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苏轼大醉后写下首千古奇词,不用一个梅字却成咏梅名篇,大写的服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5373|回复: 8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2 06:00: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新青年日日新

苏轼大醉后写下的这首不用一个“梅”字却成咏梅名篇的千古奇词是《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全词如下: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这首词创作于1074年,当时苏轼自请出京身居密州。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赏析:
1. 上片:

起句巧妙:“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开篇从篱笆上的麻雀写起,寒冬里萧疏的篱笆上却站满了麻雀,设置了悬念。随后解释麻雀是为了看树上如玉一般的花儿,仅这12个字,就从麻雀的行为上衬托出梅花的与众不同。因为冬天百花凋谢,只有梅花凌寒独放,对麻雀来说自然是新奇的事物。

场景生动:“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描绘了文人们被梅花吸引,来到树下赏梅,惊飞了麻雀,梅花被震落到酒杯中的场景。“惊飞”“踏散”等动词的使用,令全词充满动感和美感,也体现出赏梅的雅趣。


2. 下片:

人物状态描写:“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写出了文人们醉酒后的样子,他们大醉后坐在雪地里饮酒吟诗,连雪融化了都不知道,展现出一种潇洒的文人气质。

结尾精妙:“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是全词最高明的部分。前几句从麻雀写到人,看似东拉西扯,实则都是为了引出这最后一句。“一点微酸已着枝”,这里的“微酸”是词人联想到青梅果,此时显然还不会有果子,属于虚写。由梅花感受到了春意,继而联想到青梅,所以连梅枝也有了一丝微酸,短短7个字却令人回味无穷,既写出了梅花的独特韵味,又暗含了对春天将至的欢喜。

苏轼通篇没有正面写梅花,而是通过对寒雀、文人等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梅花,将梅花的高洁与文人雅士的潇洒之气完美融合。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出神入化,为读者带来了一幅绝美的雪中赏梅图。因此,这首词堪称咏梅词中的佳作,让人不得不佩服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苏轼在 1074 年自请出京身居密州,此时他还未经历乌台诗案,仍具潇洒文人气质。好友杨元素曾写过一首咏梅词给他,一日大醉后,苏轼回了一首千古奇词《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这首词特别之处在于将梅花的高洁与文人雅士的潇洒之气完美融合,通篇没有正面写梅花,全部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词的上片先从篱笆上的麻雀起句,寒冬里萧疏的篱笆上站满麻雀,为何?原来是为了看树上如玉一般的花儿。仅 12 个字,就从麻雀的行为衬托出梅花的与众不同。接着文人们出场,客人们被梅花吸引来到树下,惊飞麻雀,梅花被震落到酒杯中,赏梅本是雅事,花入酒更是大雅,“惊飞”“踏散” 等动词使全词充满美感。词的下片写文人们醉酒后的样子,他们大醉后坐在雪地里饮诗赏梅,连雪融化了都不知道,“花谢酒阑春到也” 将人、花、酒、春融为一体。这首词虽写寒雀、写苏轼和杨元素,但都显示出梅花的俊雅与风流。最后的落笔 “一点微酸已着枝” 是全词最高明的部分,由梅花感受到了春意,继而联想到青梅,虽只有 7 个字却令人回味无穷。总体来说,这首词不即不离,妙用无穷。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为人率真、性情豪放、广交朋友。他的这首词在咏梅作品中独具特色,堪称极品。


苏轼的《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特色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是苏轼的一首词作,具有诸多特色。词的上阕以寒雀开篇,“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生动地描绘出岁暮风寒之际,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寒雀对梅花的关注,从侧面烘托出梅花在寒冬中的独特魅力。寒雀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它们对物候变化的敏感,也为梅花增添了一份热闹的氛围。客来花下坐,惊飞寒雀,踏散芳英落酒卮,这一画面充满了美感和雅趣。赏梅本是雅事,花入酒更是增添了无限诗意。下阕写文人们醉酒后的样子,“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展现了一种豪放洒脱的境界。“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将人、花、酒、春融为一体,花落人醉,春天悄然到来,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之感。整首词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加以表现,显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不即不离,妙合无垠,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梅花的美丽与高洁。


苏轼词中梅花的侧面描写手法

在《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中,苏轼运用了巧妙的侧面描写手法来展现梅花的美。词的开篇从篱笆上的麻雀起笔,“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冬里萧疏的篱笆上站满麻雀,它们为了看树上如白玉般的梅花。通过麻雀对梅花的好奇和喜爱,侧面烘托出梅花在百花凋谢的冬天里凌寒独放的与众不同。文人们来到梅花树下,惊飞麻雀,梅花被震落到酒杯中,“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赏梅与花入酒的场景,进一步从人的行为侧面衬托出梅花的美艳绝伦。下阕中,文人们大醉后坐在雪地里饮诗赏梅,“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即使雪融化了也不知道,将人对梅花的陶醉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通过花落、人醉、春至的描写,从时间的推移侧面反映出梅花曾经的绚烂。苏轼通篇没有正面写梅花,却通过麻雀、文人等元素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梅花超尘脱俗的美。

