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导读
Guide
最新
精华
诗国学堂
诗国APP
AI问答
AI生图
AI格律检测
AI音乐
统计
AI文库
AI聊天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登录:
清风文学
窗口
公告(必看)
活动
原创区
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楹联书画
遗珠阁
学习区
热门话题
诗书欣赏
诗人故事
诗歌讲义
站务区
管理圆桌
站务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游杉木坝“顶子之乡”感怀
楼主:
诗旅天下(聂)
|
查看: 6106
|
回复: 0
清风文学
›
原创区
›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游杉木坝“顶子之乡”感怀
[词]
八声甘州·游杉木坝“顶子之乡”感怀
[复制链接]
诗旅天下(聂)
当前离线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诗旅天下(聂)
古/现免审(中阶)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昨天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
查看:6106
|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八声甘州(钦定词谱)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柳永
望层峦叠翠抱云来,古木傲苍天。正茶盐故道,苔痕斑驳,诉说流年。遥想当年盛景,文脉涌清泉。父子同折桂,誉满乡关。
行过深庭幽巷,见门庭焕彩,联语精研。励勤耕善学,训诫刻门端。叹先贤、寒窗砺志,看今朝、星火正承传。凭栏处,心随归雁,梦逐春帆。
跋:
恩施杉木坝,山川灵秀之地,号“顶子之乡”。
此地秉持耕读传家的传统,先辈们于农事之暇,从不松懈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以知识为火种,点燃家族发展的希望。
自科举取士以来,这片土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清同治四年(1865年),尹克墨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才学,37岁时在殿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尹克墨之子尹家楣同样殿试三甲高中进士。父子二人相继进士及第,“一门双进士,父子两翰林”,成为当地佳话,尹氏家族也因此声名远扬。
据统计,此地曾培育出2位进士,13位贡生,70位秀才 ,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这些头戴顶戴花翎的科举才俊,成为家族的骄傲,也为杉木坝赢得了“顶子之乡”的美誉。
如今,进士第遗迹依旧伫立,见证着这片土地曾经浓厚的文化氛围。它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后人传承耕读精神,不断奋进。
古韵今声中的文化长歌——《八声甘州·游杉木坝“顶子之乡”感怀》赏析
《八声甘州》一调苍茫开阔,此阕以柳永词谱为骨,融杉木坝山水人文于词境,尽显宋词含蓄深婉之韵。
上片起笔“望层峦叠翠抱云来,古木傲苍天”,勾勒出杉木坝重峦叠嶂、古木参天的雄浑气象。“茶盐故道,苔痕斑驳”以特写镜头,将历史遗迹赋予生命,诉说岁月沧桑。“父子同折桂,誉满乡关” 凝练概括尹氏父子双登甲第的传奇,使山水灵秀与人文辉煌交相辉映。
下片“行过深庭幽巷”展现古村烟火生机,门庭联语刻着“勤耕善学”的家训,将耕读传统融入生活肌理。“星火正承传”以动态笔触,写先贤精神如火种绵延不息。结句“心随归雁,梦逐春帆”,借“归雁”“春帆”意象,抒发对杉木坝深厚的赞叹与对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余韵悠长。
全词严守格律,韵脚自然,意象古典而鲜活。在怀旧中尽显刚健之气,既重现“顶子之乡”的历史荣光,也为传统耕读文化的当代传承,留下诗意注脚。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上一篇:
登山有感
下一篇:
笫十五个中国旅游日有感(三)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
登录
/
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昨天 21:21
+1
Jimmy-S
昨天 21:14
+1
东方.启明星
昨天 20:54
+1
+1
6106°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查看作品!
精华作品,尽在诗歌中国!
沁园春·陪友访废宅(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游杉木坝“顶子之乡”感怀
[
古典诗词
]
水调歌头·龙马小镇新貌(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望海潮·农家新貌(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七律 登恩施连珠塔(新韵)
[
古典诗词
]
八声甘州·恩施老城怀旧
[
古典诗词
]
莺啼序·恩施胜境(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七律·恩施餐馆即兴(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七律 杉木坝山行(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水调歌头·故园聚(词林正韵)
[
古典诗词
]
《浣溪沙两首·十五夜清江漫步》
[
古典诗词
]
五律 空山望月(平水韵)
[
古典诗词
]
【强烈推荐】>>点击下载平台手机客户端——诗歌中国app<<
【强烈推荐】
举报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I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
签到统计
|
申请友链
|
Archiver
|
手机版
|
诗歌中国app
|
RSS订阅
|
Powered by
清风文学
with Discuz! X3.4 |
TingYuXuan
™ FREE template Designed by vr4u, Do NOT for commercial use
Copyright © 2012
清风文学
(
粤ICP备13061499号
)
|
粤公网安备44011502000648号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