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王朝云是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苏夫人王闰之买下的侍女,当时年仅十二岁。后来变成苏轼的侍妾。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跟着苏家辗转南北,不离不弃,看尽了苏家的兴衰荣辱。
一生辛勤,万里随从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他遣散婢仆,唯独朝云不肯离去,跟着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惠州。在那“瘴疠所侵,蛮蜑所侮”的恶劣环境中,朝云毅然担起了家庭主妇的责任:六十老翁的饮食起居,赖她照顾;不断的宾客,要她招呼;拮据的经济情况,赖她张罗和调配。为感激朝云的不离不弃,他曾作诗云: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
白居易曾有美妾樊素,擅唱杨柳词,人称杨柳。后来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樊素便溜走了,因此白居易有诗句"春随樊子一时归。晋人刘伶元在年老时曾得一名叫樊通德的小妾,二人情笃意深,并经常谈诗论赋,议古说今,世人称二人为“刘樊双修”。苏轼用这两个典故来感激朝云的坚贞相随、患难与共。
惟有朝云能识我
如果说王弗是苏轼事业上的贤内助,王闰之是苏轼生活上的贤内助,那王朝云就是他精神方面的慰藉,是他的红颜知己。
一天饭后,苏轼在院子里散步。忽然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问侍女:“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啊?”一个侍女说:“都是文章”。苏轼笑笑,不以为然。另一个婢女又说:“满腹经纶,都是聪明才智”苏轼摇摇头,也不以为然。最后朝云说:“学士一肚皮装的是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 说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他这一生先受新党打击,后受旧党打击,屡遭政治迫害,不就是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么?朝云深知,经历生死沉静的人生变故之后,苏轼对于高官荣宠已视之淡然,能如此洞悉他的内心世界,难怪苏轼把她视作知己。
看着苏轼一生漂泊,命途多舛,年到花甲还被贬来这化外偏僻之地,虽然苏轼乐观豁达,不颓不丧,但朝云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向活泼开朗的朝云慢慢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苏轼曾写过一首伤春之作《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来到惠州的第二年秋天,屋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轼与朝云闲坐一处,觉得心里沉闷,就让她唱一阕“花褪残红”的歌词。刚唱了两句朝云便泪满衣襟,苏轼百般抚慰,问她何事。久久,朝云低声答道:“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两句。”苏轼佯作大笑,说:“我正悲秋,怎么你却伤起春来了呢?”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这两句也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命运。朝云唱到这两句,便会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她同感在心,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而苏轼也是深知她的心,才笑着安慰她。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高情已逐晓云空
绍圣三年(1096)春,朝云生日,苏轼特地邀请几家熟人来为她庆生,亲自作“王氏生日致语口号”。这种文字,本多用于宫廷大宴,苏轼作此,只是用来表达他对朝云的一份爱意。口号中说:“海上三年,喜花枝之未老。”又说:“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意思是说朝云虽然历尽风霜,但依然美丽。他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意思也是纯洁不染。
朝云也学习佛法,颇有悟性和灵性,所以他与苏轼真的是心灵契合。二人恩爱相伴,一起作诗游湖,一起炼丹寻道。可惜,生命无常,他们到惠州的第三年,绍圣三年六月下旬,从小生长在山水胜地杭州的朝云,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染上了时疫。惠州又缺医少药,无法挽救。到七月初五,带着不舍与无奈,朝云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
朝云弥留之际,神智清明,口诵《金刚经》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即"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象梦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闪电,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这番话并不只是她皈依佛门后悟出的禅道,其中更寓藏着她对苏东坡无尽的关切和牵挂,生前如此,临终亦如此。
苏轼老泪纵横,只觉得她前生对他一定有所亏欠,今世已经还得太多,不能再结后生缘了。
八月三日,依照朝云的遗言,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也像四句禅谒: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死者已矣,可活着的人,随时随地,触目生悲,人间地下,皆是难堪。苏轼曾作《江月》五首,认为惠州的丰湖甚像从涌金门看出去的杭州西湖。他与朝云经常漫步湖堤、泛舟波上,湖上有栖禅寺、罗浮道院、逍遥堂、海会院、泗州塔等,皆是苏轼日常遗闷行游之处,但是现在朝云下葬于此,暮树寒鸦,令人凄断,反而使这孤独的老人,不敢去了。
南天十月,岭上梅开,苏轼不胜哀伤,悼念朝云不已,作《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还在墓上筑六如亭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王朝云与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有相同的体验和感受,在佛法上有对人生一致的理解和见地,她爱慕并向往他高远的精神境界,努力读懂他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她就像是一朵可以为之解忧的解语花,在他晚年的生命里绚烂绽放。
眼睛
摩天居士
举报
1万
17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