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6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5:05 道乎德之体,徳乎道之用,此两句皆是《老子》之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体与用的哲学本体论概念,也即,道是本体,德是道这个本体的演用,通俗的比拟如清末新政时期提出的中为体西为用。与后面的畜生之结合起来更好理解,老子原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所以,你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合乎我调本义。的确,如果之前没有研读过老子及相关历史学的话,是不太容易,如果只读过西方哲学而没研究过中国古典哲学的话,也是不易理解老子的。谢谢你!为你点赞
举报
4826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4:29 老师的作品实在是写得太好了,真是妙笔生花。老师那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化素养,让我望尘莫及啊。可惜啊,经典文化我都没怎么接触。读了很多遍还觉得懵懵懂懂。我要是胡乱发表见解,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一下子就会被老师和各位朋友看穿的,那可就太丢人了。所以呀,我花了好几个小时学习呢。又是查阅资料,又是回忆以前的历史知识,忙得不可开交。 混乱的春秋时期,正是老子所处的时代。西周的政治制度已走向疲软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经》应运而生,而后人们开始传颂这部经典。 “哲思辨,幽玄义重”,我想老师的意思是,《道德经》所探究的是极为深奥的哲学思想,它洞悉了宇宙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这是一种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始终存在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规律。“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宇宙运行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道乎,德乎”,我理解“德”涵盖人们的各种行为(好的、坏的、乐观的、主观的等),而“道”则是一种规则,就如同老子所阐述的“道”。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德体”与“道用”,“德体”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脱离“道用”这一规律的制约。道赋予世界万物生命,德则养育万物,二者共同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人们重视道、崇尚德时,社会就会被积极地塑造。道和德相互作用,促使万物以一种符合自然规律、道德要求的形式存在与发展。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师想要表达的《道德经》中“道”与“德”二者的关系吧。可惜的是,从古至今,能够依照这种规律去实践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老师所写的内容,对我这种文化小白来说,确实高深。哈哈,我知道我的品读肯定太肤浅了,有些不好意思,不过都写出来了,就得找老师指点我啊。我也确实感到有些紧迫,优秀的文化知识必须去品读。老师这高深的优秀佳作呀,我只能慢慢去品味、领悟这些奇妙深奥词句中的深刻含义了。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5:11 非常感谢老师讲解。 老师,您的作品,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我对历史课本的研读,几十次,几百次的研读,都记不清了。我当时,是达到了哪个字在哪一页,哪一行,甚至在那一行的第几个字,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竟管已经过去了20年,我确实已经记不得那些具体的细节内容了,但当年反复研读所形成的概括性的知识还存心里。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文化应运而生。老子思想就是其中独树一帜的璀璨思想。那个时期的事件、人物,我都忘记了。但我模糊的记得社会大框架,西周政治制度衰败,动荡局势。又查阅了一些关于“道”“德”的相关注释,平时我也有注意到这方面的解释,就融合起来理解。您关于“道”和“德”的观点时,我的些许的历史知识储备也让我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概念间的关系,不至于迷失在细枝末节里。
乾巽 发表于 2024-09-30 15:18 文笔典雅隆正,浑厚恢宏。 内涵深刻生动,外延丰盈。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5:18 很好啊!你有这方面的基础。一起继续研究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1:19 您的作品是青春活力,而我的是老气横秋,哈哈,谢谢诗友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5:35 哎哟,那高中,那三年,几十本课本堆起来。尤其是那该死的数学,当时就觉得它最不友好。满脑子想的都是高考拿高分,硬着头皮去学。 回头看,政史地课本里的知识,它们还真曾悄悄改变我的世界观,我的思维方式。没想到当年为了高考,和那些课本“斗智斗勇”,现在还能在理解老师您作品上派上用场呢,哈哈。 老师说啥话呢。该说谢谢的人是我呐。谢谢老师让我有了决心,去了解优秀的文化知识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5:39 哈哈。那老师,我的文字就是不伦不类。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5:47 别妄自菲薄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6:21 谢谢老师的鼓励呀。老师您知道吗,在实际生活里呀,我可经常调侃自己呢,感觉这样好玩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