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2024-11-8 15:13:3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四节 近体诗的用韵
      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到元末,归并同韵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就是后代所谓的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普通所谓的“诗韵”。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
      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科场中,诗若出了韵,无论诗意如何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别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
      仄韵近体五绝较为常见。仄韵七绝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和绝句可以说是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交界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相当分明,只有仄韵律绝往往可以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限韵”和“和诗“
      限韵,有两种情形:第一,是试场的限韵,第二是诗人雅集的限韵。从性质上分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限韵不限字;二是限韵兼限字,此类又有两种,一是限定一个字,其余韵脚随便凑用,凡题目中有”得某字“者,都是这一类;另一种是把全首诗的韵脚都预先指定了。
      和诗,最初的时候是一唱一和,并不一定要用对方的原韵或原韵脚。宋以后,和诗就差不多总要依照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这样,和诗的人就变成被限了韵脚了。
       此外,还有所谓的”用韵“,是用古人某诗的原韵,其实等于和古人的诗。又有所谓”叠韵“,是用自己做的诗的原韵(如果连叠多次,就称为”“再叠”,”三叠“),等于和自已的诗。
      第五节 首句用韵问题
      诗的首句本可不用韵,其首句用韵是多余的。所以古人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韵则有十韵二十韵等,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
      中晚唐尤其是宋,首句借用邻韵成了时髦的做法。
      近体诗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现代诗人作律绝任意通韵者,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格律。
      首句用邻韵,仅以本节所举同类之韵为限;现代诗人以真庚通押,删咸通押之类,纵然用于首句,亦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旧规。
      第六节 平仄的格式
      平仄的格式如下:
    (一)五律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
      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
      上述的平仄不和,叫做“失粘”。
       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要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延长下去就是了。五言绝句也要注意不违反“粘”“对”规则。
    (二)七律
     (甲)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的“粘”“对”,和五言律诗的“粘”“对”规则完全相同。七言排律是七言律诗的延长,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减半;因此,它们的平仄也就是七律的平仄,只须注意依照“粘”“对”的规则,分别延长或减半就是了。
      近体诗的平仄原则只是要求不单调,为要不单调,(一),平声和仄声必须递换;(二),一联之中,平仄必须相对;但若每联的平仄相同,又变为单调了,所以,(三),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的对句的平仄相粘,这样,相近的两联的平仄才不至于相同。
      五律的四种基本句式:
    (一)仄仄平平仄;a
    (二)仄仄仄平平;A
    (三)平平平仄仄;b
    (四)平平仄仄平。B
      五律的平仄式:
     (甲)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 aB, bA, aB, b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2,句首入韵。AB,bA,aB,bA.
       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乙)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 bA,aB, bA,a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2,句首入韵:BA,aB,bA,aB.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七律的句子是五律的句子的延长,只在句首加上两个字,仄头加成平头,平头加成仄头,就成为下列四种形式: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a
     (二)平平仄仄仄平平;A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b
     (四)仄仄平平仄仄平。B
       这样,上文的七律平仄式也可以简示如下:
     (甲)平起式。
        1,句首入韵  AB,bA,aB,bA.

平平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2,句首不入韵  aB,bA,aB,b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乙)仄起式。
       1,句首入韵  BA,aB,bA,aB
仄仄平平仄仄平,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3,句首不入韵  bA,aB,bA,a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近体诗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时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五言诗每句三节: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
平一一平一一 ‖平一一仄一 ‖ 仄一
仄一仄一 ‖ 仄一 平一一 ‖ 平一一
       七言诗每句四节:
平--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平一一仄一 ‖ 仄一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仄一平一一 ‖ 平一一
       为方便叙述,我们把最后一个节奏称为“脚节”,脚节之上的为“腹节”,腹节之上为“头节”,头节之上为“顶节”。          五言的诗句只有三节,没有顶节。
        未了,我们将谈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者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
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七言近体诗用仄韵,最为罕见。仄韵七绝,非常罕见。






上一篇:登岳阳楼
下一篇:品读《冬日黄昏》感受时光静美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2024-11-10 23:11 +1
杨文武 2024-11-9 07:40 +1
梨花微雨!! 2024-11-8 21:46 +1
宽龍 2024-11-8 18:05 +1
东方.启明星 2024-11-8 17:27 +1
~萱霖~ 2024-11-8 16:46 +1
+1
3622°C
2
  • 杨文武
  • 闲云孤鹤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1-9 07:40: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1-11 11:36: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