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2-10-8 16:56:5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古以来就被人广为传唱。这句诗出自李贺之手,常被后人作为上联,但少有人能对上。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记载,当时人以为奇绝无对。但北宋三豪之一石曼卿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之,人以为劲敌。因为这样不仅词性声律等恰好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饱含人生哲理。

1459146639784.jpg

这一对联,被人视为集句对的代表之作。集句对,是从古今诗词歌赋甚至碑帖中,以句法一致、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平仄相对等要求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组成上下联。语言浑然天成,而又别有新意,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四记载,古人诗中有一句“风定花犹落”,谓无人能对。王安石以王籍《入若邪溪》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下句对之,正好是将“风定花犹落”的静中有动与“鸟鸣山更幽”的动中有静结合起来。这一对堪称集句对的典范,历来为人们称道。

1459146639545.jpg

在集句对中,从文史中集句更难。若能从古文和经史之中找到句子成对,就是集句对的较高境界了。如“床头见数帙书,便以学问相许;宅边有五柳树,尝著文章自娱”。上联化用《宋书·王微传》:“往来者见床头有数帙书,便言学问,试就检,当何有哉”;下联出自《宋书·陶潜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从同一本史书中找到上下联,且意思贯通,语意连贯,可谓精妙。

除了集句对,中国古典文学中还存在一种集合不同诗文句子成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集句诗。集句诗,就是从古今诗文中,选取诗句集合成一首新诗,诗句各有来处,或集同一人的诗,或集数人之诗,但却被统一在同一首诗中。单纯拼凑自然是生硬的、无趣的,但如果能有巧妙的构思,使之内容完整,主旨一致,格律相合,那么虽诗句不是独创,却另有美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精妙者甚至可以胜过原诗。王安石的集句诗,就是其中翘楚,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如《送张明甫》一诗: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
南去北来人自老,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中的诗句,分别选自杜牧《题禅院》,晏殊《金柅园》,杜牧《汉江》,崔护《题都城南庄》。集合四首不同的诗,表达出离别之情与岁月流逝的感伤,仿佛浑然天成。

1459146639241.jpg

可以看到,集句诗有着诗词的基本格律规范,并在集句之中内含着贯通的思想和深刻的意味。

上文提及的石曼卿,也擅长集句诗,他有一首集唐人诗句的《偶成》: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句句均有出处,但在此诗之中却浑然一体,自嘲之中展现其豁达的胸怀。

集句对和集句诗,并不是随意选摘句子就可以成型的。集句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文字功底,即使遍览群书,也难以集成一首好诗或佳对。因此,若能从茫茫书海之中撷取句子成诗成对,或许可以称得上“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吧。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




上一篇: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集句诗,每一句都有出处,但是用得很巧妙,成为新的经典
下一篇:集词今朝出新貌 婉约豪放自相宜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磐石 2022-10-9 12:30 +1
黄叶飞飞 2022-10-8 19:48 +1
酒道人 2022-10-8 18:03 +1
江风 2022-10-8 17:54 +1
清静太平人 2022-10-8 17:16 +1
谁来看过此贴
此贴被TA们浏览了820次
+1
820°C
沙发哦 ^ ^ 马上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