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每日鉴赏|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楼主: 袁方铭 |查看: 876|回复: 1
袁方铭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袁方铭 发表于 2022-9-11 12:02:0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严勇

来源:泰州学习平台



陈菊青 摄于江苏扬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词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中秋诗。此诗的绝妙之处在于将“中秋之景”与“中秋之情”融为一体,在“中秋之景”中见情,在“中秋之情”中写景,实在是高妙至极!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是说,庭院之中,月光皎洁,地上似霜雪一样洁白,桂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着庭中的桂花。这是写“秋月之皎”。

“中庭”道出诗人中秋赏月的地点。“地白”,言月光之皎洁;“树栖鸦”,仍然是从侧面在说月光之皎洁,因为乌鸦本身是黑色的,若不是明月高悬,如何能看见乌鸦呢?当然,“树栖鸦”,还透露出庭院的安静,诗人的寂寞,为下文“秋思”的出现,埋下伏笔。

“冷露无声”与“树栖鸦”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从侧面描写秋月之皎洁,若不是秋月皎洁,诗人也定是不能看见露水的。“无声”再次强调庭院的安静与诗人的寂寞。“湿桂花”也是细节描写,同样表现秋月之明亮。“桂花”作为应节花,与中秋时节遥相呼应。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是说,今夜中秋,月光皎洁,人人都在仰望碧空那轮圆月,不知道那深深的秋思会落在谁家?这是写“秋思之深”。

全诗的精彩之处在于一个“望”字。一、二句重点在写“秋月之皎洁”,其目的则是为引出“月明”时分,人人尽来仰“望”。“人尽望”,一下子就将诗人“一人之秋情”上升为“人人之秋情”的高度,从而引发赏月的共情。

“望”月则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阖家团圆则喜,分别离散则愁。而“秋思”正是人尽“望”的结果。结合题目“寄杜郎中”,不难看出诗人生发了“秋思”。但妙就妙在他不明说,而用“不知”掩盖过去,让人猜想在这中秋月明之下,谁和他一样怀着无尽的“秋思”?

品读此诗,仿若一幅中秋望月图跃然纸上,意境优美,以情制胜,为中秋诗词中的佳作。

(诗文据《全唐诗》卷三百零一,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辑校。赏析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者单位:泰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童瑜






上一篇:苏轼出游,恰逢天降大雨,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治愈后世940年
下一篇:每日鉴赏|长江二首(其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薛淮 2022-9-17 06:05 +1
灋壜ཨོྃ禅宗 2022-9-17 05:21 +1
都山 2022-9-12 08:56 +1
我且随风 2022-9-12 07:13 +1
小敏 2022-9-12 05:41 +1
金祥文 2022-9-11 21:55 +1
黄叶飞飞 2022-9-11 21:51 +1
悟空无 2022-9-11 21:40 +1
洋河居士 2022-9-11 21:38 +1
+1
877°C
1
  • 沽一二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2-9-11 23:00: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最喜欢的中秋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