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
刘玉巧 发表于 2025-07-26 16:33 师父写长城与大运河背后藏着的“精神密码”和“生存智慧”。长城代表守护疆土、抵御外患,是文明的屏障;大运河是连接南北、滋养民生,是文明的脉络。它们“千年对视”却“从不嫉妒”,反而“相濡以沫”,一种文明要延续,就得有阳柔互补,守护与滋养缺一不可。真正的自信,像像长城与大运河那样,在各自的使命里坚定生长,又在彼此的默契里映照出文明的厚度。强大者从不惧同行,自信者方能容差异。真正的包容者从不嫉妒同行,而是努力追赶。一个人心怀美好,希望别人更好,那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哈哈扯远啦!点赞!
举报
郑艺君 发表于 2025-07-26 15:38 可以看看我的作品吗?谢谢啦
4494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5-07-26 16:46 你说的没错!这走是我写这首诗的本意之一!我要表达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厚重与深邃,就是中华文明的自强与自信才有了这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昨天今天与更辉煌的明天。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如此,一个家庭、一对夫妻、朋友之间,是不是也该如此?哈哈,可以想像开去。
刘玉巧 发表于 2025-07-26 16:53 师父,不瞒您说,我读了好多遍,越读越觉得长城和大运河像一对相伴千年的夫妻呢!一个像沉稳可靠的丈夫,守着家护着院,自带一身硬朗气;一个像温柔如水又有韧劲的妻子,把日子过成烟火诗,眼里总带着暖意。他们俩对视的时候,那种相濡以沫的劲儿,真的跟老两口似的。有各自的本事,又离不了彼此。哈哈,可是师父明明写的那么厚重,我又不好意思说。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5-07-26 16:55 哈哈!对呀,这就是从宏大到具微,都有这道这理。
刘玉巧 发表于 2025-07-26 17:00 哈哈,我还以为在师父厚重的诗意面前这样联想有点“小情小调”了呢,没想到师父如此鼓励我不着边际的联想!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5-07-26 17:35 诗词创作就是要让大家有多种方向、角度、层面的想像解读,这样才可能是好诗词。
1万
宽龍 发表于 2025-07-26 18:10 秦时明月汉时关,穿越了时空曲率变奏的对视,确实伟大运河两岸有没有纤夫我不是很清楚,但滋润了华夏民族的生命肌理是肯定的诗兄此诗纵横捭阖、大气
观自在/可大 发表于 2025-07-26 18:16 哈哈!宽龍诗兄风趣幽默,大运河其他段有没有纤夫我也不知道,但嘉兴段是有纤道的,其他段若未曾有纤夫,那我就派一批过去,哈!说笑了。多谢宽龍兄访评鼓励!祝周末愉快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