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王勃这篇绝笔比《滕王阁序》牛,因为至今无人能读懂
  • 楼主: 周曼君 |查看: 2152|回复: 4
周曼君 银牌会员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周曼君 发表于 2023-12-19 06:07:2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日知祗舍

王勃短短的一生,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

读王勃,必读《滕王阁序》。

但是,读懂王勃,得读他的另一文,比《滕王阁序》还牛。

《滕王阁序》素有“千古第一骈文”之誉的华美之章,全文仅有773个字,引用典故却多达40余处,自创成语20多个,就像是在做文学大杂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人所共知,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流行语”。

但你知道吗?这位文坛巨星的一生,简直就像是一部戏剧,充满了起伏和意外。

他27岁就英年早逝,在古典文学史上,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所以,有人说如果王勃没有早亡,那么唐诗的第一把交椅,或许就是王勃了。

当然,这样的假设没有什么意义,王勃也好,李白、杜甫也罢,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可被替代。

王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里藏书比图书馆还多。

他的祖父“文中子”王通可谓隋唐奇人,门下弟子众多,薛收、温彦博、杜淹等人都是他的学生,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人都是他的好友。

尤其是王、杜两家为世交,王勃有一首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据一些资料显示,极有可能就是王勃写给杜甫爷爷杜审言的。

小王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是才华横溢,6岁能诗,9岁就开始给古代名著《汉书》指错,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百科全书,“神童”一也。

不过,除了文学,王勃14岁之前就精学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造诣。

要知道,这些古籍,现代人半生也未必能读透。

虽然才华出众,王勃的仕途却不怎么顺利。

他的文采虽然惊艳了文坛,但在政治上却是个“小透明”。

虽然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正式步入了仕途,为李唐最年少的命官。

但是有大才之人,往往也孤高自傲,王勃同样不能避俗,曾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他因为一次兴起写的“斗鸡赋”,不小心得罪了当朝皇帝李治,从此在政治舞台上“人间蒸发”。

被赶出长安后,王勃就像是文坛的“浪子”,东奔西走,但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才华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别人。

他在蜀中流浪期间,写下了许多感慨人生的诗句。

这段生活,简直就像是文学版的“远行”。

他的《别薛华》就是作于此间: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华为薛收的孙子,王通的门生,所以他们两家亦是世交,而王勃与薛华则为发小。

在蜀中流浪的日子里,王勃的心情就像是快乐果冻,外表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

他决定再回长安闯荡一番,但好友凌季友建议他“低调行事”,王勃一时心软,选择了一条看似平稳的道路,却不料这一决定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王勃一想也是,高宗对自己的气还没消,就算再次高中,也未必能封个好官,于是就到凌季友任了一个参军之职。

如果说王勃的“斗鸡赋”断送了他的仕途,那么这一次的选择,则直接断送了他的一生。

任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逃了出来,藏到了王勃的住处,王勃怕走漏风声,就私下将曹达处死了,因此他被下了狱。

幸亏遇到了大赦,王勃才免于一死。

因为这件事,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也受到了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

交趾在今越南境,那里在唐时极为荒凉。

当时王福畤已经年迈,所以王勃的心里十分愧疚,漫游两年后,决定渡海去看望父亲,途中写下了《滕王阁序》和《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这两篇作品就像是他文学生涯的“封笔之作”,一篇脍炙人口,一篇深奥难解。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就像是现代的热门微博,传遍了整个唐朝。

而《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这篇3000余字的碑文,为中国文学史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所以我们只截取了一小段如下:

慈矜密洞,散明月于谈筵;智锷相辉,化繁霜于宝刃。思琱琬琰,式播徽猷。弟子家嗣太丘,忝闺门之薄宦;地连睢涣,窃藻绘之余工,爰托下才,用旌高躅。岂知仲宣旅泊,方衔深井之悲;长聊罢归,空负凌云之气……

—— 出自王勃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是那个时代的文学谜题,充满了各种深奥的意涵,也成为了王勃的绝笔。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碑文至今没有准确的翻译,因为碑文内含有政治、社会、经济、佛学等多方面内容,普通人很难读得懂。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一找原文,一看便知。

据载,这篇碑文原本竖在当时的舍利塔旁,但后来舍利木塔在南汉灭亡之时焚毁。

幸好《王子安集》载有此文,1991年,六榕寺请书法家重新撰写碑文并矗立在寺内。

如今,欲读此文百度一下即可!

公元676年,也就是唐高宗上元3年的时候,文学界的才子王勃踏上了一段旅程,目的地是探望他远在他乡的父亲。

这本应是一次普通的亲情之旅,却意外成为他人生的终点。

在归程中,王勃遭遇了狂风巨浪,最终不幸溺水身亡,仅27岁。

那年冬天,长安街头巷尾都在传唱着王勃的《滕王阁序》。

这篇文章的美妙之处,连唐高宗李治都为之动容。

当他朗读到那句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由得击掌叹服。

李治问身边的大臣王勃现在身在何处,然而答案却让他深感悔恨。

大臣告诉他,王勃已经在海上遭遇不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治连连感叹可惜,并自责当初对王勃的决定是错误的。

其实,在王勃启程南下之前,朝廷已经恢复了他的官职,但王勃没有接受,因为他心中只想去看望年迈的父亲。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提到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这样,一位年轻才俊的生命就在波涛中终结。

他的离去,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中国文学界的巨大遗憾。

王勃的一生,就像是一颗在天空中快速划过的流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才华可以在任何地方绽放,即使生命短暂,也能留下永恒的光辉。




上一篇:八首经典《少年游》,苏轼的最深情,柳永的最寂寞
下一篇:一生为梅花写下300多首诗,这一首尤其经典,他才是真正的“梅花诗人”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悟空无 2023-12-21 06:25 +1
吕仁龚 2023-12-19 20:58 +1
磐石 2023-12-19 12:52 +1
豐達 2023-12-19 12:16 +1
王纯丁 2023-12-19 11:59 +1
东方.启明星 2023-12-19 10:36 +1
金祥文 2023-12-19 09:13 +1
诗歌传说 2023-12-19 08:03 +1
洋河居士 2023-12-19 07:33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152次
+1
2156°C
4
  • 周曼君
  • 闲云孤鹤
  • 周曼君
  • 周曼君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0 07:28: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2-20 07:36: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1 06:11: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12-22 06:09: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