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故事 | 沈从文与萧乾本为文学至交 后在“文革”中交恶
  • 楼主: 风清扬 |查看: 958|回复: 1
风清扬 管理员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风清扬 发表于 2014-5-3 19:01:1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萧乾撰文总结出他与沈从文的交恶,原因之一是萧乾在沈从文与丁玲闹翻后,丁玲在多个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抨击恩师沈从文,但萧乾仍然与丁玲保持密切来往,没有划清界限。


102801262.jpg

左起:萧乾、曹禺、沈从文、靳以(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作者彦火,又名艾火,原名潘耀明。香港知名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8年春,《人民日报》记者李辉告诉我,沈老师同意见我。由于李辉要出差,我们商定,他一回来就陪我去崇文门沈老师的寓所拜访他。没想到,五月间沈从文老师这颗文坛巨星,突然陨落,就失去了机会。” ——萧乾

1、以“乡下人”为文学启蒙老师

萧乾是名记者、名编辑,也是小说家和翻译家,这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了。

萧乾的文学道路,第一位恩师是沈从文。1931年萧乾在北京辅仁大学与安澜合编《中国简报》,经国文课教师杨振声介绍,去采访沈从文。沈从文十分欣赏这位勤奋、进取的文学晚辈,从此成为文学至交。

这期间,沈从文经常给萧乾写信,讨论文学问题,大都用“乾弟”这个亲昵的称谓。

萧乾年少时已立志当作家,以此作为人生目标,所以他经常骑自行车去向沈从文求教。

一向以“乡下人”自称的沈从文,也希望萧乾保持“乡下人”脚踏实地的精神,“不要相信天才,狂妄造作,急于自见。应当养成担负失败的忍耐,在忍耐中产生他更完全的作品。”

沈从文还把自己对写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文字运用的技巧和心得,传授给萧乾,并告诫他:“文字同颜料一样,本身是死的,会用它就会活。作画需要颜色且需要会调弄颜色。一个作家不注意文字,不懂得文字的魔力,有好思想也表达不出这种好思想。”

萧乾对此有深刻的认同和体会,他曾说过:“字不是个死板的东西。在字典里,它们都僵卧着。只要成群地走了出来,它们就活跃了。活跃的字,正如活跃的人,在价值上便有了悬殊的差异。”

他还服膺沈从文的写作动机:“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德性,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情绪完全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的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

2、经恩师发表成名作并成为职业记者

沈从文对萧乾厚爱有加,曾主动提出来,要求萧乾提交短篇小说给他过目。

萧乾在这番鼓励下,认真写了一篇叫《蚕》的短篇小说,寄给沈从文。三个月后,这篇小说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公报》副刊刊登了。萧乾发现,刊出的这篇文章曾经沈从文细心修改过,他把别字誊正了,把虚字去掉,这对萧乾是一个激励,也是鞭策。萧乾后来写道:“……但从那以后,我把别字看成鼻尖上的疤,对赘字养成难忍的反感。学着他那简练的榜样,我少用‘虚’字,少说无力的废话。自然我还不行,我仍得努力下去的。”

后来一代才女林徽音读了这篇小说后,还通过沈从文约见了萧乾。可见《蚕》是萧乾的成名作。

1935年7月,萧乾刚大学毕业,也是由杨振声和沈从文联合推荐萧乾进入《大公报》编文艺副刊的,其后兼任旅行记者。

沈从文还为萧乾的短篇小说集《篱下集》亲自写了《题记》,其中有热情洋溢的话:“他(萧乾)的每篇文章,第一个读者几乎全是我。他的文章我除了觉得很好,说不出别的意见。”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沈从文与萧乾联名出版了文艺书信集《废邮存底》,无形中也提升了萧乾的文学地位。

后来,萧乾因“八一三”《大公报》缩版遭遣散,往后生活费也是杨振声和沈从文给予补助的。

凡此种种,都可说明沈从文对萧乾的恩重如山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超出一般师徒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一直维持到“文革”后期。
可是,我在萧乾早年赠送给我的作品,包括萧乾与夫人文洁若写的相关萧乾传略,对沈从文这段恩情却只字未提,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3、“文革”中在政治上划清界限

萧乾与沈从文之间的纠葛,外人讳莫如深,直到2001年12月萧乾发表了那一篇题为《我与沈老关系的澄清──吾师沈从文》的文章,读者才恍然大悟。

此文写于1999年,萧乾当时已缠绵病榻,并叮嘱其妻文洁若待他身后才发表。到了萧乾逝世后两年,文洁若女士才把文章托人捎给我,嘱发表,遂由《明报月刊》于2001年12月号登载。萧乾在文章中记述了沈先生与他深厚的师生情。

