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 古体免审(高阶)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名正 发表于 2019-3-4 06:09: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抚河两岸雨徘徊,远望烟笼拟岘台。
流水老桥依旧盛,积沙古渡已然衰。
楼高雾薄时时绕,寒长湿重处处哀。
经月难逢春日美,此间桃李不思开。

2019.03.04日晨作






上一篇:醉里骤醒
下一篇:兰陵王•春愁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南院客 2019-5-13 22:17 +1
造句 2019-3-9 22:35 +1
清谷轩 2019-3-7 08:18 +1
红牡丹(莫) 2019-3-6 12:45 +1
池荷跳雨 2019-3-6 04:51 +1
半斤好茶 2019-3-6 03:24 +1
快乐一生 2019-3-5 21:58 +1
天涯海角 2019-3-5 21:51 +1
林间小径 2019-3-5 12:48 +1
雨后笋 2019-3-5 12:38 +1
百年孤独z 2019-3-5 10:59 +1
洋河居士 2019-3-5 09:22 +1
段晓林 2019-3-5 09:11 +1
趙新武 2019-3-5 06:46 +1
馮志兵 2019-3-5 06:36 +1
东门飞雪 2019-3-5 04:40 +1
恒达 2019-3-5 03:55 +1
殇雪 2019-3-4 22:55 +1
松风微涛 2019-3-4 22:31 +1
吕语 2019-3-4 22:08 +1
+1
2803°C
15
  • 雨后笋
  • 名正
  • 名正
  • 名正
  • 名正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发表于 2019-3-5 12:38: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学习!!!
发表于 2019-3-5 19:5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拟岘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现台为第七次重修,[1]历经千年岁月,期间屡经废兴。据史载,大的重建维修,共有六次:一修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由知州狄明远重修,谢逸作记;再修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由知州眉山人家坤翁主持并作记;三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同知陈一贯主持,陈九川作记;四修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知府陈洪谏重修,胡亦堂作记;五修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知府陈朗主持;六修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临川知县姜铨捐赀重建,杨(艹+音+隹+又) 作记。这次,不但重修了拟岘台,还同时新建了文昌阁。

然而,一时有人以为,只重修了四次。究其缘由,概因有关方志记有,“拟岘台,在城东隅,宋嘉祐二年州守裴材建,曾巩记。政和元年州守狄明远重修,谢逸记;……国朝知府陈洪谏康熙十八年修;知府陈朗乾隆四十九年修;道光二年知县姜铨捐赀重建”。尚不知,此乃列举,并非尽数;况自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期间历南宋、元、明,有568年之久,不可能一次未修。而在第六次重修时杨(艹+音+隹+又)所作的《修复拟岘台新建文昌阁记》中,说得十分清楚:“府城东隅,有拟岘台,宋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建。……嗣后代有废兴,一修于政和间太守狄公;再修于景定间眉山家公;三修于嘉靖间贰守陈公;四修于康熙十八年太守陈公……”。明确列出,在政和与康熙之间,还有宋景定和明嘉靖年间的二次重修。由此可知,自宋嘉祐二年兴建以来的近千年间,拟岘台至少大修重建了六次。小的维修尚不计算在内,如宋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曾巩之侄曾纡登拟岘台,见“断碑扑地,台且圯矣。抚事念往,悲莫能胜。……越明年,始取旧记,载刊碑石”,重刻了曾巩《拟岘台记》。又如,康熙十八年后,“张公伯琮、朱公扆,稍修葺之,皆名太守也”。类似的较小维修,不唯所举,皆未记在六次之内。

拟岘台建于北宋,清道光六修以后,未见再修记录。经近世百年战乱,台阁残塌,文化大革命中,彻底铲毁。它伴随古城抚州,见证千年兴替。我们有责任重建这一千年古筑,让其重展风姿,见证当代抚州的振兴和发展,见证中华的崛起与复兴。最近,抚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拟岘台,并将其作为2008年重点项目之一。(这次重建,若从宋裴材第一次兴建算起,当属第八次建造、第七次重修)。

发表于 2019-3-5 19:54: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拟岘台,位于江西省临川(抚州)市抚河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古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 拟岘台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现台为第七次重新修复,主体高度为49.9米,为宋代风格建筑。

发表于 2019-3-5 19:57: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抚州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跨汝水(今抚河)两岸,位于江西抚州市中心,是通往省会南昌、沟通赣闽要道重要交通桥梁之一。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为大桥,“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栏,其翼舒舒”,后来该桥被洪水冲毁,改为浮桥,东西百丈串连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桥冲开,两岸交通便完全隔绝,至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合六县人的力量,建成石桥,桥面上铺有木板,建筑房屋。由于狂风暴雨,大桥几度被破坏复修,直至明嘉靖年间,采石大修,前后一共花了六年,耗费白银十七万两,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坚固桥梁。清嘉庆8年至18年重建时,修有专志——《抚郡文昌桥志》,开创了我国编写桥梁建筑专著的先河,曾被清代各地作为建桥蓝本。修建文昌桥时工匠们创造的“干修法”施工,在我国建桥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发表于 2019-3-5 20:10: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指黄昏渡,文昌桥与黄昏渡相距五十余里,它们的渊源来自于临川四才子的一副千古名对:上文章,下文章,文昌桥上晒文章;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临川口语中,昌与章同音。
文昌桥依旧繁华,但黄昏渡渡口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
发表于 2019-3-5 21:54: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的佳作
发表于 2019-3-5 22:09: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居士 发表于 2019-03-05 09:23
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谢谢老友雅赞!
发表于 2019-3-6 01:55: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精炼,格律工整。拜读佳作,学习好诗
发表于 2019-3-6 06:34: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友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