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墨镜的阿Q 发表于 2019-1-15 08:21:5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年来在诗社义务评诗和编辑工作,经常接触大量的作品。觉得有些初学写诗的老师很难突破自己,虽然用了很大篇幅,却没有很好的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纠结在局限的思维上。当然每篇文章都是老师们的心血,都应值得尊重。也提出过一些建议,仍有不少老师陷在写作的盲区之中。为此,把自己的一点写作心得整理了一下,供老师们参考。
申明一句:只是个人心得,没有权威性,荒谬之言,还望老师们一笑而过…………

写作之前先取景,取景立意,景取好了,意基本上也就成立了。怎样的景物决定怎样的心情。到底取什么景物,由作者本人当时的心情决定。但如何去选取景象,这就必须先要思考。其实和摄影有着相似之处,看到一处景色被它的别致所感染,触碰到心底的某一灵感,便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写诗。
比如遇到一棵有向征性的的,一般人摄景会把树全部摄下来,成为单一的图片,运用到文字,就成了片面的写作,冗长杂乱,突不出主题思想。有少数人会取一别致的枝条,或以蓝天,白云,落日,远山作为背影,展开抒情,突出它的别致和深意,一首诗也就顺理成章了。更细小的分枝比作章节,叶就是文字,让人读起来简而耐品,旁枝索引,展开联想,拓出深意,和作者引起相同或相近的心里共鸣。
结构的形成,景取好了,从何处着笔去写,又从何处落笔,这就得构思营造。让感情有起有伏,如波澜状应和人的心跳。适当的转折很重要,它更容易突出和深化主题。一颗苹果从何处下刀去切它都是苹果,只要不偏离中心, 它的意象,意境都是完整的,大可不必为难以起笔而犯愁。
多数人喜欢,甚至沿用八,九十年代的写作模 式,即平面结构模式,兴、比、意、象展开一系列传统的抒情,这本身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一个人一直延用十几,二十年前的写作,他的写作自身就已经落伍了,也就是说,在二十几年前可能还是一首好诗,换到现在,可能连读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写作的人必须时刻注意跟进自己的写作思路,这就要不断的加强读书学习,与时俱进,加强和成熟自己。这并不和八,九十年代的精品文章相冲突,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存在的历史背景,决不能脱离背景而独立存活,否则就是一句笑话。
在平面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立体结构,诗意栖居在具体事物之上,不单一直线型抒情,叫所栖之物自己说话,达到抒情目的。让诗歌内容和形式不再单一,呈多元化扩散,而中心内容只有一个,这就是扇面或异面立体结构,使文章更有广度和深度。
多练,少发,最好写在稿纸上,先冷,再改,再冷,再改。这是写作的必行之路。
语言决定诗的趣味性,凝聚性和可读性,优雅含蓄的语言,通常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就如一位美丽的女人(诗本身就是所有文体中高贵典雅的公主之身) ,当然会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精简优美的语言至关重要,能减则减,让诗句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再者,所有文体中,诗是唯一单字成词的文本,言简意骇是评定一首诗的关键。避免华丽的词藻,华丽的词藻虽然能取悦一时,但它是经不起推敲的。这就如浓妆艳抹的女人,虽然娇艳,却总不会永久,卸妆之后往往会招来嫌弃的心理。朴素大方的女人却以她优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而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扉,让人难以忘记。
恰当的多使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和代词。人们都爱海,并不仅仅局限于它的浩瀚,还有它蓝色的内涵和波澜,它动荡的涛声吧!避免过度的形容词而使文体僵硬,没有生机。多用动词,让诗意动起来,呈起伏跳跃状,增加文章的活力和灵动性,恰当的动词,会使一首诗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写诗不外乎: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融汇,这十二颗字构成诗独有的艺术境界。取一景而引出思想感情,同时又去反衬感情,景生情,情染景,让情、景相互陪衬互补,作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以景着笔,潜词优雅含蓄,避免华丽之语,言简意深,直抒胸志,通常是远景近情,引人深思。
中华文化博古精深,纵使读书终老,也是九牛一毛,但要写好文章,还得必须经常读书。唐诗、宋词不可不读,读宋词的用景,读纳兰词的用情,只有理解贯通了,下笔神韵自来。别形成单一的写作习惯,一个成功的诗人,他必须具备三种以上的文体写作,否则就不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平常写写散文,随笔,对写好诗歌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位完美的诗人,除了本身自带的一颗纯洁高雅的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和对生活细节客观的剖析。一花一草皆可传情,一石一鸟都能成句,这就靠作者自己去捕捉这微小的事物了,给它们赋予生命之魂,让它们带着自身的芳香活跃在素洁的纸面上。


