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旅天下(聂) 发表于 2024-10-24 18:34:4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今译: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在那里住了一个月,石湖居士给我纸让我写词,并且让我创作新的曲调,于是我写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反复欣赏,让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往昔那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让我在梅花旁吹奏玉笛?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不顾清冷寒瑟去攀折梅花。如今我如同何逊一样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的是,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了这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一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又刚刚下了积雪。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总是记得曾经携手游赏的地方,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一片寒波、一片澄碧。而此刻梅花又片片被风吹落,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梅花的幽丽?

赏析:
整体意境与主题:
咏物与怀人交织:这首词以梅花为线索,将咏梅与怀人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表面上是在写梅花的姿态、香气以及赏梅的感受,实际上蕴含着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在清冷的梅花香气中,弥漫着词人深深的惆怅和感伤。
朦胧的意境美:整首词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幽的意境。从旧时月色下的梅边吹笛,到夜雪初积的寂静江国,再到西湖寒碧旁的千树梅花,每一个场景都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也使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上阕分析:
回忆往昔的美好:开篇“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词人在朦胧的月色下回忆起曾经多次在梅花旁边吹笛的情景,一个“算几番”既表现出这种经历的频繁,也透露出词人对往昔的留恋。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为整首词定下了情感基调。
佳人相伴的雅趣:“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笛声唤起了佳人,两人一同不顾寒冷去攀折梅花,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这里的“玉人”不仅是词人的伴侣,更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与梅花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和美好的意境。
今昔对比的感慨:“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词人以何逊自比,感叹自己如何逊一般渐渐衰老,往日的才华和创作激情似乎已经消逝。这种今昔的对比,使词人心中的惆怅之感更加浓郁。而“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则将视角从回忆拉回到现实,竹林外稀疏的梅花香气飘入宴席,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也暗示了词人此时的心境。
下阕分析:
相思之情的表达:“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江南水乡一片寂静,词人想要折梅寄给远方的人,却因路途遥远和积雪阻碍而无法实现,只能叹息。这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衬托出词人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
借物抒情的深刻:“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词人手捧翠玉酒杯,面对红梅默默无语,心中的思念之情无法言说,只能借酒消愁。红梅在这里成为了词人思念的寄托,它的无言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
回忆与现实的交织:“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词人回忆起曾经与佳人携手在西湖边赏梅的情景,千树梅花压满枝头,西湖上寒波荡漾,景色美不胜收。然而,“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如今梅花片片飘落,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如此美景,也不知何时才能与佳人重逢,将词人的思念和惆怅推向了高潮。

姜夔(约1155年 - 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音乐家、书法家。其生平经历如下:

早年经历:姜夔约十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随后寄居在姐姐家中。二十岁后,在湘、鄂、江、浙等地辗转旅居十余年以谋生计。
屡试不进: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得中。庆元五年(1199 年),虽获免解直接参与礼部考试,但仍未及第,由此终身不仕。
创作历程:文学创作以清、雅著称,是清雅派的代表人物。诗词创作丰富,传世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存词八十多篇,诗一百八十多首。
晚景困顿:庆元三年(1197 年)举家迁居杭州后,依靠朋友张镃、张鉴接济为生。嘉定十四年(1221 年)前后,卒于杭州西湖,葬于西马塍。

姜夔的代表作有:

1. 《扬州慢·淮左名都》:这是他的成名作。淳熙三年(1176 年),作者由汉阳沿江东下过扬州时所作。当时离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蹂躏扬州已十有六年,扬州城一片萧条。词中通过对扬州遭劫后的荒凉景象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深沉的家国兴亡之感。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句,描绘出了扬州的荒芜,韵味浓厚。
2. 《暗香·旧时月色》:绍熙二年(1191 年)冬,姜夔拜谒范成大,应邀创作了《暗香》《疏影》二首。这首词以梅花为线索,将咏梅与怀人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朦胧、清幽的意境,充满了惆怅和感伤。
3. 《疏影·苔枝缀玉》:与《暗香》同时创作。这首词也是咏梅之作,用“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抒写对徽宗、钦宗二帝北狩的怀念,寓意深隐。
4. 《踏莎行·燕燕轻盈》:词中情感细腻,将离别的愁绪与对女子的思念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意境空灵。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一句,画面感极强,体现了姜夔词清超冷隽的风格。
5.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此词咏蟋蟀,通过对蟋蟀声音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别有寄寓。

     来源:资料编辑





上一篇:赏析宋姜夔词《疏影·苔枝缀玉》
下一篇:最美兰花诗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2024-10-26 00:12 +1
躲儿 2024-10-25 18:36 +1
潇潇湘雨 2024-10-25 08:38 +1
杨文武 2024-10-25 05:04 +1
东方.启明星 2024-10-24 20:27 +1
+1
15756°C
1
  • 潇潇湘雨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发表于 2024-10-25 08:38: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