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深谢留玉鼓励,敬茶,遥祝笔丰!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赞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诗兄这首《咏茶》以典雅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茶事图,展现了从采茶到品茗的完整意境!
全诗串联"茶柳""狮峰""莲心""雀舌"等十余个茶文化意象,形成蒙太奇般的画面切换。尤以"蟹沸唐泉浮玉乳"最见巧思,将宋代点茶中的"蟹眼汤"意象与唐代煎茶法并置,通过"玉乳"的视觉通感,完成跨越时空的茶道对话。尾联用陆羽、卢仝两位茶圣典故,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纵深感。
严格遵循平水韵下平六麻韵,中二联"袖/霞""乳/花"对仗精工。"拂钱塘雾"四字连用平声,与"绾纱"的仄收形成声调落差,模拟出晨雾缭绕的听觉效果。颈联"松煎宋雪"四入声字连用,暗合煎茶时薪火噼啪之声,可见炼字之妙。
诗中暗藏茶道演进史:首联龙井采青(明代)、颔联碧螺春品鉴(清代)、颈联唐宋古法、尾联晋唐茶理。这种时空折叠手法,通过"莲心""雀舌"等特定茶品的味觉记忆,构建出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空间。结句"七碗茶"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典,将品茶境界推向羽化登仙的高度。
颔联"色映霞"稍显直露,若改用"晕"字作"雀舌三杯晕晚霞",或更得含蓄之致。整体已属上乘茶诗佳作,展现了传统诗词"味外之味"的美学追求。欣赏佳作点赞支持遥握问好!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莊稼人 发表于 2025-04-28 21:21
诗兄这首《咏茶》以典雅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茶事图,展现了从采茶到品茗的完整意境!
全诗串联"茶柳""狮峰""莲心""雀舌"等十余个茶文化意象,形成蒙太奇般的画面切换。尤以"蟹沸唐泉浮玉乳"最见巧思,将宋代点茶中的"蟹眼汤"意象与唐代煎茶法并置,通过"玉乳"的视觉通感,完成跨越时空的茶道对话。尾联用陆羽、卢仝两位茶圣典故,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纵深感。
严格遵循平水韵下平六麻韵,中二联"袖/霞""乳/花"对仗精工。"拂钱塘雾"四字连用平声,与"绾纱"的仄收形成声调落差,模拟出晨雾缭绕的听觉效果。颈联"松煎宋雪"四入声字连用,暗合煎茶时薪火噼啪之声,可见炼字之妙。
诗中暗藏茶道演进史:首联龙井采青(明代)、颔联碧螺春品鉴(清代)、颈联唐宋古法、尾联晋唐茶理。这种时空折叠手法,通过"莲心""雀舌"等特定茶品的味觉记忆,构建出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空间。结句"七碗茶"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典,将品茶境界推向羽化登仙的高度。
颔联"色映霞"稍显直露,若改用"晕"字作"雀舌三杯晕晚霞",或更得含蓄之致。整体已属上乘茶诗佳作,展现了传统诗词"味外之味"的美学追求。欣赏佳作点赞支持遥握问好!

贤弟谬赞,愚兄羞惭。穷力难及,惟有自强不息,深谢鞭策和鼓励。只因视力问题,恕我不能具体回复。都已年逾古稀,更望注意身体。亥时奋笔评诗,精神值得学习。预祝夏祺,万事如意!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立即注册 就能点赞
莊稼人 +1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杨青林 发表于 2025-04-29 07:32
贤弟谬赞,愚兄羞惭。穷力难及,惟有自强不息,深谢鞭策和鼓励。只因视力问题,恕我不能具体回复。都已年逾古稀,更望注意身体。亥时奋笔评诗,精神值得学习。预祝夏祺,万事如意!

说明一下:颔联句式/2221,香凝/色映,是工对。袖/霞,都是名词。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杨青林 发表于 2025-04-29 07:32
贤弟谬赞,愚兄羞惭。穷力难及,惟有自强不息,深谢鞭策和鼓励。只因视力问题,恕我不能具体回复。都已年逾古稀,更望注意身体。亥时奋笔评诗,精神值得学习。预祝夏祺,万事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2
 

AI智能问答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