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学习 | 苏轼出游,恰逢天降大雨,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治愈后世940年
  • 楼主: 袁方铭 |查看: 1692|回复: 1
袁方铭 金牌会员

主题

好友

5万

积分
袁方铭 发表于 2022-9-10 11:56:2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读国学诗词
发表于广西


定风波作者:苏轼 朗诵:鲍国安 妍婷姝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和我一起走这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一起聊一聊那些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一首标志着苏轼蜕变成苏东坡的千古名作《定风波》。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有题记,苏轼交代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是说,苏轼和友人一起在沙湖道中,突然“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猝不及防,又没带雨具,别人都狼狈躲雨,唯东坡居士吟啸徐行。所以他自己说,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前行。

竹杖和芒鞋轻捷便利更胜过马儿,怕什么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他一生了。料峭的春风啊,把我的酒意吹醒,寒意虽然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勤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路啊,信步归去,于我而言,无畏风雨,无畏天晴。

这是怎样的境界呢?这是东坡居士的境界,而此前的东坡并不是东坡,只是苏轼,此后的苏轼才是名扬千古的东坡居士。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地点是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道中。黄州,不错,“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就是从苏轼到东坡的蜕变之所。    说起苏轼来,历史上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评价,乐观、旷达、圆融、超脱,可这些品性的源头又在哪呢?我以为只是四个字,叫“赤子之心”,或者说“纯粹”。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本来都是天使,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欲望、情绪、习性以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都使我们渐渐丢失了原本的纯粹,当然这也是成长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当世人大多都在红尘中迷失了本我的时候,还有极少数的人,他们还能保有最初的真实与纯粹,我们便称那样的人是有赤子之心的,李后主、苏东坡、王阳明、纳兰容若,莫不如此。

李煜与纳兰是一类,因亡国丧妻之痛,把一颗赤子之心引向自身的伤感与痴情,故尤能真切感人;而苏轼与王阳明是一类,因人生的大坎坷,把一颗赤子心引向超越,最终升华出更卓绝的自我,从而光照文明的千秋。你看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身陷诏狱,大难不死,之后被放逐穷荒,在边远的贵州龙场悟道,终于成就五百年来第一完人;而苏轼同样因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大难不死,之后被远逐黄州。在僻远之地痛定思痛,终于成就了千古一人的东坡居士。

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由东坡居士,由阳明先生而观之,诚然如是啊!当然苦难只是契机,能否最后挣脱、超越、升华,那还要看每一个人的天赋、素养、心性和积累。

苏轼初到黄州的时候,心中同样也只有沉郁悲凉。元丰三年的二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这也是北宋最大的“文字狱”,他虽然免于一死,却最后以罪官的身份,拖家带口来到贬谪之地黄州。因为他是罪官的身份,当地政府并不给他提供住所啊、食宿啊。

苏轼无奈,只能带着全家寄居在黄州东南的定惠院中(定惠院,北宋古刹名,今址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青砖湖社区内,紧靠黄州古宋城东城遗址旁。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的最初居所就在这里,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等名篇。)。所以某一个夜晚,他写下来著名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独、寂寞、寒冷,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久居寺院终究不是办法,到了五月的时候,苏轼无奈,全家搬往江边被废弃的官府驿所——临皋亭。转眼到了中秋,如此境地,又如何能再写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水调歌头》啊!所以来到黄州第一年的中秋,无限窘迫的苏轼提笔写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然也有版本写作“心凉”。不论是秋凉还是心凉,大梦一场的世事,这时候带给苏轼的终究只剩下阵阵的凉意。不光是精神的苦闷,物质生活的艰苦苏轼此生也是从未遇到过的。




因为他是罪官,黄州本质上是他的羁押之地,所以苏轼并无俸禄,也就断了经济来源。加上苏轼生性好客,不善经营,以前虽有俸禄,但钱财随手则来,随手则去,所以也没多少积蓄。苏轼这时候不得已与妻子商量,每日全家用度不得超过150文,并且把钱、钱串挂在房梁之上,谨慎支取,可见当时窘迫到什么地步。苏轼后来有诗说,说黄州的猪肉又好吃又便宜,但开始的时候,连价格极贱的猪肉也不能买得起。那时候,他的长子苏迈(王弗所生)年龄已经很大了,次子苏迨和幼子苏过(苏迨、苏过是王闰之所生)年龄还小。


