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四节 近体诗的用韵
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到元末,归并同韵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就是后代所谓的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普通所谓的“诗韵”。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
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科场中,诗若出了韵,无论诗意如何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别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
仄韵近体五绝较为常见。仄韵七绝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和绝句可以说是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交界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相当分明,只有仄韵律绝往往可以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限韵”和“和诗“
限韵,有两种情形:第一,是试场的限韵,第二是诗人雅集的限韵。从性质上分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限韵不限字;二是限韵兼限字,此类又有两种,一是限定一个字,其余韵脚随便凑用,凡题目中有”得某字“者,都是这一类;另一种是把全首诗的韵脚都预先指定了。
和诗,最初的时候是一唱一和,并不一定要用对方的原韵或原韵脚。宋以后,和诗就差不多总要依照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这样,和诗的人就变成被限了韵脚了。
此外,还有所谓的”用韵“,是用古人某诗的原韵,其实等于和古人的诗。又有所谓”叠韵“,是用自己做的诗的原韵(如果连叠多次,就称为”“再叠”,”三叠“),等于和自已的诗。
第五节 首句用韵问题
诗的首句本可不用韵,其首句用韵是多余的。所以古人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韵则有十韵二十韵等,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
中晚唐尤其是宋,首句借用邻韵成了时髦的做法。
近体诗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现代诗人作律绝任意通韵者,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格律。
首句用邻韵,仅以本节所举同类之韵为限;现代诗人以真庚通押,删咸通押之类,纵然用于首句,亦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旧规。
第六节 平仄的格式
平仄的格式如下:
(一)五律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
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
上述的平仄不和,叫做“失粘”。
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要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延长下去就是了。五言绝句也要注意不违反“粘”“对”规则。
(二)七律
(甲)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的“粘”“对”,和五言律诗的“粘”“对”规则完全相同。七言排律是七言律诗的延长,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减半;因此,它们的平仄也就是七律的平仄,只须注意依照“粘”“对”的规则,分别延长或减半就是了。
近体诗的平仄原则只是要求不单调,为要不单调,(一),平声和仄声必须递换;(二),一联之中,平仄必须相对;但若每联的平仄相同,又变为单调了,所以,(三),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的对句的平仄相粘,这样,相近的两联的平仄才不至于相同。
五律的四种基本句式:
(一)仄仄平平仄;a
(二)仄仄仄平平;A
(三)平平平仄仄;b
(四)平平仄仄平。B
五律的平仄式:
(甲)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 aB, bA, aB, b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2,句首入韵。AB,bA,aB,bA.
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乙)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 bA,aB, bA,a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2,句首入韵:BA,aB,bA,aB.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a平平仄仄平;B
七律的句子是五律的句子的延长,只在句首加上两个字,仄头加成平头,平头加成仄头,就成为下列四种形式: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a
(二)平平仄仄仄平平;A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b
(四)仄仄平平仄仄平。B
这样,上文的七律平仄式也可以简示如下:
(甲)平起式。
1,句首入韵 AB,bA,aB,bA.
平平仄仄仄平平;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2,句首不入韵 aB,bA,aB,b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乙)仄起式。
1,句首入韵 BA,aB,bA,aB
仄仄平平仄仄平,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3,句首不入韵 bA,aB,bA,a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近体诗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时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五言诗每句三节: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
平一一平一一 ‖平一一仄一 ‖ 仄一
仄一仄一 ‖ 仄一 平一一 ‖ 平一一
七言诗每句四节:
平--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平一一
仄一仄一 ‖ 平一一平一一 ‖ 平一一仄一 ‖ 仄一
平一一平一一 ‖ 仄一仄一 ‖ 仄一平一一 ‖ 平一一
为方便叙述,我们把最后一个节奏称为“脚节”,脚节之上的为“腹节”,腹节之上为“头节”,头节之上为“顶节”。 五言的诗句只有三节,没有顶节。
未了,我们将谈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者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
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七言近体诗用仄韵,最为罕见。仄韵七绝,非常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