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书鉴赏 | 原来这些被我们深爱的诗句,很多是抄袭的!古人也太调皮了吧!
  • 楼主: 钓尚客 |查看: 5363|回复: 5
钓尚客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2 06:00: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升学杂谈

最近经常在各大社交网站看到知名学者或者明星(比如翟天临)毕业论文抄袭事件,事件一暴露,学霸人设一夜崩塌。似乎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学校学生在论文发表和毕业作品方面似乎都深谙抄袭之道,从而形成了一种学术界默认的潜规则。

学术和知识产权从来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容不得抄袭的,在我们吃瓜明星和知名学者抄袭事件之余,也往往会感慨学术界的知识水平了。其实不仅仅是现在,在古代那些知名诗人、词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喜欢“抄袭”,有的是在前人句子上面稍作改动,化为己用,有的则是直接一字不改照搬过来。
但是古人写诗、作词对前人的抄袭,只是根据一首诗的语境,摘取前人作品中的几句入诗而已。这就好比我们写作文,总喜欢引用或化用几句古诗词或文言文,使得文章更加出彩一样,所以这可不是“侵犯前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古代的“原创作者”知道了也不会生气的。

对于古人这种“抄袭”行为,我们文学分析中被称作“引用”或“化用”(下文中所提到的“抄袭”只是一种调侃,不要较真)。合理地引用古人诗句,这种再创作,往往会使得诗词更加出彩。所以我们目前耳熟能详且拍手叫好的一些诗词,其实很多都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不知道这些被“抄袭”的前人,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欣赏一下古人的“抄袭”技能吧:
一、被公认为抄袭最多的句子
说起被抄袭最多的诗句,目前似乎有一个公论了,那就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里面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句诗几乎人人都能熟读,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这句到底出自哪首诗,实在太火了,翻唱版本太多,让人应接不暇,所以在此说明,这句诗的“版权”属于唐朝“诗鬼”李贺!那这句诗到底有多少翻版呢?据统计至少被14位历史著名诗人引用过!
比如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北宋朝文坛盟主欧阳修的“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再比如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还有明代诗人孙蕡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总之李贺此句一出,唐朝之后的宋、元、金、明、清及近代都有人引用,不禁感叹,这句诗实在是太香了!

二、光芒掩盖“版权所有人”的诗句
1、词坛痴情公子—晏几道
你说,你抄袭就抄袭吧,竟然抄袭得让人不知道“版权所有人”是谁,那就过分了,小心“原创作者”跨越生死来和你要版权费呀。这位优秀的“抄袭者”是谁呢?就是最近热播电视剧《清平乐》里面晏殊的儿子晏几道!
晏殊和晏几道在宋词中地位非常重要,别人打仗上阵父子兵,他们爷俩儿写词也是妥妥的父子组合,而且水平极高。其中晏几道比较擅长小令,尤其擅长反映男女情爱的主题的词作。他曾直接抄袭前人诗句,被我们这些蒙在鼓里的诵读者几乎奉为最美词句,那就是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你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一句喜欢上晏几道的词的呢?全文如下: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其实人家晏几道还是凭实力的,除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抄袭的,这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却是实打实的原创,也曾俘获了众多人的“芳心”。
那么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原创者是谁呢?他是晚唐到五代时期的诗人翁宏。这句诗来源于这首《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这首诗其实写得及其工丽自然,奈何晏几道这位富家公子知名度太高,所以引用他的名句就一下子火了起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只不过不一定在自己身上发光,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金句便是如此。
2、北宋最亮的星—苏轼
除了晏几道这次成功的“抄袭”之外,他同时代的一位北宋最耀眼的明星苏轼也不甘落后。你肯定知道苏轼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吧,没错,苏轼这句也是“抄袭”!苏轼这首词全文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这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抄袭”的谁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这下可亏大了,同样作为超级大咖,却被后人“盖了帽”。老白,别急,我来替你“翻案”!
其实这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化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的一句诗,全文如下: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就是这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被苏轼巧妙重新组合了一番,结果此句一出,竟成为千古名句!看到这,白居易估计也不得不接受事实了。