每日吃饭的时候,乳母就在房梁下挂一块腌肉,苏迨和苏过只能看肉下饭。苏过最小,经常喊:“哥哥多看了一眼。”乳母便忙着安抚他:“哦,他多看了,齁死他。”


眼见着苏轼的窘迫,连当地人也看不下去,黄州有一位颇有名望的、叫马正卿的读书人(《东坡八首》并序,“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就向官府申请下城东一片撂荒(土地不继续耕种,任其荒芜)的旧营地,交给苏轼开垦。苏轼大喜过望,放下士大夫的矜持,带领全家整饬荒地,躬耕陇亩,竟然觉得其乐无穷。

他想起唐代白居易当时被贬忠州(忠州是重庆忠县的旧称。)的时候,也特别喜欢忠州城外的东坡,而如今自己便躬耕于黄州东坡之上,所以一时顿悟,遂自号东坡。由此一念起,人生境界咫尺千里呀!


苏轼在东坡之上不仅干农活、耕作,在第一场初雪来临的时候,他还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带领家人盖起了五间房子。因为瑞雪初临,苏轼遂手书“东坡雪堂”。从此东坡居士和“东坡雪堂”就成为黄州最厚重的文化奠基。正是在东坡的陇亩之中、耕作之中、在“东坡雪堂”里,东坡居士的诞生标志着苏轼的人生蜕变。他先是反思人生,不只是牢狱之灾啊,而是此前全部人生岁月的格局、视野、喜好与得失。他在灵魂的深处直面过往的自我,觉往日之非,也找到对理想、信仰的坚持。

就在这种反思和寻找之中,曾经的苏轼,现在的东坡居士,放下了那些自以为是的浮华,找回自己的本心,和自己、和世界达成了真正的和解。


所以你看,他以最俗的“东坡”二字为号。我们现在叫习惯了,觉得很雅,但在当时“东坡”二字,你想想,和南坡、北坡、西坡,有什么区别呢?这是非常俗的号。他不惮市邻的讥笑,扛起锄头来就像个农夫。所以,他经常与野老村夫为友,活得就像一个黄州的土著,融入百姓的生活。放得下,才拿得起。从黄州偏僻的尘土里站立起来的东坡居士慢慢地开始成为一个大写的奇迹。



标志着这种改变的升华,就是元丰五年的三月,苏轼和朋友到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去买田,途中突然遇雨,东坡居士“吟啸徐行”,“烟雨平生”。人到中年,回看向来的萧瑟,已然“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人生境界呀!有了这种人生境界的东坡居士,在这一年的秋冬,和朋友两次去游黄州赤壁,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前、后《赤壁赋》,和那首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这三篇作品,代表了苏东坡在哲学和文学上所达到的崭新的高度。


当黄州成全了苏轼的时候,苏轼也成全了黄州,黄州赤壁虽然不是赤壁之战的旧址,却因此名满天下,成为人文胜迹。所以,所有的人生坎坷与磨难,其实都是为了让你能像东坡居士那样,找到这样的契机,找到这样完美的人生姿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一篇:适合深夜看的晚安诗句,治愈你的失眠
下一篇:每日鉴赏|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骥溪 2022-9-23 22:30 +1
都山 2022-9-18 15:55 +1
珥月 2022-9-18 01:53 +1
道哥-铁王子 2022-9-17 10:58 +1
薛淮 2022-9-17 06:05 +1
灋壜ཨོྃ禅宗 2022-9-17 05:22 +1
东城居士 2022-9-11 17:13 +1
黄叶飞飞 2022-9-11 07:51 +1
金月浩荡 2022-9-11 01:09 +1
井泉水 2022-9-10 19:21 +1
小敏 2022-9-10 16:13 +1
酒道人 2022-9-10 15:56 +1
磐石 2022-9-10 15:10 +1
诗草 2022-9-10 14:49 +1
清静太平人 2022-9-10 14:11 +1
金祥文 2022-9-10 14:03 +1
洋河居士 2022-9-10 13:28 +1
+1
1693°C
1
  • 骥溪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2-9-23 22:31: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太喜欢了,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