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7
举报
2101
38
花雨尘 发表于 2015-09-05 09:50 “装”,“装”深沉,“装”高雅,“装”得像个著名诗人或作家,乃至“装”得像个大师,到最后装的人不人鬼不鬼,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而很多”大师“、”评委“、”评论家“也是皇帝的新装里面的观众,害怕自己被人看着浅薄,所以看着”天外来词“装着很懂的表达一番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佳评“。 不喜欢教父主义,不喜欢晦涩隐深,不喜欢深刻的懂不了的隐喻、卖弄技巧、装逼、哲学教条。人和字为什么不能简单点?直指人心,随性流淌的自由主义有什么问题?细数流传最广的近现代经典诗词,99%都是瞬间摄入人心的!三毛的《橄榄树》、《如果有来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西部歌王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随便数吧! 真心厌倦了诗坛......看不到什么让你心灵触动的东西......好无助的孤独感......
边疆雪·志远 发表于 2015-09-06 22:04 用最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叫白描;用平白无华的词语,创造出立体形象,深远的意境叫水平。仅靠形容词捆绑苍白的主题,靠一些原创的外星语:拍唬无辜的读者,算什么本事?说这些人装深沉都是轻的,他们就是拿着假古董骗人钱财的骗子,专业的欺世盗名,误人子弟。 現代诗歌要想绵延生长,除了要有正知,正念的饱满主题,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配的完美形式。何谓完美形式,那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读懂的人越多,诗歌便流传越广,内容越深刻,越能穿越时代,传之后世。这点无需论证,看看那些千年不朽的作品便知道了。
7129
5001
2237
1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