3、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
北宋名人太多,只是看电视剧《清平乐》,里面的“背诵全文天团”就让我们瑟瑟发抖,所以说起“抄袭”的高超,还有一位,那就是苏轼的老师,北宋王朝一代文坛盟主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王朝文学的引路人,他领导了北宋的“古文运动”一洗北宋此前晦涩难懂、追求辞藻华丽,不求文章内容的文风,而且善于提拔后进,唐宋八大家中,宋代有六位,除了他自己,其余五位全是他提拔的,简直是北宋文学繁盛的奠基人。他的诗、词、文章样样都是“王者级别”,所以“抄袭”前人诗句对他来说也是小菜一碟。那么欧阳修“抄袭”的是哪一首?就是那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这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是欧阳修在洛阳的时候和好友梅尧臣一起同游写下的,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著名词篇《浪淘沙》,全文如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词中那种面对聚散离合的洒脱和淡淡伤感的情怀,一直让人动容,与宋代诗祖梅尧臣的深厚友情也一直被传为佳话。可这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却是化用前人的。句子原版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司空图的《酒泉子》,全文如下: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
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
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司空图的这一首《酒泉子》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在诗文中未提一字,却把爱国之思深藏其中,也是难得名篇!只怪欧阳修太有名气了吧,还是掩盖了原著的锋芒。
三、抄袭水平一般,让原创作者丝毫没有危机感的诗句。
刚才我们说了“抄袭达人”晏几道、苏轼和欧阳修,他们把人家的原创用到自己诗词里,害得我们都不知道原创是谁,真可谓登峰造极了。接下来有一位失败的“抄袭者”,直接引用前人诗句,却并没有掩盖原创的锋芒。那就是这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很多人也知道,而且爱好诗词的人,一般也知道原创作者是谁,那就是五代的诗人牛希济,全文如下: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所以有一次我发了一首北宋诗人贺铸的一首《绿罗裙》,纷纷被挖,说贺铸“盗窃”了牛希济的“版权”,场面一度尴尬,贺铸的《绿罗裙》全文如下: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是贺铸一首怀念“老相好”的词,词中对恋人过往拂镜画眉的神态描绘得生动细腻,算得上是一首上好的情书,但谁让这一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太有名了,让读者早就记住了原创牛希济。
除了这些,其实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诗人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比如纳兰容若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就是引用唐朝诗人骆宾王的“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不把丹心比玄石, 惟将浊水况清尘”(《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还有最近诗词大会上一举夺冠的才女陈更,他作了一首诗,“心有灵犀一点通,乞脑剜身结愿重。离魂暗逐郎行远,满阶梧叶月明中。”四句话全部是原文引用古人诗句,但其中的相思意境却哀婉动人。

所以啊,能巧妙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是非常实用而又有效的作诗方法,中国古代诗词从《诗经》到元曲,灿若星河,若是我们能博览群书,熟读古诗词,必要时引用一两句那也是锦上添花的。古人之所以能够“抄袭”得如鱼得水,不正是因为他们饱读诗书的缘故吗?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上一篇:分享好诗: 《爱》 纪伯伦 如图
下一篇:苏轼大醉后写下首千古奇词,不用一个梅字却成咏梅名篇,大写的服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今夜.启明星 2024-11-2 15:01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2 14:52 +1
观自在/可大 2024-11-2 10:25 +1
梨花微雨!! 2024-11-2 06:16 +1
+1
5368°C
5
  • 摩天居士
  • 闲云孤鹤
  • 钓尚客
  • 摩天居士
  • 钓尚客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6:34:27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通过古代诗人的“抄袭”现象,展现了古人对前人作品的引用与化用,并讨论了这样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被解读。古人对于诗句的重新组合与引用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作方式。文章提到的各种例子,如李贺、晏几道、苏轼等,其实都反映了古代文学中一种流行的创作风格:借鉴与创新并存。

这些“抄袭”行为在历史上被看作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和致敬,通过引用古人的思想来表达新的情感和观念。因此,有必要将其与现代对抄袭的理解区分开来。现代的抄袭往往涉及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而古人的“引用”则更像是一种文学交流和养分的吸收。

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这些古典文献的背后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今的创作中平衡原创与引用之间的关系。正如文章所说:“博览群书,熟读古诗词”,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向前人学习,融会贯通,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11-2 06:39: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7:46: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11-02 06:34
这篇文章通过古代诗人的“抄袭”现象,展现了古人对前人作品的引用与化用,并讨论了这样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被解读。古人对于诗句的重新组合与引用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作方式。文章提到的各种例子,如李贺、晏几道、苏轼等,其实都反映了古代文学中一种流行的创作风格:借鉴与创新并存。

这些“抄袭”行为在历史上被看作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和致敬,通过引用古人的思想来表达新的情感和观念。因此,有必要将其与现代对抄袭的理解区分开来。现代的抄袭往往涉及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而古人的“引用”则更像是一种文学交流和养分的吸收。

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这些古典文献的背后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今的创作中平衡原创与引用之间的关系。正如文章所说:“博览群书,熟读古诗词”,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向前人学习,融会贯通,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谢谢点评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1-2 08:29:32 |显示全部楼层
钓尚客 发表于 2024-11-02 07:46
谢谢点评https://app.qingfe.com/public/emotion/face ...


不客气!如果还有其他诗歌相关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点评,随时欢迎你提问。希望你继续享受诗歌的美妙世界!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12-1 17:00: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孤鹤 发表于 2024-11-02 06:3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