廷重要官职被外调到遥远的南方,难免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感觉,但是到了杭州之后,他就发现自己来晚了,杭州实在太好了。白居易连头带尾做了三年杭州刺史,对于西湖美景恋恋不舍,写下了著名的《钱塘湖春行》。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2.jpg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3.jpg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这首诗包含了一个历史之谜。”湖的东北角有白沙堤,有可能是修这个堤的沙土颜色偏白,所以称为白沙堤。但是由于大家太爱白居易了,就希望这个堤是他修的,所以称其为“白公堤”。白居易从公元822年到824年在杭州待了三年,每天公务之余可以饱览西湖的湖山秀色,最后恋恋不舍,等任期满了回到中央,白居易又写下了《西湖留别》。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4.jpg

《西湖留别》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5.jpg

“翠黛”是绿色的头发,指代西湖边的美女,“五马”代表刺史身份,“皇恩只许住三年”体现了惋惜之意。初来之时觉得“半江瑟瑟半江红”,过江赴任的时候心情并不是很愉悦,现在临走的时候却依依不舍。西湖的美、杭州的美征服了白居易,随后他沿着大运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杭州。

后来,他又被外放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同样跟大运河有关——苏州。白居易做了半年苏州刺史,他发现,运河从城外流过,城中也有很多河汊,如果能把内外水网连接起来,肯定是一个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因此,在短短半年的任职期间,白居易发动民夫修成七里山塘,山塘街直到今天仍然是苏州的文化地标。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6.jpg

同样在江南一带工作、生活过的还有杜牧,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扬州。

扬州在大运河跟长江的交汇处,在长江的北岸,是位于江北的江南城市,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带着一种烟水迷离之气。唐朝时期,扬州作为淮南一带的首府,也是淮南节度使的驻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府上有位著名诗人杜牧。杜牧出身不凡,祖上出过很多宰相,但是他早年丧父,二十多岁中了进士,考上进士之后,经过了一段冷淡期,他到扬州投奔牛僧孺,被提拔为掌书记,类似于今天的秘书长,杜牧在扬州度过了一生中最风流潇洒的生活,快乐时光、温暖回忆都在扬州。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7.jpg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8.jpg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生向往了。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9.jpg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10.jpg

这首诗从山川物候来写江南风物,诗人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韩绰判官”是杜牧的前同事,杜牧离开之后,对扬州念念不忘,前同事还在扬州工作,他就给同事写了一首诗,整体表述了对扬州的回忆,“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都很亲切,像自己的故乡一样。”

原标题:《唐诗中的大运河,诉不完的离别意》

来源澎湃-政务:花山法院




上一篇:浅评王正武老师的《奢侈》
下一篇:苏东坡写给王安石这首诗,彰显大智慧,末尾两句看透人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覃展辉 2024-7-11 05:55 +1
张敬 2024-5-10 22:07 +1
yadang 2024-5-10 20:38 +1
吕仁龚 2024-5-10 17:48 +1
正隆 2024-5-10 17:08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3554次
+1
33555°C
1
  • 摩天居士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5-10 17:13:13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展示了几幅与唐代诗人和风景有关的传统中国画。这些画作通常采用水墨或彩色,并表现了唐代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特点。

第一幅图描绘了一位文人似乎正在冥思,背后是一些人在江边戏水的场景。这可能象征着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赏识以及他们生活的文化环境。

第二幅图是西湖的风景,画中有柳树和花朵,远处则有建筑和小舟。这幅画捕捉了西湖的宁静和美丽,与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中所描绘的意境相呼应。

第三幅图中的人物站在山间,手持扇子,衣着飘逸,看起来是在欣赏周围的自然美景,正如唐代诗人经常游历并汲取灵感的场景。

第四幅图则是一个庙宇和桥梁的风景画,周围有盛开的桃花,体现了江南地区的某种季节,可能与杜牧的《江南春》所描述的情景相契合。

最后一幅图描绘了一群人在欢送一位出行的贵宾或朋友。画面表现了温馨的氛围和唐代的送别情景,可能与文章中提到的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描写相关。

总体上,这些画作展现了唐诗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颂扬,反映了大运河在唐代文人心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