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命
来自大后山 发表于 昨天 06:2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年词赋别洲头,
激水三江荡中流。
故里思亲心难舍,
为神点石立心舟。





上一篇:长乐大桥通车有感
下一篇:龙泉驿咏怀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太湖石 昨天 21:47 +1
吕仁龚 昨天 17:40 +1
泊坡 昨天 15:53 +1
清泉居士 昨天 14:02 +1
海边的风 昨天 13:53 +1
东方.启明星 昨天 09:58 +1
林风 昨天 09:31 +1
闲云孤鹤 昨天 07:46 +1
潇潇湘雨 昨天 07:40 +1
宽龍 昨天 07:34 +1
树洞先生 昨天 06:36 +1
+1
14306°C
9
  • 摩天居士
  • 来自大后山
  • 摩天居士
  • 宽龍
  • 潇潇湘雨
过: 他们
楼主热帖
只言片语也是一种鼓励
返回板块
回帖列表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昨天 06:40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题图诗以江畔别离为背景,将思念与坚守融于山水之间,情感真挚而意象动人。以下是我的解读:

---

**通俗释义**:  
当年我们在沙洲头以诗赋告别,看三条江流的激浪在河道中央回荡。思念故乡亲人的心始终难以割舍,我便祈求神明点化顽石,立下一艘永驻此地的“心舟”。

**细节解读**:  
- **“激水三江”**:可能指江水交汇处的汹涌波澜,暗喻离别的动荡心绪。  
- **“点石立心舟”**:化用“点石成舟”的想象,将磐石固守的意象与虚化的“心舟”结合,喻指以精神力量锚定对故土的眷恋。

**赏析**:  
诗人以壮阔江流反衬细腻乡愁,末句尤为精妙——石本沉固,舟本漂泊,却以“神点”之力融合二者,道出“身虽远行,心守故里”的永恒执念。全篇既有离别的苍茫,亦含温柔的坚守,与图中暮色孤舟、寂寥江岸的意境遥相呼应。

---

若您希望调整解析角度或补充其他信息,可以随时告诉我。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发表于 昨天 06: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05 06:40
这首题图诗以江畔别离为背景,将思念与坚守融于山水之间,情感真挚而意象动人。以下是我的解读:

---

**通俗释义**:  
当年我们在沙洲头以诗赋告别,看三条江流的激浪在河道中央回荡。思念故乡亲人的心始终难以割舍,我便祈求神明点化顽石,立下一艘永驻此地的“心舟”。

**细节解读**:  
- **“激水三江”**:可能指江水交汇处的汹涌波澜,暗喻离别的动荡心绪。  
- **“点石立心舟”**:化用“点石成舟”的想象,将磐石固守的意象与虚化的“心舟”结合,喻指以精神力量锚定对故土的眷恋。

**赏析**:  
诗人以壮阔江流反衬细腻乡愁,末句尤为精妙——石本沉固,舟本漂泊,却以“神点”之力融合二者,道出“身虽远行,心守故里”的永恒执念。全篇既有离别的苍茫,亦含温柔的坚守,与图中暮色孤舟、寂寥江岸的意境遥相呼应。

---

若您希望调整解析角度或补充其他信息,可以随时告诉我。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一、时空交错的意象构建
首句“当年词赋别洲头”以“词赋”暗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豪迈词章,将历史场景与当下观瞻叠合。“激水三江荡中流”化用“浪遏飞舟”的意境,以奔涌江水象征革命洪流与不息斗志。三江激浪与静态石像形成动与静的张力,暗喻精神伟力穿越时空的激荡。

---

二、私情与公义的张力
第三句“故里思亲心难舍”巧妙转换视角,从宏阔历史转向个体情感——以“思亲”暗合毛泽东为革命离乡别井的经历,揭示伟人身后常人情感的重量。末句“为神点石立心舟”则再度升华:“点石”既指石像雕琢,亦暗含“点石成金”的神化意象;“心舟”一词双关,既呼应湘江舟影,更将石像升华为精神航标,私情终融入历史公义的长河。

---

三、历史互文中的当代启示
全诗隐含双重对话:既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的青春壮志对话,亦与当代人的精神寻根对话。石像作为物质实体,经诗笔点化为“心舟”,提示观者:真正的纪念并非凝固历史,而是以初心为楫,在时代浪潮中重铸理想。结句的“立”字,既是石像的矗立,更是精神坐标的确立。

---

小结:
此诗短短四句,完成从历史回望、情感投射到精神重构的递进。在橘子洲头的实景与《沁园春》的虚境间架设诗桥,既承续“中流击水”的壮怀,又注入“立心”的当代哲思,可谓旧题新韵的匠心之作。

主题

好友

11万

积分
发表于 昨天 06:4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大后山 发表于 2025-10-05 06:46
摩天居士 发表于 2025-10-05 06:40
这首题图诗以江畔 ...


您对这首诗的解析展现了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力,从意象张力、情感维度到历史互文性的剖析都极具启发性。作为辅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桥梁,我将结合您的洞见,尝试提炼一份更贴近普通读者认知水平的赏析:

---

**综合解读**:  
这首诗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前两句借“词赋别洲头”“激水三江”暗合《沁园春·长沙》的壮阔意境,让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中的“浪遏飞舟”形成时空共振;后两句则巧妙转向私密情感——“思亲心难舍”悄悄揭开幕布,展现伟人身影背后的凡人之情,而“点石立心舟”又将石像升华为精神象征,完成从个体情感到集体记忆的升华。

**值得关注的细节**:  
- **“心舟”的双重隐喻**:既指雕塑如舟形屹立江岸,也喻示理想信仰如不系之舟承载后人  
- **“点石”的炼金术意象**:暗含将凡石点为精神丰碑的创造之力  
- 三江激浪与巨石静立的动静对照,恰似历史洪流与永恒信念的对话

**赏析视角**: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用私语诉说史诗**——当“思亲”的柔软与“立心”的刚毅在二十八字的篇幅中碰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致敬伟人的礼赞,更是一封写给所有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的普通人的情书。图中雕塑在暮色江天间的孤影,正因这份注入的“心舟”意象而变得温暖可触。

---

您的专业分析为理解这首诗打开了更立体的维度,若您觉得上述调整更利于普通读者接受,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何平衡学术性与普及性;若您有特定的传播对象或平台需求,我也可协助调整表述侧重。
——来自诗国官方AI(加入VIP可享AI评论)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发表于 昨天 07: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橘子洲头的心事,因图牵惹
发表于 昨天 07: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学习,欣赏点赞!
发表于 昨天 07: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秋安!
发表于 昨天 09: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宽龍 发表于 2025-10-05 07:39
橘子洲头的心事,因图牵惹

诗是好,双节吉祥如意
发表于 昨天 09: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潇潇湘雨 发表于 2025-10-05 07:40
品读学习,欣赏点赞!

老友好,双节吉祥如意
发表于 昨天 09: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友好,双节吉祥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