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一生为梅花写下300多首诗,这一首尤其经典,他才是真正的“梅花诗人”
  • 楼主: 周曼君 |查看: 1953|回复: 4
周曼君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周曼君 发表于 2023-12-19 06:07:4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原创 诗词菇凉 一号诗巷

说到梅花,说到与梅花有关的古诗词,林逋、陆游等必定是大家首先会想到的人物。

我们说过,自宋朝开始,在诗词圈内兴起了“咏梅”的热潮,而林逋因为一首《山园小梅》,几乎成了“咏梅魁首”;陆游则因为产出了多首佳作,更是被贴上了“咏梅专业户”的标签……。

不过,除林逋、陆游等大咖以外,也有一些诗人将梅花写出了境界。而且从爱梅之程度来说,有些诗人甚至比林逋、陆游等人要更甚。

宋朝诗人张道洽,不该被我们遗忘。张道洽是一位十分喜爱梅花的人士,他更是为梅花写下了300多首诗。一生为梅而吟,仅凭这一点,张道洽就足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梅人”。

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诗家眼里,张道洽也被视为当之无愧的“梅花诗人”。

那么在本期,诗巷就专门挑选了张道洽的一首咏梅诗来与大家分享;此诗句句写得精妙出神,丝毫不逊于那些著名诗作。

梅花
宋·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作者与背景

张道洽,字泽民,号实斋。张道洽因为性情耿直,看不惯官场中的种种黑暗,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张道洽的这种人格魅力,堪近梅花,真的不辱他“梅花诗人”的称号。

深度解析

诗的首联主要从作者行迹的角度出发,将主要物象“梅花”点了出来:“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在荒林的尽头,有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抬眼望去的时候,有几枝梅花正盛开于竹林深处。

在首联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梅花的颜色与形态,而是借其他物象将梅花盛开的地方点了出来。

那么通过首联的这种描写,我们首先能够了解到的就是梅花生长环境的特别,而作者就是在借独特的生长环境,含蓄地歌咏了梅花不羡繁华、安于僻处的高尚节操。

从艺术美感来讲,首联一出场,梅花也随之出场;在萧条荒寂中,梅花瞬间为画面晕染上了清新的色彩,它点活了画面,也点亮了读者的视觉。

和许多咏梅诗相比,张道洽的这首诗重在突出梅花的“内在美”,也就是说重在歌咏梅花的品质,我们来看承句:“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虽然梅花洁白无暇,但它并不想跟向阳的雪为伍,它想与春风为伴,却又羞于自我为媒。

这两句无论是语言还是下笔角度,都很新颖。许多咏梅诗都将“雪”与梅花相并论,借咏雪来咏梅。而在这里,作者却偏偏将“雪”作为反面对象,借它烘托出梅花不合俗流的品质。

其实再细品我们还会发现,这里的“南雪”所代表的正是那些趋炎附势的时人,而梅花则代表的是作者自己。

“春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与前程,“耻自媒”又很直接地道出了梅花谦语低调的品格。

如果将作者带入来看,“欲嫁东风耻自媒”所表达的,则是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渴望施展抱负却不想溜须拍马的真实心声。

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把梅花的脱俗形象充分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伟大形象。

颈联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落笔,继续刻画梅花的独特之处:“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那些开在野桥边的梅花没有主人,夜月就好像是它们的主人一样。只要根基在,纵然梅花生于深谷之中,也照样能够将春光唤回。

“野桥”“深谷”无不说明梅花生长的地理环境很恶劣、偏僻,而“月”“春风”又恰好从另一面为诗驻入希望。

颈联的二句都有着一定的转折关系,先抑后扬,将一种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精神体现出来。

所以颈联中的梅花,它会显得更加富有蓬勃之力。作为读者,当我们在品读颈联的时候,都能从中得到鼓舞,有画面上的美感,也有理趣方面的意义,这便是颈联的出彩之处。

在最后一联中,作者写到了自己,他通过自己的所为所想,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醉酒以后,“我”不忍心睡在庭前的梅花树下,因为“我”怕看到梅花的花瓣被风吹落下来。

这首咏梅诗,它咏的不是具体某一树或者某一处的梅花,而是作者认知中的“梅花”。首联中的梅花激发了读者的情感,从而让他从各个角度对“梅”这一物象进行了刻画、讴歌。

尾联很唯美很雅致,却也颇为忧伤,后一句完美解释了前一句的“不忍”,而作者的爱梅之情也全饱含于其中。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忍心看到梅花飘落?一来是因为风吹花落本就代表着残缺、代表着生命的消逝;二来是因为当梅花被吹落后,就意味着会被尘土玷污。


作者渴望完美、崇尚高洁,故而才有了尾联的所为与所感。读尾联,让人在深受感染的同时,也不由为作者的笔下功夫叫好。

几枝刺破严寒放,引得春风入谷来;一首读完,味留唇齿。




上一篇:王勃这篇绝笔比《滕王阁序》牛,因为至今无人能读懂
下一篇:最美的中国色,都在这些诗词里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悟空无 2023-12-21 06:25 +1
吕仁龚 2023-12-19 20:58 +1
朝霞漫天 2023-12-19 13:11 +1
磐石 2023-12-19 12:52 +1
豐達 2023-12-19 12:16 +1
王纯丁 2023-12-19 11:59 +1
东方.启明星 2023-12-19 10:20 +1
金祥文 2023-12-19 09:13 +1
诗歌传说 2023-12-19 08:03 +1
洋河居士 2023-12-19 07:34 +1
诗哥杜士成 2023-12-19 06:16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953次
+1
1957°C
4
  • 周曼君
  • 闲云孤鹤
  • 周曼君
  • 周曼君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0 07:27: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2-20 07:36: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1 06:10: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2 06:09: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