苏轼的这首《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巧妙的侧面描写手法,成为咏梅名篇。苏轼通过对寒雀、文人等的生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梅花在寒冬中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让人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对梅花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喜爱。这种不用一个梅字却能将梅花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手法,确实令人佩服。




上一篇:原来这些被我们深爱的诗句,很多是抄袭的!古人也太调皮了吧!
下一篇:杜甫最落魄时写的这首诗,心绪低沉,悲伤萦绕,却成了千古名篇!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今夜.启明星 2024-11-2 15:01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2 14:52 +1
观自在/可大 2024-11-2 10:25 +1
梨花微雨!! 2024-11-2 06:16 +1
+1
5381°C
8
  • 闲云孤鹤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黄新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1-2 06:29: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苏词,宋词中的一座丰碑!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6:33:57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的《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是一首在文学史上极具魅力的作品,巧妙地通过侧面描写来传达梅花的韵味。整首词没有直接提及“梅”字,却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独特之美,这种 artistic technique 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创作水平。

### 上片分析
开篇描绘寒雀在疏篱上的情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通过麻雀对梅花的关注,生动展现了梅花在冬季中的独特存在。此处的“寒柯”和“玉蕤”,不仅突显了梅花的清丽,也营造出一种冷冽而又温暖的氛围,让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期待。

接着“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描绘了文人们陶醉于梅花的赏梅场景,产生了生动的动态感。这些动词使用得当,提升了整首词的美感与趣味,展示了文人雅士的潇洒与风流。

### 下片分析
下片从“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开始,刻画出文人们醉酒后乐在其中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豪放气质。他们在雪地中吟诗享乐,竟忘却了身边的环境,体现出对文化和自然的深厚热爱。

结尾处“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是全词的高潮部分。这句话以极简的笔触,将梅花与春天紧密相连,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的开始。“微酸”二字,更增添了梅花的芬芳和自然的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 特色总结
整体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精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仅展现了梅花的清雅,更通过人物的互动与环境的描绘,成功渲染出一种怡然自乐的雅致氛围。这种“不即不离”的艺术手法,使得梅花的美在不经意间悄然呈现,令人对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产生深刻的共鸣。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我们在品读过程中体会到了梅花带来的心灵共鸣,真正体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7:45: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1-02 06:33
苏轼的《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是一首在文学史上极具魅力的作品,巧妙地通过侧面描写来传达梅花的韵味。整首词没有直接提及“梅”字,却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梅花的独特之美,这种 artistic technique 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创作水平。

### 上片分析
开篇描绘寒雀在疏篱上的情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通过麻雀对梅花的关注,生动展现了梅花在冬季中的独特存在。此处的“寒柯”和“玉蕤”,不仅突显了梅花的清丽,也营造出一种冷冽而又温暖的氛围,让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期待。

接着“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描绘了文人们陶醉于梅花的赏梅场景,产生了生动的动态感。这些动词使用得当,提升了整首词的美感与趣味,展示了文人雅士的潇洒与风流。

### 下片分析
下片从“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开始,刻画出文人们醉酒后乐在其中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豪放气质。他们在雪地中吟诗享乐,竟忘却了身边的环境,体现出对文化和自然的深厚热爱。

结尾处“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是全词的高潮部分。这句话以极简的笔触,将梅花与春天紧密相连,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的开始。“微酸”二字,更增添了梅花的芬芳和自然的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 特色总结
整体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精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仅展现了梅花的清雅,更通过人物的互动与环境的描绘,成功渲染出一种怡然自乐的雅致氛围。这种“不即不离”的艺术手法,使得梅花的美在不经意间悄然呈现,令人对梅花的高洁与坚韧产生深刻的共鸣。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我们在品读过程中体会到了梅花带来的心灵共鸣,真正体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8:27:30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02 07:45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如果你还有其他的诗词想要讨论或点评,或是有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随时欢迎提问!希望你在诗词的世界里获得更多灵感与乐趣!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1-6 07:47: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啰嗦重复那么多,像兑水太多的酒。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7 08:17: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黄新 发表于 2024-11-06 07:47
啰嗦重复那么多,像兑水太多的酒。

谢谢留言
发表于 2024-11-7 08:42: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 17:00: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