附初稿诗二首:

夕阳落下时撕裂忧伤的乌云(外一首)

风高过了树梢
高处的叶划出弧线
却没有抓住自己的命
谁在暗处舞剑
让杂乱的叶子在剑锋之下倒伏

这一天,和别的一天相似又有所不同
河流消退,万山冷峻
夕阳在落下时撕裂忧伤的乌云

这一天,一位苍桑的老人转身
他没有看他辛劳一生的土地
他的锄头,镢头,和操持了半辈子的老屋
甚至,他没有多看曾在他怀里长大的儿女

西方铺开彩练,那是通天之道
笔直的插入云宵,  百人沉默

他的生或者死,本来就无足轻重
只给儿女心中放进一块沉重的石头

        今年不回家

院门紧锁着
钥匙就在我手里攥着
就像从前攥紧的一张回程车票
也能攥出一股强劲的热

孩子们打电话来,说他们都不回去
他们还小,还不懂家的温暖
到底有多暖?

今年不需要回家
父母睡在一个叫白家山的荒地里
怎么叫都叫不醒
没有人,听到我的喊娘声,就高一脚低一脚的赶出来给我开门

今年不回家了,大雪封路
我怕一开门的冷
就把心一下子冻住     

              戴墨镜的阿Q于2019  1  15凌晨02:52搁笔





上一篇:艺术家能以自身的快乐来证明,世俗的快乐不是万能的
下一篇:对诗学的一点探讨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戴哲人 2023-12-11 16:26 +1
忘川彼岸 2023-12-11 09:49 +1
古城顽童 2019-1-19 12:57 +1
腾翔康归 2019-1-19 12:42 +1
睦容 2019-1-18 12:38 +1
欹窗听雨 2019-1-18 12:35 +1
快乐一生 2019-1-18 12:20 +1
大江东去 2019-1-16 17:13 +1
田间客 2019-1-16 12:44 +1
情诗王子蒋汉阳 2019-1-16 10:46 +1
风生水起 2019-1-16 06:46 +1
良子 2019-1-16 06:42 +1
馮志兵 2019-1-16 05:39 +1
风清扬 2019-1-16 04:22 +1
江夏 2019-1-16 04:11 +1
诗草 2019-1-15 17:15 +1
明月清风 2019-1-15 16:24 +1
玉壶光转 2019-1-15 16:18 +1
凡尘 2019-1-15 15:46 +1
杞人不忧天 2019-1-15 15:06 +1
边缘人 2019-1-15 14:50 +1
武夷山南源岭 2019-1-15 13:27 +1
强。。 2019-1-15 12:17 +1
+1
2124°C
14
  • 强。。
  • 武夷山南源岭
  • 边缘人
  • 杞人不忧天
  • 武夷山南源岭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12下一页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发表于 2019-1-15 12:19: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9-1-15 13:27: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5 14:51: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我需要的,谢谢!
发表于 2019-1-15 15:07: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5 15:09: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八,九十年代的写作模 式,即平面结构模式,兴、比、意、象展开一系列传统的抒情

这个能详细讲解一下否?
发表于 2019-1-15 15:47: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两首很不错的诗,拜读学习!

主题

好友

6万

积分
发表于 2019-1-15 17:16: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学习了。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19-1-16 05:39: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9-1-16 10:50: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下一页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