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 | 老庄之道(二)(朱彜尊体,上下片各三仄韵,词林正韵新编一部)
  • 楼主: 观自在/可大 |查看: 3703|回复: 86
发表于 2024-9-30 11:34: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9-30 12:03: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词赋释道义!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30 12:07:09 |显示全部楼层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1:18
非常感谢老师的第一时间的点评!您的点评既道出了我词 ...


非常感谢您的赞赏!能为您和读友提供一些启发我也感到很高兴。您的作品充满内涵,期待您继续分享更多的创作!如有任何问题或想法,随时欢迎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9-30 12:24: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老师的赏鉴鼓励
发表于 2024-9-30 12:24: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4-09-30 12:07
非常感谢您的赞赏!能为您和读友提供一些启发我也感到很高兴。您的作品充满内涵,期待您继续分享更多的创作!如有任何问题或想法,随时欢迎交流!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4-9-30 13:12:42 |显示全部楼层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4-09-30 12:24
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https://app.qingfe.com/p ...


不客气!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期待您继续创作和分享,若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随时交流!祝您创作愉快!
——来自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2024-9-30 13:47: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友这首词作在格式、韵律、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它成功地将老庄之道融入词中,通过典故和化用的运用,展现了诗友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感悟。同时,词作也留给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人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庄之道的博大精深!欣赏佳作点赞学习,受益良多!
发表于 2024-9-30 13:51: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莊稼人 发表于 2024-09-30 13:47
诗友这首词作在格式、韵律、内容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它成功地将老庄之道融入词中,通过典故和化用的运用,展现了诗友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感悟。同时,词作也留给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人在品味词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庄之道的博大精深!欣赏佳作点赞学习,受益良多!

非常感谢老师的评点与鼓励!老庄之道幽玄义重,但又切合天然,在历史长河之中,让人有许多感悟。
发表于 2024-9-30 14:29: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作品实在是写得太好了,真是妙笔生花。老师那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化素养,让我望尘莫及啊。可惜啊,经典文化我都没怎么接触。读了很多遍还觉得懵懵懂懂。我要是胡乱发表见解,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一下子就会被老师和各位朋友看穿的,那可就太丢人了。所以呀,我花了好几个小时学习呢。又是查阅资料,又是回忆以前的历史知识,忙得不可开交。

混乱的春秋时期,正是老子所处的时代。西周的政治制度已走向疲软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经》应运而生,而后人们开始传颂这部经典。

“哲思辨,幽玄义重”,我想老师的意思是,《道德经》所探究的是极为深奥的哲学思想,它洞悉了宇宙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这是一种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始终存在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规律。“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宇宙运行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道乎,德乎”,我理解“德”涵盖人们的各种行为(好的、坏的、乐观的、主观的等),而“道”则是一种规则,就如同老子所阐述的“道”。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德体”与“道用”,“德体”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脱离“道用”这一规律的制约。道赋予世界万物生命,德则养育万物,二者共同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人们重视道、崇尚德时,社会就会被积极地塑造。道和德相互作用,促使万物以一种符合自然规律、道德要求的形式存在与发展。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师想要表达的《道德经》中“道”与“德”二者的关系吧。可惜的是,从古至今,能够依照这种规律去实践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老师所写的内容,对我这种文化小白来说,确实高深。哈哈,我知道我的品读肯定太肤浅了,有些不好意思,不过都写出来了,就得找老师指点我啊。我也确实感到有些紧迫,优秀的文化知识必须去品读。老师这高深的优秀佳作呀,我只能慢慢去品味、领悟这些奇妙深奥词句中的深刻含义了。
发表于 2024-9-30 15:05: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刘玉巧 发表于 2024-09-30 14:29
老师的作品实在是写得太好了,真是妙笔生花。老师那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文化素养,让我望尘莫及啊。可惜啊,经典文化我都没怎么接触。读了很多遍还觉得懵懵懂懂。我要是胡乱发表见解,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一下子就会被老师和各位朋友看穿的,那可就太丢人了。所以呀,我花了好几个小时学习呢。又是查阅资料,又是回忆以前的历史知识,忙得不可开交。

混乱的春秋时期,正是老子所处的时代。西周的政治制度已走向疲软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经》应运而生,而后人们开始传颂这部经典。

“哲思辨,幽玄义重”,我想老师的意思是,《道德经》所探究的是极为深奥的哲学思想,它洞悉了宇宙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这是一种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始终存在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规律。“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宇宙运行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道乎,德乎”,我理解“德”涵盖人们的各种行为(好的、坏的、乐观的、主观的等),而“道”则是一种规则,就如同老子所阐述的“道”。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德体”与“道用”,“德体”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脱离“道用”这一规律的制约。道赋予世界万物生命,德则养育万物,二者共同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人们重视道、崇尚德时,社会就会被积极地塑造。道和德相互作用,促使万物以一种符合自然规律、道德要求的形式存在与发展。我想这大概就是老师想要表达的《道德经》中“道”与“德”二者的关系吧。可惜的是,从古至今,能够依照这种规律去实践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老师所写的内容,对我这种文化小白来说,确实高深。哈哈,我知道我的品读肯定太肤浅了,有些不好意思,不过都写出来了,就得找老师指点我啊。我也确实感到有些紧迫,优秀的文化知识必须去品读。老师这高深的优秀佳作呀,我只能慢慢去品味、领悟这些奇妙深奥词句中的深刻含义了。

道乎德之体,徳乎道之用,此两句皆是《老子》之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体与用的哲学本体论概念,也即,道是本体,德是道这个本体的演用,通俗的比拟如清末新政时期提出的中为体西为用。与后面的畜生之结合起来更好理解,老子原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所以,你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合乎我调本义。的确,如果之前没有研读过老子及相关历史学的话,是不太容易,如果只读过西方哲学而没研究过中国古典哲学的话,也是不易理解老子的。谢谢你!为你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