萧乾自称是沈先生带他进入文艺界的。文章开首便写道:“人家都说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大弟子,其实我在文学道路上得到沈从文的指引提携,比汪曾祺要早。他是我的恩师之一,1930年把我引上文艺道路,我最初的几篇习作上,都有他修改过的笔迹。”

同一篇文章里,还特别提到萧乾在“文革”末期,曾为自己及沈先生的住房问题向有关当局作过呼吁,沈先生却不领情。萧乾写道,在一次两人相遇时,沈先生“声色俱厉地对我说:‘我住房的问题,用不着你张罗。你知道吗,我还要申请入党呢!’说罢,掉头而去。”

据萧乾事后分析:“沈从文对我说‘我还要申请入党呢’,我认为他的用意无非是奉劝我这个‘摘帽右派’少管他的事。我不相信他真的想申请,只不过是用此话来表明,他没有像我那样沦为次等公民,在政治上占我的上风。”

4、与丁玲的关系或为交恶关键

萧乾在上述的文章总结出他与沈从文的交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萧乾在沈从文与丁玲闹翻后,丁玲在多个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抨击恩师沈从文,但萧乾仍然与丁玲保持密切来往,没有划清界限。对此,萧乾的解释是,他与丁玲有密切的工作关系:“1983年6月,丁玲大姐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化组组长,我是副组长。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谈工作,相处融洽。”

其二的原因较为曲折和复杂──

1957年,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萧乾认为文艺界将迎来开放的春天,发表了题为《放心·容忍·人事工作》的文章。

文章援引西方的名句为例:“我完全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情愿牺牲我的性命,来维护你说出这个看法的权利。希望共产党人事部门对知识分子放下心来,健康地开展‘鸣’和‘放’的工作。所谓‘民主精神’,应该包括能容忍你不喜欢的人,容忍你不喜欢的话。”萧乾无疑成为被引出洞的“傻蛇”,很快被扣上“右派”的帽子。

萧乾在发表文章同时,还曾鼓动沈从文“鸣放”,所幸沈从文没有为其所动。如果他像萧乾天真地写文章,最终肯定也会被打成“右派”。

沈从文一生对政治都是十分淡泊的,他于1949年便主动要求进故宫博物馆当一名讲解员,专心研究古代服饰,可见他大隐隐于市的心态。

然而,在中国那段政治禁忌如影随形的日子里,沈从文为了自保,难免也被迫说出违心的话、做出违心的事。

据萧乾透露,沈从文1957年在文联大楼曾公开批判萧乾,他“竟把我(萧乾)协助美国青年威廉·阿兰编了八期的《中国简报》(这原是一份朴质地对外宣传中国新文学的英文刊物),耸人听闻地说成是萧乾‘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与美帝国主义进行勾结’”。

5、晚年欲和解孰料缘悭一面

还可提供两个旁证:

由沈从文的女助手王亚蓉女士撰的《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一书中,对沈萧的关系也略有涉及,提到沈从文对萧乾与丁玲的来往也颇有诟病。

沈先生的另一位得力助手、考古专家王予予在接受访问中也提到,沈先生对萧乾有意见,一说到萧乾就生气。沈先生还对家人说,在百年之后,不让萧乾参加他的身后事,“不准他沾边儿”,还写了长信“责骂”萧乾。王予予看过这封信,认为其“措词之严厉是不可想象的”。

那是人性扭曲的年代,也许就沈从文而言,心中明白,萧乾与政治扣得很紧,注定倒霉。一场“反右”运动,已把知识分子整得死去活来,所以他不愿与萧乾走得太近,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政治的原因,也使沈萧这段可歌可泣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污染。但据萧乾在同一篇文章透露,他与沈从文在晚年已达致和解。
萧乾写道:“1988年春,《人民日报》记者李辉告诉我,沈老师同意见我。由于李辉要出差,我们商定,他一回来就陪我去崇文门沈老师的寓所去拜访他。没想到,五月间沈从文老师这颗文坛巨星,突然陨落,就失去了机会。”

我们倒希望这两位中国文坛巨匠,在没有政治阴影的天堂,能够冰释前嫌,重叙师徒之情,握手言欢。

——作者【羊城晚报彦火






上一篇:唐玄宗杨贵妃为何成为李白粉丝?
下一篇:胡适如何评价毛泽东诗词
+1
960°C
1
  • 玉壶光转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7978

积分
发表于 2016-12-24 10:52:30 |显示全部楼层
匠人已去,悲剧谁来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